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淡若清風靜似蘭

    一般貶到偏遠之處這種刑法其實已經僅次於處死了,統治者用這種刑法首先可以樹立一個好的名聲,不會輕易殺人,深受百姓的愛戴,而實際上有許多被流放的或者貶到偏遠處的在途中就死了,多數都是押送犯人的官差折磨而死,因為他們也不願意到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去受罪,而且犯人在被押送的途中死去,也沒人去管理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而那些能夠順利到達目的地的犯人,則讓他們在當地落腳生根,放羊牧馬,開墾荒地,自給自足,如果有所建樹的話,還可以開闢田地,給國家上繳糧食,何樂而不為呢?

  • 2 # 歷史書中的邊角料

    刑罰也有等級,光是死刑就有砍頭、車裂、凌遲、賜自盡多種。在死刑和拘役中間,自然需要一種折衷的刑罰,這就是流放。

    中國古代流放的傳統從上古就有,傳說中共工就被流放到了幽州,夏桀被流放到了南巢。古人的流放也是有等級的,從時間上來說有三年、六年、十二年不等,從距離上來說有百里、千里、乃至萬里。

    對看重家庭、宗族的中國古人來說,離開家園,來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煙瘴之地重新開始,無異於人生盡毀。在流放的過程中,犯人的痛苦也很大。一路上風餐露宿,雖然吃喝有官府提供,但是想來也好不到哪裡去。

    一般來說流放的地點都是各個王朝精心挑選出來的。南邊有海南島,北邊有寧古塔。這些地方都是人煙稀少,教化不行的邊遠山區。從富力繁華的都市來到這裡生活,無異於從天堂掉入地獄。

    為什麼古代不直接把這些流放的人斬首了事呢?司法懲罰措施是為了防止犯罪,我們不妨同現在公司的激勵措施做對比。現在公司為了激勵員工努力工作,在基本工資之外有績效工資、加班費、特殊獎勵、還有年終獎。

    古人為了罪罰適當,也要制定出不同的懲戒措施。俗話說殺人償命,殺死人了拉出去問斬自然美問題,但是殺人未遂呢?處死又顯得過重,關三五年又顯得過輕,這時候判個流放就很合適了。

    除了罪罰適當,還有的人是因為朝廷不願處死,或者不能處死。比如說一些皇親國戚罪不至死,留在當地吧,害怕影響力太大,弄不好東山再起。直接殺了又說不過去,怎麼辦?流放唄。唐朝許多皇子皇孫都曾被流放。

    有時候流放也是為了讓犯人思過。許多大官被貶到邊遠地區,雖然這些官員依然有官位在身,不算罪犯,但是這也算流放。這種人大概是本事大,錯誤也多,輕描淡寫的批評幾句於事無補,直接殺了又浪費了一身才華,於是貶到邊疆野嶺,思過個三年五年再調回來。

    大文豪蘇軾因為心直口快得罪了不少人,於是被流放到海南島。當時的海南島可不是今天的海南島,島上除了椰子樹就是大石頭,一個好地方都沒有。宋徽宗上臺撥亂反正後,又被調回中央。

    總的來說,流放在囚禁和死刑之間又提供了一種嚴厲刑罰,是古人為了達到刑罰適當標準而做出的努力,這種刑罰細分化的意義遠大於一刀切的處以極刑。

  • 3 # 眾志成城a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嶺南,寧古塔是什麼樣的地方再下定奪

    嶺南嶺南古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秦末漢初,它是南越國的轄地。古代的嶺南之地,一直到唐朝都沒有完全得到中原的開發,所以原始森林較多,而其中的“瘴氣”就是指森林中動植物腐爛產生的毒氣,以及叢林多發的蚊子引發的瘧疾等疾病。嶺南靠近邊疆,這類的區域戰爭頻發,所以就有發配充軍的說法對於許許多多中國曆代學者文人來說,故鄉更被賦予“家國”的涵義。“故鄉”別稱“桑梓”、“故園”、“枌榆”、“梓里”、“故里”、“鄉關”等。“故鄉”從來就和學者文人結下難捨難離的不解之緣。而被貶到嶺南這類邊遠地區,就基本上與家鄉和親人相見無望了,連死後都要被葬在和家鄉遠隔萬里的蠻荒之地,屬實殘忍。寧古塔寧古塔在清朝可是讓那些官員們膽裂,哪天惹的皇帝老兒不開心了“將某某發往寧古塔,永世不得入關,與披甲人為奴”這可是讓人老淚縱橫的啊寧古塔其實並不是一座塔,而是滿族的龍興之地。披甲人則是指滿洲鎮守邊疆的八旗軍。

    人間煉獄寧古塔

    寧古塔也屬於邊遠地區,氣候嚴寒,人煙稀少,而把流放貶謫作為降死一等的刑罰,懲治罪人,皇帝老兒的目的是讓他們背井離鄉受盡磨難,到關外去自悵自悔。

    這種精神上的打擊更能折磨人,史料記載當時很多罪員寧願去死,有的寧願自盡於獄中,也不願去那種鬼地方。

  • 4 # 眸子8552

    古代的重刑犯,為什麼不殺頭確要貶到嶺南、寧古塔?

    先說嶺南,就是指廣西、廣東、海南全境,古稱五嶺之南。也就是:大庾嶺、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的統稱。

    古時的嶺南,屬地域偏僻,人煙稀少。毒蛇、毒蟲、瘴氣、猛獸,況當時的人又比較″野",語言又不通。生活之艱苦,讓人聽了就心生恐懼。發配此地,生存希望渺茫。

    寧古塔,舊址在現在的黑龍江省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位於松花江支流海浪河南岸。康熙五年(1666),遷往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寧安,稱新城,兩地距離25公里(這裡也是小說:林海雪原的發生地)。

    古時,這裡地處東北。也是人煙稀少,原始森林廣茂。野獸出沒無常,況冬天氣溫零下30多度,最低時可達40度。生存條件的艱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是真正的蠻荒之地。

    古時那些重刑犯,當聽到發配之地後,就知道什麼叫九死一生。

    統治者對這些人不殺頭,不是不殺,是怕人言皇室殺伐太重。但為了自己的統治,不得不殺雞給猴看,以示皇權的威嚴。所以才有發配嶺南或寧古塔,其實發配這兩地,與判死刑沒什麼區別,只是借"地"殺人罷了。因為只要發配這兩地,誰都明白,生的希望不大。所以,這也會叫官員加強自

    律。

    其實就是統治者統治政權的一種手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這些年,你的婚姻“癢不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