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ihdzm48155

    藥物過敏一般都要立即停藥。若只是起皮疹,則危險性不大,用一點抗過敏的藥,如葡萄糖酸鈣……過幾天就會退去;若有發熱,抽搐,昏迷等等,則要視情況而搶救了。具體如下:藥物過敏也叫藥物變態反應,是因用藥引起的過敏反應。過敏反應是一類不正常的免疫反應。正常的免疫反應導致對致病原的抵抗。我們常說的“增強免疫力”,指的就是提高身體對致病微生物和體內異常反應的抵抗能力,從而達到防止傳染病,維持身體情況穩定,並監視體內發生的異常情況(如癌變)和體外入侵的異體物質(如微生物和其它異體蛋白質),從而發揮防病治病的作用。所以,正常的免疫反應對於維持生命來說是絕對必要的。當正常的免疫能力受到嚴重損害時(如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即艾滋病),生命就將不能維持。免疫反應的異常,無論是過強或過弱,對身體都是不利的,會引起一系列的病變;由藥物引起的這種情況就是藥物過敏。 藥物過敏的原因 藥物過敏的發生有兩個必要因素:過敏體質和與藥物的接觸,兩者缺一不可。過敏體質是遺傳決定的,目前還沒有辦法改變它。具有遺傳過敏體質的人約佔人口的 1/3 或更多,這些人容易發生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蕁麻疹,溼疹等;另一個因素是暴露於致敏藥物。並不是所有藥物都能引起過敏反應。能引起過敏反應的藥物稱為致敏藥物。所以,藥物過敏只發生於有過敏體質的人,並且必須因用藥引起。 藥物過敏的重要性及其現狀 藥物過敏是人類認識最早的一類過敏反應。歐洲中世紀時肆虐的烈性傳染病如鼠疫,霍亂等曾導致大量人口的死亡,甚至毀滅城鎮,令人談虎色變。當時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用倖存者的恢復期血清進行注射。 當大量的患者從這種治療中獲益時,卻有小部分人因注射這種血清而發生了嚴重的反應甚至導致死亡。這是人類首次觀察到的過敏反應現象,對這種現象的研究導致一門新的學科 ---- 變態反應學 ---- 的形成。 藥物過敏是藥物不良反應的一類。藥物不良反應包括藥物中毒,藥物過敏,藥物耐受不良,藥物間相互反應等多種情況。人們過去最熟悉的是藥物中毒。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就是說藥物都有兩重性,既有治療的有利方面,又有不利的毒性反應方面。 在藥物治療的初期,所用的藥物大多是天然物質。這類藥物的治療效用一般較差, 毒性也大。藥物的毒性作用一般是與劑量平行的。劑量越大,毒性反應也大,這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為了提高治療效應而增大劑量時,藥物的毒性也相應增加。所以,在藥物治療的早期,中毒經常發生。隨著製藥事業的發展,高效而低毒性的合成藥物逐漸取代了天然藥物,從而提高了治療效果。但是許多合成藥物具有較強的致敏性,導致藥物過敏的發生率增加。 藥物過敏已成為當今藥物不良反應的一個突出的問題。 藥物過敏的臨床表現 藥物過敏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可以屬於任何型別的變態反應,而在不少情況下,是多型變態反應的綜合。 1. 藥物熱 由藥物過敏所致的發熱稱為藥物熱。它常常是藥物過敏的最早表現。藥物熱與一般感染性發熱不同,它的特徵如下: 如果是首次用藥,發熱可經 10 天左右的致敏期後發生;如果是再次用藥,則由於人體已經被致敏,發熱可迅速發生。再次用藥發生的藥物熱因為發生的快,容易聯想到與用藥有關;而首次用藥發生的藥物熱由於間隔時間長,患者往往不認為與前次用藥有關,或者根本想不起用藥史,這就給診斷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藥物熱一般是持續的高熱,常達 39 。 C ,甚至 40 。 C 以上。但發熱雖高,患者的一般情況尚好,與熱度不成比例;應用各種退熱措施(如退熱藥)效果不好;但如停用致敏藥物,有時即使不採取抗過敏措施,體溫也能自行下降。 2. 藥物疹 藥物過敏常可引起皮疹,稱為藥物疹。藥物疹一般緊跟藥物熱發生;但也可以先於藥物熱發生。皮疹可有多種形態,如麻疹樣,猩紅熱樣,溼疹樣,蕁麻疹樣,紫癜樣,皰疹樣等。有一類固定性藥疹,其特點是由同一藥物引起的皮疹,每次發作都發生在同一固定部位。初起為紅色,以後逐漸轉為黑褐色,很難消退,或甚至終生不退。引起這類皮疹的藥物主要有酚酞(通便藥),巴比土類(鎮靜藥),磺胺藥,重金屬鹽(如鉍劑,銻劑),砷劑等。但多數藥物疹的形態不具特異性,也就是說,不能根據藥物疹的形態來確定致敏藥物。 3. 血清病樣反應 血清病是首次應用血清(如馬血清)製劑,經過 10 天左右發生的一種過敏反應。臨床表現為發熱,淋巴結腫大,關節腫痛,肝脾腫大等。 因注射異種血清而發生的血清病一般臨床表現較輕,常為自限性。隨著體內血清水平的下降,通常在 3 ~ 5 天后急性症狀消失,其它症狀隨後也逐漸緩解。 由於化學治療劑和抗生素的問世,現在需要應用血清製劑治療的病已限於有數的幾種。但是非血清類製劑也可透過類似的機制引起這些臨床表現,特別是合成藥物。因此也把這類病稱為血清病或血清病樣反應。 4. 其它系統性損害 嚴重的藥物過敏反應可引起全身性損害,如過敏性休克,血細胞減少(溶血性貧血,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呼吸系症狀(鼻炎,哮喘,肺泡炎,肺纖維化等);消化系症狀(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肝損害(黃疸,膽汁鬱滯,肝壞死等);腎損害(血尿,蛋白尿,腎功能衰竭等);神經系損害(偏頭痛,癲癇,腦炎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沒有生命的物質會組成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