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雖然做了皇帝, 第一個讓他不放心的就是在各地的異姓王。他們都有兵將,有的還有三心二意。第二個問題就是其他將領,為功勞大小和賞賜的多少爭鬥不止,如果安撫不當,就會投奔那些異姓王作亂。還有原先六國的後代也不能掉以輕心。在中央,丞相的權力對他這個皇帝也構成了威脅。 劉邦從做了皇帝,到最後病死,中間有八年時間,基本上都用在瞭解決這些讓他不放心的問題。
他先收拾的是韓信。在公元前201年,即高祖六年,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劉邦問怎麼辦,大家說發兵討伐。但陳平卻反對,他說楚國兵精糧足,韓信又善於用兵,發兵很難取勝。 他建議劉邦以巡遊雲夢為藉口,讓各諸侯王都到陳縣(現在河南淮陽),到那時韓信一定會來,然後再抓他問罪。劉邦依計行事,果然將韓信抓住了。韓信聽到對他的指控,大聲喊冤:“古人說的果然不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現在天下已經平定,我這樣的人也早就該烹殺了。 ”劉邦將韓信押到了洛陽,但又沒有明確的證據,便釋放了他,但降成了淮陰侯。這使韓信懷恨在心。 第二年,韓信謀劃讓陳豨在外地反叛,使劉邦親自前去平叛,然後自己在都城襲擊太子和呂后。但還是事情敗露。呂后採用了蕭何的主意,將韓信誘騙入宮抓捕,最後在長樂宮斬首,留下一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成語。 除了韓信,其他諸侯王如彭越等人也被消滅,只剩下了長沙王吳芮。 對於其他將領,劉邦也頗費心機。開始,劉邦先是分封了蕭何等二十餘人官職,但眾將領因為互不服氣,爭功不止,劉邦就沒有封官。一次,在洛陽南宮,劉邦看見眾將坐在沙地上不知在說什麼,問身邊的張良怎麼回事,張良說他們在謀反。 劉邦問為什麼,張良說怕他以後不會封他們高官。劉邦又問怎麼辦,張良就問他最恨的人是誰,劉邦說是雍齒,因為他雖然功勞多,但太張狂,自己曾經想將他殺掉。張良聽了就讓他封雍齒為侯,這樣,大家就覺得被劉邦記恨的雍齒都能受封,他們就更不用著急了。於是,劉邦大擺慶功宴,封雍齒為什方侯,還當場命丞相和御史抓緊時間草擬論功行賞分封的名單。 張良的計策果然奏效,眾將的心都安定了。
對於六國的後裔,劉邦則將他們和地方的名門望族共十幾萬人全部遷到關中居住,置於中央控制之下,消除了後顧之憂。 關於丞相的過大權力,劉邦透過把蕭何下獄來打擊削弱相權。 在劉邦平定了黥布叛亂回到長安後,蕭何提議把上林苑開放,讓百姓去耕種,因為上林苑基本上已經荒蕪,並不是養獸供皇帝狩獵的地方。劉邦一聽就惱了,硬說蕭何拿了商人的賄賂,所以才替他們說話,借百姓之名為商人牟利。劉邦將蕭何關進了監獄,幾天後,有大臣問丞相犯了什麼罪,劉邦卻為自己狡辯說:“原先李斯做秦國的丞相,凡是功勞都歸始皇,不好的事都由自己承擔。 但現在丞相蕭何卻接受了商人的賄賂,替他們求我開放上林苑,刁買人心。因此要治他的罪。”透過打擊元老功臣蕭何,劉邦在削弱相權的同時將皇帝的權力提高了。 在鞏固強化皇權方面,劉邦也是想盡了辦法,一是透過尊父親太公為太上皇,二是透過對季布和丁公的處理。 這兩件事最終達到了他的目的。 在經歷了春秋和戰國長期的混亂之後,又經歷了短期的秦朝統治,再加上秦末戰爭,這使得人們心中沒有忠君的觀念,還保持著戰國以來就形成的“士無常君,國無定臣”的思想,這不利於皇權的鞏固。劉邦透過尊重父親來教育大臣和百姓遵循禮法,尊重長輩,效忠君主。 劉邦和父親太公在一起住,為了向大家表示他孝順,每五天就去拜見一次。太公覺得沒什麼,也習慣了。但太公的屬官卻覺得不合適,就勸他說:“俗話說,天無二日,地無二主,當今皇帝是您的兒子,但他也是人主。您雖是他的父親,但也是他的大臣。 讓他這個主人拜見您這個大臣,不合禮儀。況且這樣也顯不出皇帝的威嚴。” 等劉邦再拜見父親時,太公就提前拿著掃帚出門相迎,然後倒退著進屋,不給劉邦行禮的機會。