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醉臥花海書屋
-
2 # 瓜農之友馬博士
做為一名在農業基層工作二十多年的研究人員,這個問題是廣大消費者最關心也是我最容易碰到的問題。
目前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意識越來越強。究其原因是生活水平的提高、相關資訊的渠道越來越多、注重生活品質要求越來越嚴格。
我主要從種植源頭、自然氣候季節、購買環節等三方面進行一下選擇建議:
1、種植源頭,種植源頭包括整個生態系統,自然環境的溫、光、水、肥、氣,種植主體,包括人、種子、園藝果樹等。源頭種植要求要符合所生產農產品的環境(溫度、光照、氣體)要求,土壤、水源應無汙染。技術人員應具備應有的專業知識和安全生產的意識。
大家也許去過一些農莊、農業園區、個體種植戶等地方選擇農產品,此時應觀察產地環境、人員意識、規範管理、田間地頭的環境、田間產品的實際情況、試吃、就地檢測等等,綜合判斷產品質量。
2、自然氣候季節,自然氣候是否符合植物的生長,是農業生產重要的基礎,氣候與季節符合作物生長條件,自然生長良好,病害少,加之管理相對容易,防治病蟲害的藥劑等也用量少,反之,防治工作加重,用藥量加大,產品質量降低。“不時之物,食之有害”,在特定季節生產的一些符合季節的農產品,在食用方面要遠遠高於反季節生產的同樣產品。例如-二月蔥、三月韭,夏天的瓠子、秋天的冬瓜等等。還有天氣,陰雨綿綿的天氣,由於硝酸鹽的積累,儘量選擇一些果菜類蔬菜,少吃一些葉菜類蔬菜。
3、購買環節,無論是產地收購還是市場購買,產品質量及安全關乎身體健康,不容忽視。
在產地收購,除了以上注意的問題,還要注意收貨、運輸環節中產品包裝、運輸裝置等,也就是在保證收購產品質量的同時,安全高質量的到達銷售市場,防止運輸過程中發生的產品變質的現象。
市場購買,無論在菜市場、還是銷售超市,請遵從一句話,只有錯買的,沒有錯賣的。在自己無法確定產品質量又無法試吃等情況下,儘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購買價格高的。儘量選擇一些信譽較好、管理規範的商鋪、超市、菜場購買,一些超市在訂購農產品時會依據質量要求對產地環境衛生、供貨期、產品型別、品種種植過程等進行監控和質量要求,因此質量上有所保證,尤其是一些國際知名的連鎖超市,質量要求更嚴格。
在遵循以上原則的基礎上,可以在產品外觀、內在品質等方面進行選擇。在全體質量意識提高的情況下,未來農產品的質量將進一步提升。
-
3 # 三禾米田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種植農作物己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近年來,伴隨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農業種植從國外引進許多的先進農業種植技術。使種植業有了量的飛躍。從而改變了過去老式的種植模式,市場上瓜果梨桃,蔬菜水果,樣式齊全,應有盡有,無論春夏秋冬,什麼時候想吃,還是想吃什麼,只要有錢,什麼時候買都有,可謂是市場豐富。
然而,人們對買到手的蔬菜水果,吃到嘴裡,都說沒有了水果的香味,更是覺得沒有囗感,例如,蘋果也好,梨也好,草莓等等,吃起來,味同嚼蠟。蔬菜也是一樣,比如黃瓜,過去誰生吃根黃瓜,或切黃瓜拌冷盤,那是滿口、滿屋充滿了清香,現在,吃起來,不但沒有了清香,甚至騷而巴嘰。有誰如果想在市場上,買到純綠色,無汙染的有機蔬菜水果,可謂鳳毛麟角,大海撈針一般。
蔬菜還是那個蔬菜,水果還是那個水果,可為什麼就沒了它原有的味道呢?主要的原因是農民改變了種植的方式,從種子開始說起,外包裝全都印著不可留種,這說明這種子是雜交改良後的種子,如果想留種,肯定不增產,不增產也就意味著無收益。從種子下種,就要用農藥,防地蟲,出苗防害蟲。簡單說,一棵蔬菜水果,從種到收終身離不開化肥農藥的呵護。可謂是穿的農藥衣,吃的化肥飯。甚至,激素、色素、保鮮劑、甲醛無所不用其極。
那如何讓這些穿著農藥衣,吃著化肥飯的蔬菜水果,走上我們的餐桌,怎麼吃的放心呢?就是把買回的蔬菜水果,先用清水給它們洗個澡,然後,用清水在裡面加入小蘇打或鹽,浸泡30分鐘,洗去農藥衣,浸出化學殘留,吃起來放心些。
我對市場上所售的鮮活品的認識就是,雖說市場豐富了,還不如說化學產品豐富了,這真是即帶動了農業的發展又帶動了化學工業的發展。
親愛的朋友們,過去人得病,我記得肺結核算是比較重的,可現在呢?得病就是癌,我不否認現代醫療裝置先進,可為什麼人身體那個器官都得癌,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屢見不鮮,甚至老年人有的病,我們的孩子也難逃一劫,真是令人心驚。這是什麼原因,還不都是吃出來的病嗎?這樣的農業種植技術,所產出的蔬菜水果,如同鴉片一樣殘害著我們每一個人。這些農副產品令人擔憂。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農業種植技術隨著改革,改革後的種植技術對農產品的品質和外觀都有很大的影響。請各位網友從種植環境,種植技術,施肥型別,藥物控制,果實外觀·皮層·口感·甜度著你想要的描述。著為好吃的你是怎麼選擇到品質優質的農產品的啦?
回覆列表
消費者:不相信任何僅憑廣告宣傳,還有什麼所謂的證書,而贏得品質的農產品。
首先,作為消費者,為了健康,就自己租塊地,自己鼓搗著種著吃。最起碼的高頻次的蔬菜,自己可以重點。
然後,從市場上選菜時,什麼品相好的,什麼有蟲眼的,大部分99%的肯定都打過農藥。尤其是夏秋天的蔬菜,冬天的蔬菜農藥還少一些。所以,再買回家之後,一定要清水或者鹽水多泡泡(15-30分鐘),帶皮的一定去皮,蔬菜水果都要去皮。
從業者:真正的有機蔬菜,少之又少。有機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只是人為的圈定的一個標準而已。
有機標準:
農事管理環節:空氣、土壤、灌溉水,都要達到國家標準,種植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和農藥,不使用轉基因的種苗,可採用物理方法或者農業措施滅菌滅蟲,可使用發酵農家肥或有機認證的肥料,可使用植物源農藥。
外觀環節:一般有機的農產品都不會很好看,例如土豆芽眼大,表面不光滑;例如黃瓜,不會頂花帶刺直溜溜的,會彎曲,沒那麼新鮮!
吃起來的話,口味純正,有農產品本身的原味。這個很難講啦,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