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創業園中公教育
-
2 # 都勻中公教育
對申論有一定了解的同學幾乎都知道申論主要包括歸納概括、貫徹執行、提出對策、申發論述(大作文)及綜合分析五種題型,若要問這幾種題型中哪一種是最難的,相信大多數同學都會認為除了申發論述就是綜合分析了,申發論述寫作理論框架龐大,我們暫且不談,今天中公教育專家主要來說說另一塊難啃的“硬骨頭”——綜合分析。
綜合分析的難點之處當然有一部分在於“分析”上,而我們常常運用到的分析就是橫向分析和縱向分析兩種,若能把這兩種分析運用到位,那麼無論是面對哪種型別的綜合分析同學們都能所向披靡,接下來我們就來深入瞭解一下這兩種分析方法。
一、縱向分析
縱向分析其實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常常運用於透過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剖析出其表明的核心問題。這樣說可能比較抽象,舉一個例子大家就會清楚,如對於中國式過馬路的現象,談談你的看法。對於這一道題,第一步我們要判斷出其屬於綜合分析的哪一種型別,明確答題思路,透過“看法”這一詞我們可以基本判定這是一道典型的評論型綜合分析,這一型別的綜合分析題答題思路很明確,就是亮明觀點、多角度分析及得出結論或提出對策這三步,在提出觀點這一步,很多同學都是直接概述社會現象加上評論好壞就結束,如我認為中國式過馬路這一現象是不好的,要予以制止。這樣的答案是有欠缺的,要知道考官最想看到的答案並不是簡單的論述好壞,而是更想看到你對於這一現象背後本質的剖析,而中國式過馬路其背後折射出的核心問題其實就是“華人規則意識的淡薄”,因此在亮明觀點時就可以更加有深度:中國式過馬路這一社會現象暴露出華人規則意識的淡薄,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這樣一來,答案就會更有內容,得分當然也會有所提高。其實,縱向分析不單單會運用到社會現象類的評論型綜合分析,在解釋型綜合分析中也會有所涉及,若讓你解釋的這句話很抽象,那就直接解釋清楚即可,但若是一句非常淺顯易懂的話,那也需要你剖析出這句話想要反映的本質,這就是所謂的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二、橫向分析
橫向分析在綜合分析中運用面更廣,這其實就是在大綱中對於多角度分析的要求,換言之就是要圍繞核心詞將其方方面面都要分析到位。舉一個例子,如:共享單車的善念能否持續下去是人們一直關注的問題,請談談你的看法,那麼同樣,我們知道這是一道評論型綜合分析,答題思路依然是那三步,亮明觀點這一步我們已經透過材料得出明顯的傾向性,就是善念會持續下去,但是,有一些問題也要解決。接下來的多角度分析這裡就要運用到橫向分析了,要把相關的原因、影響以及辯證性等等都找到,具體到底寫什麼是依據材料,也就是材料裡有原因就寫原因有影響就寫影響,切忌主觀發揮,關於這個問題可以運用一個小技巧:就是有的同學實在不知道如何作答時就不用思考太多,在字數允許的情況下將與共享單車相關的要點全部寫上,不用思考到底是原因還是影響還是重要性必要性,因為申論的本質依然是採點給分。而對於這道題,材料中更多的是在說辯證性,也就是共享單車帶來一系列積極意義,但同時存在一定問題,那我們在分析這一步直接辯證性分析即可,最後一步的結論或對策當然就是針對消極問題提出相應對策即可,如此一道評論型綜合分析就完成了。
其實綜合分析的多種型別中除了啟示型綜合分析外,其他的如解釋型、評論型、比較型等總體的答題思路都可以歸類為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辦,而縱向分析常常運用在是什麼這一步,橫向分析則更多運用在為什麼,將這兩種分析方式理解透徹,運用在答題中,中公教育相信同學們會有很大收穫。
回覆列表
綜合分析題考察頻率不高,但依然需要考生掌握答題技巧,中公教育專家透過分析近幾年的考題,並從理論方面,讓考生對於綜合分析題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助力考生成功上岸。
一、審題:找到答題重點
2. 物件:社會現象、一句話/一個詞、 或者一個觀點(關鍵詞)
3. 範圍:給定資料
4. 字數:不超過xx字
5. 要求
二、找點:根據側重在材料中找尋要點
明確材料範圍,明確分析的關鍵詞。梳理與題幹關鍵詞有關的所有要素(一般涉及表現、原因、意義、危害、對策等) ,綜合利用閱讀方法,找全找準要點。
三、加工:使答案呈現的更加有條理,更規範。
1. 內容上加工
同類合併,異類羅列
(1)同義法
要點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寫在一起
(2)同範圍法
屬於同一範疇、同一領域的要點放在一起
五大領域: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
四大維度:意識、監管、制度、利益
(3)同主體法
相同主體的要點,放在一起呈現
常見主體:政府、社會、企業、家庭、 學校、媒體、個人
2.邏輯上加工
整體呈現提出觀點、論證分析、落實總結三部分,同時按照每種題型的寫作邏輯進行調整。
(1)解釋分析
①整體解釋含義
②展開分析
(問題 、原因、影響……)
②展開分析,陳述理由
(3)啟示分析
①總分結構→總括句+具體啟示
②成功中找經驗
四、書寫
1.卷面整潔
2.字跡工整
3.邏輯清晰:總-分-總
中間分析的部分可以簡單分條
中公教育專家建議寫首先其次再次;一方面…另一方面…。從而自然而然的呈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