劉邦很吃驚,跳下車去攙扶父親,太公趕忙說:“皇帝貴為人主,不能因為我一個人破壞了國家的禮法。 ”劉邦便下詔書,尊太公為太上皇,這樣一舉兩得,不但明示了皇帝的尊嚴,他也可以順理成章地拜見父親了。 第二件事是對同母異父兄弟季布和丁公的處理。在劉邦和項羽爭天下時,他們兩都是項羽手下的大將。季布領兵幾次將劉邦打敗,丁公也領兵追擊過劉邦,但最後放過了他。 劉邦做皇帝后,記恨季布打敗過自己,就把他抓了起來。但想到自己也需要他這樣的忠臣來輔佐,就不再記仇,不但放了他,還封為郎中。丁公聽說了,就覺得連季布這樣給過劉邦難堪的人都能釋放做官,他這個曾對劉邦有恩的人就更不用說了。沒想到,卻被劉邦抓起來。劉邦對眾人說:“丁公做項羽的將領時不忠,就是他這種人使項王喪失了天下。 ”劉邦下令處死了丁公,還在軍中示眾,警示大家要做忠臣,不要學丁公。
統一中國建立漢朝之後,劉邦以文治理天下,徵用儒生,詔令天下,廣泛求求賢。 在政治上,劉邦接承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和郡縣制,同時廢除了秦朝的苛刻法律刑法。 劉邦攻入咸陽之時,便立即廢除秦朝的苛法。與民約法三章,封存府庫,對百姓秋毫無犯,深得民心。在平定天下後,劉邦命蕭何參照秦朝法律“取其宜於時者,作律九章”,即“漢律九章”。這是在戰國時期李悝所制訂的《法經》六篇(盜法、賊法、網法、捕法、雜法、具法)基礎上補充了戶律(戶口管理、婚姻制度和賦稅徵收)、興律(主要規定徵發徭役、城防守備)和廄律(主要規定牛馬畜牧和驛傳方面),一般所說的漢律就是指《九章律》。 劉邦重用叔孫通整理朝綱,叔孫通制定了一套適合當時形勢需要的政治禮儀制度,撰寫了《漢儀十二篇》、《漢禮度》、《律令傍章十八篇》等儀法法令方面的專著,為漢朝的建立和鞏固起了重要作用,也為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 在法律思想上,以儒家思想為主,以法家思想為輔,取消秦朝“嚴刑峻罰”的做法,廢除連坐法及夷三族,提出了“德主刑輔”。
劉邦雖然做了皇帝, 第一個讓他不放心的就是在各地的異姓王。他們都有兵將,有的還有三心二意。第二個問題就是其他將領,為功勞大小和賞賜的多少爭鬥不止,如果安撫不當,就會投奔那些異姓王作亂。還有原先六國的後代也不能掉以輕心。在中央,丞相的權力對他這個皇帝也構成了威脅。 劉邦從做了皇帝,到最後病死,中間有八年時間,基本上都用在瞭解決這些讓他不放心的問題。
他先收拾的是韓信。在公元前201年,即高祖六年,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劉邦問怎麼辦,大家說發兵討伐。但陳平卻反對,他說楚國兵精糧足,韓信又善於用兵,發兵很難取勝。 他建議劉邦以巡遊雲夢為藉口,讓各諸侯王都到陳縣(現在河南淮陽),到那時韓信一定會來,然後再抓他問罪。劉邦依計行事,果然將韓信抓住了。韓信聽到對他的指控,大聲喊冤:“古人說的果然不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現在天下已經平定,我這樣的人也早就該烹殺了。 ”劉邦將韓信押到了洛陽,但又沒有明確的證據,便釋放了他,但降成了淮陰侯。這使韓信懷恨在心。 第二年,韓信謀劃讓陳豨在外地反叛,使劉邦親自前去平叛,然後自己在都城襲擊太子和呂后。但還是事情敗露。呂后採用了蕭何的主意,將韓信誘騙入宮抓捕,最後在長樂宮斬首,留下一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成語。 除了韓信,其他諸侯王如彭越等人也被消滅,只剩下了長沙王吳芮。 對於其他將領,劉邦也頗費心機。開始,劉邦先是分封了蕭何等二十餘人官職,但眾將領因為互不服氣,爭功不止,劉邦就沒有封官。一次,在洛陽南宮,劉邦看見眾將坐在沙地上不知在說什麼,問身邊的張良怎麼回事,張良說他們在謀反。 劉邦問為什麼,張良說怕他以後不會封他們高官。劉邦又問怎麼辦,張良就問他最恨的人是誰,劉邦說是雍齒,因為他雖然功勞多,但太張狂,自己曾經想將他殺掉。張良聽了就讓他封雍齒為侯,這樣,大家就覺得被劉邦記恨的雍齒都能受封,他們就更不用著急了。於是,劉邦大擺慶功宴,封雍齒為什方侯,還當場命丞相和御史抓緊時間草擬論功行賞分封的名單。 張良的計策果然奏效,眾將的心都安定了。
