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有這個想法的時候,請做好三個心理準備。一是當你感到明顯的抑鬱情緒時,問題可能已經積累很久了,所以你現在不可能得到一個立竿見影的解決方法,因為需要時間仔細梳理你的內心情況。二是抑鬱不只是情緒或者生物問題,它還是一個精神建設方面的問題,如果你要最終克服這一問題,那必須進行心靈的修復,三觀的捋直,精神重建,情感和人際關係的重新矯正等活動,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你的問題,並使你能脫離外界的幫助而重新回到自我成長的軌道上。三是這個過程中,只有真正的痛苦才意味著你在康復,只有你願意承受自我認知帶來的痛苦才能讓你瞭解的一切關於自我的認識改變你的真實生活。所以這個過程不可能輕鬆。
抑鬱情緒或者輕度的抑鬱症,完全可以透過一定程度的認知調整而得到解決,這是一種類似帶牙套矯正的過程。關鍵在於搞清楚自己到底是有著怎樣的癥結。每瞭解一部分,就能解決一部分問題。現在的人們處於一個非常複雜的社會和時期,各種矛盾的價值觀也在影響著我們,讓人也變得非常複雜,想要有自己的觀點,有自己的思想並能做到真正的自信非常不容易,人們想要偽裝自己是某類人卻很簡單。如果社會上的每個人都有偽裝的部分,就很難分清別人是否是真的感情還是偽裝而已。由於在價值觀和自我的真實性這個問題上很少有人真正的去重視,因此出現各種矛盾抑鬱的情況也並不罕見。關鍵是在這樣的時期如何自我調整,避開各種常見的陷阱,最終形成健康的自我關係和人際關係。
人之所以會出現抑鬱,一定是因為人際關係的內在矛盾,可以說這一點絕不會有錯。無論從哪個方面講,人際關係都是人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他關係著自我認知,自我評價和自我意識的形成,而這些反過來又會影響人際關係。
人在感到不安全的時候就會無意識的保護自己,在不同情況下表現出不同趨勢。如果拿那些自我認同感較強的人的表現來分類,可以分為親近,孤獨,和對抗三類,即順從他人,排斥他人,和對抗他人的態度。這些都是人在焦慮的情況下會無意識採取的對抗手段,因此人自己是很難意識到這些態度的問題的。就拿親近的傾向來說,我們都承認得到喜歡和贊同的需要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無視自己和其他人的差異,也無視自己的感受,過於重視自己的軟弱和無能,以及總把自己放在次要的位置上卻是有問題的表現。因為這讓人無法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潛力,還讓人不會把握自己的機會和權利。孤獨的需求也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但是有些人之所以要獨處卻是因為他們無法應對他人,無法解決內心的矛盾,同樣正常的獨處應該意味著在需要的情況下改變孤獨的狀態,比如需要幫助或者是與喜歡的,親近的人在一起或者是任何與他人的互動,但特殊的孤獨意味著絕對的迴避他人,哪怕是沒法一個人完成的事也一個人去做。對抗的我就不說了,其實也類似。如果我們把它作為正常傾向的發展就會無視它背後隱藏的特殊需求,而這種需求就是由隱藏的焦慮,絕望的情緒所導致的。
在一定的情況下,人可能會發展出截然不同的,矛盾的應對傾向,也就是說他可能既看不起別人(對抗)又迫切的得到別人的愛(親近),同時還想保持不依賴別人(疏遠),這時他沒辦法了,就會被暴露出來的焦慮所侵襲。這時他會恐懼,也會害怕真正的自己暴露出來,這時候如果人能夠勇敢的應對自己的矛盾傾向就有助於擺脫他們,當然更有可能的是無意識的找藉口。把自己內在的活動導致的結果歸因於在外,又或者理性化這一切,比如採取分割化的手段,比如把工作和生活分開,把家庭和朋友分開等等。還有一種重要的手段是理想化自己,把一切強迫性的傾向偽裝成特殊人格的獨特表現。
說了這麼多,就一句話,這一切的起因並不複雜也不超出我們的理解範圍,如果有探索自己真正情況的勇氣就能發現很多問題的真相,也不會為此困擾了。嗯,卡倫霍妮的原話是“主動面對自己的衝突確實讓人很難受,但是這確實一項非常寶貴的才能”,我的體會是如果你真的能面對自己的衝突及其背後的問題,那抑鬱還算毛線啊,那比讓你抑鬱的東西要困難的多,因為這是深入你靈魂的,有意識的痛,抑鬱則是無意識的。抑鬱是面對困難無可奈何,主動面對自己的衝突則是明知困難卻提上頭顱上戰場,大概就這樣的區別吧。
