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活微記
-
2 # 莎啦說
對女孩子來說,會有兩個比較極端的現象產生
一個是仇視,因為對父親的怨恨,進而產生仇視男性形象人物,最終可能會有排斥和異性交往,成為不婚族。
另一個就是對父親的無限渴望,轉而對異性的依賴,希望從那裡得到父愛,最終會產生早戀的行為。
可見,父親對孩子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
3 # 跳躍的嘉嘉
父愛缺失的孩子,除非有強大的內心作自愈,否則成年後很容易出現人格缺陷。
“有的人,一輩子都在治癒童年”
父親給人的形象是:高大威武,英勇,堅韌,偉岸,果斷,而這些特質,多數是從小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所致,父親,恰恰是最直接的傳授者。
因為孩子天生就具有模仿的天賦,包括道德品行、為人處事的作風。一個睿智的父親可以引導孩子成為更有正義感,更懂得尋找個人樂趣的人,從而走得更遠。
反之,如果孩子沒有享受到父愛,那麼,多少對他以後的性格會導致無法彌補的缺陷,嚴重的,甚至會因為父親角色的缺失導致性命攸關的事故。
懦弱,氣餒,消極,甚至極端的孩子,大多也和父親形象的建立直接影響著,因此,可以說,父親對孩子的言傳身教,甚至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父教缺失對孩子影響深遠
案例:許多父親從家庭教育中“消失”
世界盃開始以來,11歲的小江就對爸爸很有意見。爸爸下班後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開電視,鎖定央視5套,或者乾脆與朋友相約酒吧看球;半夜12點時趕緊睡一覺,等待鬧鐘叫醒自己,以便看2點半的球賽。媽媽非常生氣,怪他平時見不到人、回家後還影響家人,球迷的情緒容易激動,於是爸爸媽媽吵架。
專家發現心理門診中存在的一種現象:帶孩子來諮詢心理醫生的,十之八九是母親,很少看到父親的身影。國內一項調查也顯示:八成家長認為教育子女最主要的是家庭的責任,但有六成的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獨當一面,父親真正起主導作用的不超過15%,由父母共同承擔教育責任的只有一成。父親,似乎正在從家庭教育中消失。
“忙”不應成為推脫教育責任的藉口
為什麼父親疏於教養孩子?他們的回答不約而同:“忙。”環顧身邊不難發現,大多數父親確實很忙,忙工作、忙8小時以外的應酬、忙賺更多的錢。但真的忙到一點參與教養的時間都沒有嗎?專家認為,“忙”其實是一個藉口。
專家分析,這與社會傳統有關:“大多數父親對孩子不聞不問、態度粗暴、缺少耐心,與‘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有關,傳統性別角色的差異,讓人們認為女人更懂得照顧孩子,而男人就該在外打拼幹事業,因此父親們多以忙為藉口,將教育孩子的陣地拱手相讓,由母親全盤接收。”
專家認為,“忙”確實是父親們的現狀,而背後有更深的社會背景。“目前社會處於‘高成就激勵’時代,人們普遍認為取得‘高成就’就是‘好’的,因此人人都特別追求成功,這在深圳這樣的經濟發達地區表現得更為明顯。當然,這會帶來一些好處,比如經濟高速發展、社會的物質和精神財富都在增加;但壞處之一,就是導致父親們普遍從家庭中缺失,因為人人都有很大的成功願望,他們會認為與家庭在一起是浪費時間、會妨礙成功。”
父親的缺失導致“第三性”
管教孩子時父親讓出陣地、母親付出很多,效果會理想嗎?專家們都說不見得,甚至後果嚴重。“它破壞了正常的家庭結構和關係。一旦父親缺位,母親就會用高度的熱情去填補,這是一種錯位與顛倒,甚至出現不恰當的‘嚴母慈父’格局,使孩子的發展偏離正常軌道、甚至心靈扭曲。”
有位女大學生快畢業了,但她不知道自己今後該與男人還是女人在一起生活,而她並不是雙性戀者。楊洪認為,出現這樣的情況,就在於她在家庭中沒有建立起性別認同感,因此難以建立身份認同、並適應社會。
事實上,“嚴母慈父”很多時候是“嚴母缺父”,而父親的缺失讓孩子缺少了性別的模板,胡赤怡認為,這也是當前社會上越來越多地出現所謂“第三性”的一大原因。世界由男女兩個性別組成,所謂“第三性”是對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的一種“戲說”。“男孩子如果沒有了父親的榜樣,在女性的環境下長大,容易膽小、不夠勇敢、缺乏擔當、娘娘腔,舉手投足、衣著裝扮都帶有濃厚的女性色彩。要知道,母親養育的是‘男孩’,父親培養的才是‘男人’。另外,父親教育的缺失也會影響女孩的成長,因為正常的家庭結構裡需要一個男性化的人,慢慢地,女孩會在無形中承擔起一部分男性的角色。”
專家指出,父親缺失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因為父親的缺失,導致婚姻關係、夫妻關係沒有一個模板,孩子不知道心目中的父親應該是怎樣的一種形象,只是拼命地工作、賺錢,這對孩子將來婚姻的影響是致命的,因為他/她會不知道該找一個什麼樣的妻子/丈夫,也不知道自己該做一個什麼樣的丈夫/妻子。”意識到責任才有行動
有位父親很傷心地說:“孩子上高中了,一年多沒叫我爸爸,只有在要錢時才叫,我有時想討好他,主動跟他說放學後陪他打球,兒子說累了不去,可是吃飯的時候,他卻拿著拍子說下去打球,真是故意跟我過不去,我工作這樣辛苦、對他是這樣地愛……”這份傷心表明,父親必須花時間與家庭共處、共同參與教養孩子,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現代社會里,“父親”不再單純是家庭的經濟支柱,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只有意識到這責任,才會有相應的行動。“其實工作未必是父親缺失的罪魁禍首,很多母親也很忙,孩子卻願意向她們傾訴心事,而很多父親很忙,卻有時間看世界盃,如果他們把孩子都當成世界盃去看,‘父親’可能就不缺失了。”他建議,父親要積極參與孩子的教養,不如就從眼下開始:“世界盃是個契機,父親不要單獨看球,不妨跟孩子一道看一場球賽,這時你會發現,跟孩子的交流容易多了,孩子會跟自己更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