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壯鄉新農

    靈芝的生產,歷史上多以野生為主。60年代中國人工栽培獲得成功,推廣應用很快,最初以段木栽培為主,現各地普遍用木屑、甘蔗渣等原料進行代料栽培。

    靈芝一般營腐生生活,屬木腐菌類,但有時也寄生在活樹上,因而被視為兼性寄生菌。靈芝對木質素、纖維素等物質有較強的分解和吸收能力,大多數闊葉樹木屑、農作物秸稈都可以作為它的培養料。

    靈芝屬高溫性菌類,菌絲在12~36℃均能生長,最適溫度26~28℃;子實體在18~32℃範圍內分化發育,最適為25~28℃。溫度低於22℃,或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超過0.1%時,芝蓋難以形成,分化成樹枝狀、鹿角狀的畸形芝。子實體發育要求空氣相對溼度85%~90%,若低於60%,頂端幼嫩的子實體就會由白色變為灰色,以後很難再恢復生長。在完全黑暗的條件下子實體難以形成,靈芝的子實體有明顯的向光性,菌柄的先端和菌蓋邊緣的生長點都是向有光的方向生長,因此可利用光誘導培養出有觀賞價值的靈芝子實體。

    1.栽培時間

    在自然氣候條件下,靈芝子實體原基分化的最低溫度為22℃,因此栽培季節應安排在出芝時平均氣溫穩定在22℃以上的日期,向前推25~30天為制袋期。

    2.培養料配方

    (1)雜木屑78%、麥麩20%、蔗糖1%、石膏1%。

    (2)棉殼44%、木屑44%、麥麩10%、蔗糖1%、石膏1%。

    (3)甘蔗渣75%、麥麩22%、蔗糖1%、石膏1%、過磷酸鈣1%。

    3.栽培方法

    靈芝人工栽培主要是獲得子實體和孢子粉。以往多采用室內瓶栽,但由於光照不夠,子實體色澤較差,近年逐漸改為室外蔭棚栽培,主要方式有短段木栽培、袋式栽培等。短段木栽培有熟料與生料之分。北方地區採用短段木栽培較多,南方地區大多是袋式栽培。選用的袋子規格為17釐米×33釐米×0.005釐米聚丙烯袋或15~20釐米×36~40釐米×0.005釐米筒膜。按常規裝料,但應注意鬆緊度,裝料過鬆,前期生長快,後期保水差,營養不足,難以形成菌蓋;反之,則透氣性較差,菌絲生長慢,出芝遲。如果用棉塞封口,棉塞與培養料應有一定的距離,以免菌絲長入棉塞,帶塞出芝,成為畸形芝。

    4.管理方法

    (1)菌絲生長階段:接種後將菌袋移入培養室進行發菌,避光培養,溫度保持在25~28℃之間,一週後菌絲覆蓋培養料表面,並向下蔓延1~2釐米,隨後進入生長旺盛期。當培養料表面出現白色或黃白色(見光)小突起的挖磨塊,說明菌絲已達生理成熟,可進入出芝管理階段。在菌絲培養過程中,若室溫超過30℃,且室內通風不良,菌絲會出現徒長現象,沿袋內壁上竄,穿過棉塞出芝,從而消耗養分。室內光線過強,會使袋內菌膜過厚,影響出芝。

    (2)出芝階段:當菌絲長滿袋,出現瘤狀原基時,將袋及時移入栽培場。當原基現出後,應及時拔出棉塞。過早開啟袋口,培養料易乾燥而形成菌皮,有礙子實體生長;過遲拔除,菌柄易長入棉塞,造成形態不正常,而且容易發生汙染。此外,要把空氣相對溼度控制在90%以上,並給予散射光照。

    原基形成後,經2~3周,即可向上延伸成菌柄,長出袋口,此時溫度以25~28℃為宜,保持通風良好,光照充足。如通氣不夠,菌柄會長出分枝,形成鹿角狀畸形芝;光照不足,菌柄細長而彎曲,彎向有光的方向,菌質量不高。菌柄長出袋口1.5~3釐米後,便開始形成菌蓋,菌蓋生長的方向是沿著水平方向一輪一輪向外生長,直至整個菌蓋形成。

    (3)覆土:靈芝生物學轉化率不高,出芝1~2潮後進行覆土可大大提高產量。具體做法:選擇菌絲健壯、無汙染的菌袋,脫袋後豎直排列在挖好的哇中,注意袋間留一定的間隔,用沙壤土覆在料筒表面及間隙中,表土厚1~2釐米,用水噴灌哇床3~4次,使菌筒吸足水分,並疏鬆表層,在適宜溫、溼、光、氣等條件下,經15~20天又可出芝。

    5.採收

    當菌蓋邊緣由白色變黃色,並有少量褐色孢子散出時,表明子實體已成熟,可以採收。採收時連菌柄一齊拔出,然後剪去菌柄下端帶有培養料的部分,及時陰晾乾,或在40~50℃下烘乾,再用塑膠袋密封貯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洲盃烏拉圭vs厄瓜多,烏拉圭能取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