對於六國的後裔,劉邦則將他們和地方的名門望族共十幾萬人全部遷到關中居住,置於中央控制之下,消除了後顧之憂。 關於丞相的過大權力,劉邦透過把蕭何下獄來打擊削弱相權。 在劉邦平定了黥布叛亂回到長安後,蕭何提議把上林苑開放,讓百姓去耕種,因為上林苑基本上已經荒蕪,並不是養獸供皇帝狩獵的地方。劉邦一聽就惱了,硬說蕭何拿了商人的賄賂,所以才替他們說話,借百姓之名為商人牟利。劉邦將蕭何關進了監獄,幾天後,有大臣問丞相犯了什麼罪,劉邦卻為自己狡辯說:“原先李斯做秦國的丞相,凡是功勞都歸始皇,不好的事都由自己承擔。 但現在丞相蕭何卻接受了商人的賄賂,替他們求我開放上林苑,刁買人心。因此要治他的罪。”透過打擊元老功臣蕭何,劉邦在削弱相權的同時將皇帝的權力提高了。 在鞏固強化皇權方面,劉邦也是想盡了辦法,一是透過尊父親太公為太上皇,二是透過對季布和丁公的處理。 這兩件事最終達到了他的目的。 在經歷了春秋和戰國長期的混亂之後,又經歷了短期的秦朝統治,再加上秦末戰爭,這使得人們心中沒有忠君的觀念,還保持著戰國以來就形成的“士無常君,國無定臣”的思想,這不利於皇權的鞏固。劉邦透過尊重父親來教育大臣和百姓遵循禮法,尊重長輩,效忠君主。 劉邦和父親太公在一起住,為了向大家表示他孝順,每五天就去拜見一次。太公覺得沒什麼,也習慣了。但太公的屬官卻覺得不合適,就勸他說:“俗話說,天無二日,地無二主,當今皇帝是您的兒子,但他也是人主。您雖是他的父親,但也是他的大臣。 讓他這個主人拜見您這個大臣,不合禮儀。況且這樣也顯不出皇帝的威嚴。” 等劉邦再拜見父親時,太公就提前拿著掃帚出門相迎,然後倒退著進屋,不給劉邦行禮的機會。劉邦很吃驚,跳下車去攙扶父親,太公趕忙說:“皇帝貴為人主,不能因為我一個人破壞了國家的禮法。 ”劉邦便下詔書,尊太公為太上皇,這樣一舉兩得,不但明示了皇帝的尊嚴,他也可以順理成章地拜見父親了。 第二件事是對同母異父兄弟季布和丁公的處理。在劉邦和項羽爭天下時,他們兩都是項羽手下的大將。季布領兵幾次將劉邦打敗,丁公也領兵追擊過劉邦,但最後放過了他。 劉邦做皇帝后,記恨季布打敗過自己,就把他抓了起來。但想到自己也需要他這樣的忠臣來輔佐,就不再記仇,不但放了他,還封為郎中。丁公聽說了,就覺得連季布這樣給過劉邦難堪的人都能釋放做官,他這個曾對劉邦有恩的人就更不用說了。沒想到,卻被劉邦抓起來。劉邦對眾人說:“丁公做項羽的將領時不忠,就是他這種人使項王喪失了天下。 ”劉邦下令處死了丁公,還在軍中示眾,警示大家要做忠臣,不要學丁公。
統一中國建立漢朝之後,劉邦以文治理天下,徵用儒生,詔令天下,廣泛求求賢。 在政治上,劉邦接承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和郡縣制,同時廢除了秦朝的苛刻法律刑法。 劉邦攻入咸陽之時,便立即廢除秦朝的苛法。與民約法三章,封存府庫,對百姓秋毫無犯,深得民心。在平定天下後,劉邦命蕭何參照秦朝法律“取其宜於時者,作律九章”,即“漢律九章”。這是在戰國時期李悝所制訂的《法經》六篇(盜法、賊法、網法、捕法、雜法、具法)基礎上補充了戶律(戶口管理、婚姻制度和賦稅徵收)、興律(主要規定徵發徭役、城防守備)和廄律(主要規定牛馬畜牧和驛傳方面),一般所說的漢律就是指《九章律》。 劉邦重用叔孫通整理朝綱,叔孫通制定了一套適合當時形勢需要的政治禮儀制度,撰寫了《漢儀十二篇》、《漢禮度》、《律令傍章十八篇》等儀法法令方面的專著,為漢朝的建立和鞏固起了重要作用,也為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 在法律思想上,以儒家思想為主,以法家思想為輔,取消秦朝“嚴刑峻罰”的做法,廢除連坐法及夷三族,提出了“德主刑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