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海納百川東到海

    回答

    有一對老夫妻,今年都八十多歲了,都是高中的老師。

    他們倆培養了倆個好孩子,都出國考研了,一個也沒回來。

    老倆口剛開始的時候,還非常的志豪,覺得孩子都有出息了,他們倆也算放心了!

    可是隨著年令的增長,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孩子讓他們倆去國外生活,他倆說什麼也不去。

    第一是,語言不通,去了也是自討苦吃。

    第二是,故土難離,怕去了以後再也回不來了。

    所以老倆口選擇去了養老院。

    也了確了兒女的一樁心事!

    有一天,看見老倆口出來遛彎,一邊走,一邊說:你看人家的兒女,都在身邊多好!

    咱們倆想兒女也只能對著電話影片看一看了!

    這也是老倆個老人的無耐之舉了!

    我問他們倆在養老院吃的住的都怎麼樣,老人說:吃的還行,每天都不重樣,住兩個人的單間,這些還都行。

    主要是太想孩子了,他們只能給我們寄錢回來,讓我們吃好穿好!

    早知道這樣不如不讓他們出國留學了,留在自己身邊多好啊!

    說完老人苦笑了一下,繼續往前走!

    這就是養老院裡老人的生活,吃飯,遛彎,再吃飯,再遛彎!

    收起

  • 2 # 海思k1z6

    老年人養老有多種選擇,而到養老院養老將逐漸成為一種社會趨勢:

    一、當老年人自己行動不便或失能時,去養老院養老,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種無奈的較佳選擇,還是利大於弊。子女要上班養家餬口,怎能整天照護你?如果沒人整天照護,更慘!老年人去養老院養老,也是一種人生輪迴:小時去幼兒園,老時去養老院。去條件、理管較好的養老院(不一定要高階)養老,安祥地走完人生最後一公里,這也是老年人的一種福份,且這還需達兩個條件才可實現:觀念、錢,缺一不可。

    二、當老伴先走,自己開始行動不便時,是去養老院的最佳時間。千萬不要想去養老院老有所樂,管理所在樂不自由,只想去養老院老有所護就足夠了。

    3.即便是丁克老人,也未必就沒人來看望,只要你有些財產,身後也沒人繼承,不如提前許諾給親朋好友的子女繼承,條件是經常(如約定每週一次)去養老院看望老人,幫處理些事情等,並可加入“互助朋友圈”,這樣老人就不會受人歧視、欺負。有償交往,一般年輕人也樂意這麼做,畢竟有財產可繼承!

    四、養老產業在中國是朝陽產業,這也是促進內循的一個實實在在大抓手。可在城市郊區建一批養老機構(如養老院、老年公寓等),這樣養老成本較低、空氣好、子女等探望老人方便。

  • 3 # 青蟲子安妮

    人老了進養老院跟他們的子女是否是高學歷有什麼關係嗎?這個問題本身就暗示了一個不對的價值觀: 如果把自己的父母送進養老院就是不孝敬,是不對的,是不應該的,白受高等教育了。

    這顯然是不對的觀點。都什麼時代了,養兒防老的觀念顯然是過去的陳舊性觀念。隨著社會的發展,養兒不再防老,孩子們長大了,他們承擔了社會責任,家庭責任,他們要孝敬父母還要養育兒女,肩上的擔子是很沉重的。待有一天我們老去,夫妻之間也不能相互照應,兩個老人甚至是4個老人的照料如果加在年輕人身上,既不現實也不可能,久病床前無孝子可不是一句假話,說實在的,在我們老去的那天,能進養老院,有人願意為你服務,孩子能按時往養老院賬號付費,就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孩子們也算盡到了自己孝敬,如果有時間接父母出來相聚一堂,那已經是人家完美喜劇。這些跟你孩子學歷高不高沒有什麼關係,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如果我老了真有這幕喜劇,我是要去燒高香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讚美秦淮河四月古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