回覆列表
  • 1 # 朵朵佬爺

    應不是,甄士隱是個穿針引線的人物。透過甄士隱,解決了以下問題:

    一是甄士隱引出賈雨村,於是有了“真事隱”“假語存”的創作方法。

    二是甄士隱引出了空空道人,又引出了太虛幻境,為後面故事展開埋下伏線。

    三是透過甄士隱引出了《好了歌》,點明瞭《紅樓夢》的重要觀點。

  • 2 # 丁香草

    從結構上說“甄土隱”有引領故事起因,鋪陳,結果的作用。

    這個人物是紅樓夢一根主命脈,他的起始與結果,預示著紅樓一夢的結束。

    從內容上說,賈寶玉是《紅樓夢》中一號主人公,其人生歸宿就是故事的結尾,也可以說虛擬的人物“甄士隱”就是“真事隱”暗示賈寶玉一身生活寫真,由繁華到末落的走向!有隱射意思!

  • 3 # 溯路之行2

    謝邀。在以往的紅樓回答中,也曾闡述過此類題,依然是這一觀點,即紅樓夢既然為小說,就允許虛構的,對於一個特定的書中人物描述,只是取生活中的某人某一面經藝術加工而合成那一特定的人物,以達到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之目的。對本題而言,甄士隱可以是出家後的寶玉,也可以不是,此喻此意存乎一心,倘若是影射生活中的某一人,其創作豈非寡淡無味?談到晚年的賈寶玉究竟是不是甄士隱?我認為並不相同。既然寶玉抱定主意出家了,直到終老他都不會輕易返回賈家,更何況據書中描述,他已遠遠地拜別了賈政,焉得反悔不成?甄士隱是有家的距葫蘆廟很近;賈寶玉出家前雖說娶了寶釵,離開之際寶釵只是身懷六甲,也難知鱗鳳。而甄士隱卻有女英蓮即香菱,凡此種種,似與寶玉之狀況並不相洽。在我所看過的紅樓析夢的所有書及資料中沒見有甄士隱即晚年的賈寶玉一說,更多地說法是賈寶玉即紅樓夢作者本人。上述為一己之見,必然偏頗、以行家大家論點為準。

  • 4 # 春秋隨話

    我認為是的。

    《紅樓夢》開篇有這樣一段文字:

    作者自雲: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云云。......雖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繩床,其晨夕風露,階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懷筆墨者。雖我未學,下筆無文,又何妨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亦可使閨閣昭傳,復可悅世之目,破人愁悶,不亦宜乎?

    什麼意思呢?

    就是這《石頭記》啊,是我的前半生自述。

    以前有錢有時間的時候,我沒有好好學習,不去考公務員,也沒有好好學技術。導致現在一事無成,日子也過得很潦倒。住茅草屋睡破床。

    但是這些並沒有影響我的精神生活,所以我寫了這個以閨閣女兒為主角的《石頭記》。

    說明了什麼呢?

    說明最後作者(賈寶玉)的物質生活過得很不好。

    賈寶玉和林黛玉初次見面時候,也有這麼一句評價:貧窮難耐淒涼。

    脂批版中《好了歌》也這樣的批語:展眼乞丐人皆謗。【甲戌側批:甄玉、賈玉一干人。】

    無論如何,脂硯齋是看過《紅樓夢》全本的那個人,她/他說賈寶玉最後落到做乞丐的地步,那麼賈寶玉最後結局,應該還是做過乞丐的。

    也就是說,賈寶玉最後的物質生活,確實過得非常不好。

    那麼甄士隱在香菱被拐投奔老丈人後,過得什麼日子呢?

    士隱知投人不著,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驚唬,急忿怨痛,已有積傷,暮年之人,貧病交攻,竟漸漸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來。

    因為甄士隱不會整理生計,又被老丈人騙了不少銀錢土地,因此漸漸過得潦倒起來。最終導致對世間絕望,徹底了悟後跟著道士出家了。

    而甄士隱經歷過:被本地推為望族——家庭敗落(被火燒了家業)——生計也不能支撐下去——出家。

    賈家呢?

    賈家本來就是望族,這點大概沒有人疑惑了。——賈家敗落——生計不能維持,甚至到做乞丐的地步——出家。

    相似不?

    可以說甄士隱家就是賈家一個小小的縮影。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

    無論是怎樣的富貴榮華,最終都會煙消雲散,最後都是空。

    於是甄士隱空了,賈寶玉也空了。

    甄士隱的晚年,正是賈寶玉的晚年。

  • 5 # 大野澤的風

    生命就是一場輪迴。

    蒼天饒過誰?

    誰也逃不過。

    《紅樓夢》的高階,就是能夠在一個人身上看到自己,看到眾生。

    或許有人講,甄士隱和賈寶玉是啥關係啊?

    我們明天細說。

    昨天寫了一部分,疲倦感鋪天蓋地的向我襲來,於是我投降,收拾一下就睡去了。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詳細的說一說。

    甄士隱,有一種“真事隱去”的感覺, 他的境遇和遭遇,有賈寶玉的影子,也有作者曹公的影子。

    我們知道,甄士隱是一個家境還不錯的江南鄉紳,有自己的田地,想都不想就會把五十兩銀子饋贈給人,就是在當下,如果那個人能過想都不想,贈給一個陌生人5萬塊錢,無論他出於什麼考慮,我們都會認為他家境還不錯,沒有誰會說,家裡只有十萬塊,我就很慷慨的拿出5萬塊送人。

    這裡呈現的甄士隱,不是一個愛財之人,而是一個愛才之人。他崇尚文化,具有封建儒家學派的學者風範,對讀書人欽佩有加,但就是這個看似仁義禮智信的世界,最終將他打擊的體無完膚。一場大火把他家產燒盡,然後自己的田產,又被岳父給套走,最終走投無路,跟著一僧一道,走向了茫茫大荒。

    從寫作角度來講,開頭與結尾的呼應,甄士隱和賈寶玉,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樣的巢狀關係。

    賈寶玉最終的結果也會是走向大荒,從這一點來看,二者都是從富貴人間走向虛無,看透了人間的風景,最終回到本來處的故事。

    所以,我認為,甄士隱身上,有賈寶玉最終結果的影子,但賈寶玉不會在塵世遺留那麼久遠,而會很早就頓悟,然後離開,不用等到晚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針菇存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