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棲哈丶
-
2 # 小島語文
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有一次幫助六年級小升初的孩子們複習拼音,有一名學生提問:老師,你說拼音是現代文化,總共也就發展了幾十年,那我們的祖先,古代人沒有拼音,他們怎麼學習拼讀呢?這屆學生是越來越不好帶了,這個問題真的把我給問住了,拼音作為注音工具,是為了更便捷的去識字。那麼古代人沒有拼音,他們是怎麼識字的呢?所以,我和學生們坦誠相待,老師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希望下課後你們能和老師一起去找找答案。
我們知道,第一部《漢語拼音方案》在1958年透過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准後,才逐漸走進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課堂裡。隨著拉丁字母的普及,我們發現用這種字母來拼注讀音非常方便,為了普及漢字認識,消滅文盲,所以漢語拼音才被推廣和學習。從這個角度思考,如果古代人能夠更好地使用拼音識字,可能古代人就不會有那麼多文盲了。
1、 切音字運動
中國的漢語拼音運動是從清朝末年的切音字運動開始的,鴉片戰爭以後,有一些愛華人士提出要教育救國,因為大家發現,普通民眾識字率低,漢字繁體複雜,是不能普及識字的原因。所以有一套簡單的注音拼讀工具的話,輔助漢字認知就很容易了。於是有一個叫盧戇章的人便成了中國第一個創制拼音文字的人。1892年,他在廈門出版《一目瞭然初階》,公佈了他創制的“中國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變體來拼廈門音,聲韻雙拼,左右橫寫,聲母在右,韻母在左,另加鼻音符號和聲調符號,增加聲母后還可兼拼泉州音和潮州音。
從1920年到1958年,這套注音字母在我們國家使用了近40年的時間,對統一漢字讀音、普及漢語拼音知識起了很大的作用。這也是臺灣地區一直沿用的注音方式,雖然和我們現在的拼音不一樣,但是發音基本相同,不是一種與漢字並行的文字,是早期注音的一種符號。
2、 直音注音法
從現有的文獻看,直音注音法產生於漢末。唐代顏師古(581~645)注《漢書》, 徵引二十三家注, 各家都有直音,其中漢末服虔、 應劭最早。 以後有全部用直音或主要用直音注音的專著,比如唐代唐玄度《新加九經字樣》一卷,主要用直音注音。
其實就是用讀音相同的字去代替另一個字的讀音,但是這種拼音形式,如果沒有同音字的話,就不能代替了。又或者同音字是個生僻字,又複雜,就更加深了識字的困難。沒有同音字的話,如果強行用相近的讀音去標註,就會出現注音不準的情況。
儘管直音有這樣的缺點,但從後漢以來,仍然經常有人採用,歷經近兩千年而不衰。這是由於人們注意克服它的缺點,發揚它的優點所致。當遇到一個字沒有同音字或雖有同音字但很冷僻的情況時,就採用一個與被注音字同聲韻而不同聲調的字作注音字。
3、 譬況法
譬況說的是用近似的事務來比照說明,這種起源於先秦的注音方法,是最早的注音法。其實如果嚴格來講,譬況法更像是對注音的一種文字描述,說明這個音是怎麼發出來的,透過舌頭、嘴巴如何發聲,其實也不能算真正的標音方法。就好像我們語文老師,在教一年級小朋友學習單韻母的時候,也會用譬況法,告訴學生,如何發出a、o、e的音,嘴巴怎麼張?是個什麼形狀?聲音從哪裡出來,透過講解的形式,告訴孩子們如何發音。
-
3 # 輕塵墨跡00708
漢語拼音應該在清朝中期才產生的、由於哪個時候回族人仕與漢人的交往增多、還得互通商情和交易、由於他們不想用複雜的漢字來記帳習文、就用蒙古字加阿拉伯字相結合來記事處理一些帳目檔案、久而久之就行成了一種特別文字、後經民國文教人仕的改進而獲得的漢語拼音……
建國後再經文化部門的多次改進才行成今天系統的漢語拼音。
-
4 # 字本論
若要說漢語拼音源於什麼時代,這個問題比較籠統,不嚴謹。目前我們使用的漢語拼音的產生是比較晚近的事,是1955年至1957年文字改革之時由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訂的。
但是,最早仿製拉丁字母創制漢語拼音文字的是盧戇章,1892年盧贛章發表了《一目瞭然初階》(切音新字廈腔),這標誌著華人民自覺的中文拼音化運動拉開帷幕。
1926年,趙元任、錢玄同等人制訂了“國語羅馬字”。1931年瞿秋白、吳玉章又制訂了“拉丁化新文字”,他們當初的目的雖是廢除漢字,推行拼音化,但在客觀上對“漢語拼音方案”的制訂起到了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
面對漢字難以識認學習的困難,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就在過去拼音研究的基礎上,於1952年開始創制字母。但是自創字母遇到了困難,感覺效果不盡如人意,後又決定直接採用拉丁字母。
可以說,漢語拼音方案的制訂極大地推動了漢字的學習和識認,使中國語言文字學的發展在近代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
5 # 流芒流
應先有文字,念以方言。為了不同地方不同部落不同國度交流而需要統一讀音。秦朝以前不清楚。秦朝開始統一文字書寫,也肯定開始統一讀音。不斷完善直至解放後新讀音《漢字新拼音方案》。
回覆列表
明朝末年西方傳教士來中國傳教,為了學習漢字,他們開始用拉丁字母來拼寫漢語。 1605年,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1610)應用他和另外幾位傳教士擬訂的用羅馬字給漢字注音的一套方案寫了4篇文章,送給當時的制墨專家程君房, 由程君房編入所著墨譜《程氏墨苑》中。4篇文章的前3篇都宣傳天主教教義,由教會單獨合成一卷,取名《西字奇蹟》,複製本現存羅馬梵蒂岡教皇圖書館(在中國,習慣上把上述 4篇文章稱作是《西字奇蹟》 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的出版物,比“小經”用阿拉伯字母給漢字拼音稍晚,“小經”(又名“小兒經”、“小兒錦”)大概是最早用字母文字給漢字拼音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