當你有這個想法的時候,請做好三個心理準備。一是當你感到明顯的抑鬱情緒時,問題可能已經積累很久了,所以你現在不可能得到一個立竿見影的解決方法,因為需要時間仔細梳理你的內心情況。二是抑鬱不只是情緒或者生物問題,它還是一個精神建設方面的問題,如果你要最終克服這一問題,那必須進行心靈的修復,三觀的捋直,精神重建,情感和人際關係的重新矯正等活動,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你的問題,並使你能脫離外界的幫助而重新回到自我成長的軌道上。三是這個過程中,只有真正的痛苦才意味著你在康復,只有你願意承受自我認知帶來的痛苦才能讓你瞭解的一切關於自我的認識改變你的真實生活。所以這個過程不可能輕鬆。
抑鬱情緒或者輕度的抑鬱症,完全可以透過一定程度的認知調整而得到解決,這是一種類似帶牙套矯正的過程。關鍵在於搞清楚自己到底是有著怎樣的癥結。每瞭解一部分,就能解決一部分問題。現在的人們處於一個非常複雜的社會和時期,各種矛盾的價值觀也在影響著我們,讓人也變得非常複雜,想要有自己的觀點,有自己的思想並能做到真正的自信非常不容易,人們想要偽裝自己是某類人卻很簡單。如果社會上的每個人都有偽裝的部分,就很難分清別人是否是真的感情還是偽裝而已。由於在價值觀和自我的真實性這個問題上很少有人真正的去重視,因此出現各種矛盾抑鬱的情況也並不罕見。關鍵是在這樣的時期如何自我調整,避開各種常見的陷阱,最終形成健康的自我關係和人際關係。
人之所以會出現抑鬱,一定是因為人際關係的內在矛盾,可以說這一點絕不會有錯。無論從哪個方面講,人際關係都是人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他關係著自我認知,自我評價和自我意識的形成,而這些反過來又會影響人際關係。
人在感到不安全的時候就會無意識的保護自己,在不同情況下表現出不同趨勢。如果拿那些自我認同感較強的人的表現來分類,可以分為親近,孤獨,和對抗三類,即順從他人,排斥他人,和對抗他人的態度。這些都是人在焦慮的情況下會無意識採取的對抗手段,因此人自己是很難意識到這些態度的問題的。就拿親近的傾向來說,我們都承認得到喜歡和贊同的需要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無視自己和其他人的差異,也無視自己的感受,過於重視自己的軟弱和無能,以及總把自己放在次要的位置上卻是有問題的表現。因為這讓人無法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潛力,還讓人不會把握自己的機會和權利。孤獨的需求也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但是有些人之所以要獨處卻是因為他們無法應對他人,無法解決內心的矛盾,同樣正常的獨處應該意味著在需要的情況下改變孤獨的狀態,比如需要幫助或者是與喜歡的,親近的人在一起或者是任何與他人的互動,但特殊的孤獨意味著絕對的迴避他人,哪怕是沒法一個人完成的事也一個人去做。對抗的我就不說了,其實也類似。如果我們把它作為正常傾向的發展就會無視它背後隱藏的特殊需求,而這種需求就是由隱藏的焦慮,絕望的情緒所導致的。
在一定的情況下,人可能會發展出截然不同的,矛盾的應對傾向,也就是說他可能既看不起別人(對抗)又迫切的得到別人的愛(親近),同時還想保持不依賴別人(疏遠),這時他沒辦法了,就會被暴露出來的焦慮所侵襲。這時他會恐懼,也會害怕真正的自己暴露出來,這時候如果人能夠勇敢的應對自己的矛盾傾向就有助於擺脫他們,當然更有可能的是無意識的找藉口。把自己內在的活動導致的結果歸因於在外,又或者理性化這一切,比如採取分割化的手段,比如把工作和生活分開,把家庭和朋友分開等等。還有一種重要的手段是理想化自己,把一切強迫性的傾向偽裝成特殊人格的獨特表現。
說了這麼多,就一句話,這一切的起因並不複雜也不超出我們的理解範圍,如果有探索自己真正情況的勇氣就能發現很多問題的真相,也不會為此困擾了。嗯,卡倫霍妮的原話是“主動面對自己的衝突確實讓人很難受,但是這確實一項非常寶貴的才能”,我的體會是如果你真的能面對自己的衝突及其背後的問題,那抑鬱還算毛線啊,那比讓你抑鬱的東西要困難的多,因為這是深入你靈魂的,有意識的痛,抑鬱則是無意識的。抑鬱是面對困難無可奈何,主動面對自己的衝突則是明知困難卻提上頭顱上戰場,大概就這樣的區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