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59971999775

    《雍正王朝》中,胤禛才是最大的正派。所以殺高福,非胤禛之意。人是高勿庸殺的,原因是高福犯忌了,他曾經因為情場失意,鑄下大錯,背叛了主子。所以高福雖然很無辜,但是這是不成熟的代價。

    鄔思道讓高福將計就計,把胤礽給任伯安的書信,故意“偷”給胤禩府上的胡管家。實際上就是借胤禩的手,行扳倒胤礽的事。畢竟這事無論如何不能由胤禛去做,甚至鄔思道認為這事絕對不能讓胤禛知道,因為他知道後,必然反對,一反對,就會出現劉備讓徐州,復讓荊州的事。而如此,奪嫡大計將永遠沒有明朗的時候。

    所以鄔思道一著急,自認為天衣無縫,要替胤禛去決定一些關鍵的“著”。讓坎兒高福瞞著胤禛,偷偷把那封信“偷”送給胡管家。卻不知自己此舉恰恰把自己也推入了最危險的境地,自己從一個謀士,轉而成為了胤禛的“白手套”。

    而“白手套”幹髒活,總會變髒,變髒後,就有扔掉的風險。而且此風險巨大,直接影響到了鄔思道後來“奪嫡成功”後,無論如何也要出逃。

    但話說回來,坎兒一死。一切就都證明了雍王府對胤禛而言,沒有一個他目光掃不到的角落。所以胤禛什麼都知道,只是礙於自己需要示人的形象,對任何事情,“視而不見”罷了。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堯血洗江夏鎮之後,其實得到了兩樣東西,一個是《百官行述》的當票;一個是胤礽寫給任伯安的信。

    《百官行述》是控制京城300多個大小官員把柄的證據。可以說得《百官行述》,就可以控制朝堂內外大大小小的官員,堪稱“奪嫡利器”;而胤礽給任伯安的書信,其實就是胤礽打算和任伯安交易,控制朝堂的把柄,是直接扳倒胤礽的利器。

    所以如果這兩件東西都為八爺集團胤禩所有,會是什麼結果?自然是想方設法扳倒胤礽,然後控制朝堂輿論,把自己推上接班人之位。

    但是《百官行述》被胤禛當著眾人的面燒了。當然此舉實則反向收買了人心,作為一個“孤臣”,胤禛本身在朝廷資源少,而燒了《百官行述》,一來避免了朝廷官員被胤礽或者胤禩利用;二來在康熙心裡加了分;三來給自己變相收買了人心。

    《百官行述》這事處理得如此之好;那麼胤礽寫給任伯安的書信,卻一直牢牢捏在胤禛的手裡。他為什麼不偷偷燒掉,或者送還胤礽?

    因為胤禛和胤禩再不是一條路子,但其實有一個目的是相通的,那就是胤礽不到臺,誰都沒機會。

    可是胤礽當了40多年的太子,樹大根深,誰扳倒胤礽,必不容於康熙,不容於世人。而胤禛卻一直以胤礽黨的身份面目示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泰國旅行】除了團費,一般正常消費的話,再應該帶多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