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研習社
-
2 # 一縷風塵854
那麼飛白書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現在很少見呢?
蔡邕,漢末著名詩人蔡文姬的父親。他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同時也是一名政治家還是一位文學家,可謂是才華橫溢,而他對於書法的研究可謂是到了痴迷的地步。
有一次蔡邕去皇宮,然後看到了宮牆上有沒有乾的石灰水,他當時心裡便突發想法,於是便站立在宮牆下,觀察許久,突然來了靈感,於是快速的回到家中,找來一些竹子,慢慢的嘗試寫出自己內心的那種感覺,經過幾次嘗試,終於創造出這種點畫中有一絲一條的露白的書體‘一“飛白書”.
而之後這飛白書流傳深遠,上到宮廷,唐太宗,唐高宗,下到小篆飛白”流傳有序的蕭子云以及自雲“善飛白”的劉繪,飛白書可謂是流傳深遠。影響遠大。
而現在,飛白書雖然不常見,但是在一些書法家中還是有所流行,只是現在普通人不知道這一書法,也算是一大遺憾。
-
3 # 汶水才子
一是在瞭解飛白書前,先了解一下飛白吧!估計大家對飛白不陌生,在我們寫字或創作書法作品中經常運用的一種筆法,就是墨筆寫出來的筆畫中夾帶著絲白,就如筆尖沒有墨了,墨枯後又寫出來的感覺。對,這就是飛白。二是在瞭解飛白書,再瞭解飛白起源的故事和如何將飛白演變為飛白體並進入書法體系來的?下面,我說一個人,蔡邕,漢代大書法家,也是蔡文姬之父。據記載,漢靈帝熹平,下詔蔡邕作《聖皇篇》,寫完後,奉命送到皇家藏書之地鴻都門處,到了後,等待召見,看見門外有人用拖把蘸白石灰寫字,每刷一筆見到透漏出牆皮,讓蔡邕十分高興並細觀看,回家後精心研習飛白書。一改過去書寫漢字的方法和方式,確實令人眼球一亮。造成好多追隨者學之。
三是飛白體的發展和推動。飛白體因其新鮮感濃厚,不失書法之美,自漢末到魏初,飛白書大都運用在題寫宮闕名。開始時大都運用於書寫楷書字,大都是飛少白多。南齊蕭子云改為飛多白少,又稱小篆飛白。就連書聖王羲之還專心研究過飛白。唐太宗、高宗用飛白多在行書、楷書中運用。下圖是唐太宗的飛白書:武則天都知道吧!她還擅長將飛白運用書寫漢字中,見下圖:
宋太宗、仁宗運用於草書。到了清代,各字型裡都有書者運用飛白。傳世的自唐宋御製碑大都以飛白題額,如唐太宗《晉祠銘》、宋仁宗《賜陳繹碑》額。
四是飛白書不同於“枯筆書”,枯筆偶見露白,而飛白則絲絲夾白。大都是不同的書寫工具,是一種欣賞為主的字型。不提倡書法初學者練習,待你基礎訓練過硬後在創作書法作品可以借鑑一下飛白書的技巧,以增加作品的藝術美。
-
4 # 書畫學院
“飛白書”又稱“飛帛”,是傳統書法系列中的一種古老書體, 飛白指的是書法中筆畫中看起來像是墨汁不夠而出現的空白部分, 有“其若絲髮,謂之白,其勢飛舉謂之飛”的說法。
相傳飛白書最早為東漢書法家蔡邕所書。據說, 蔡邕去給皇家的鴻都門送文章,他在等待被接見的時候,看到門外工匠在用掃把蘸石灰水刷牆,好多塗刷不均的牆皮露出掃把的絲絲跡痕,覺得很有意思,受到此啟發,回去後反覆研究,創造出獨具特色的“飛白書法”。張懷瓘在《書斷》中贊曰:“妙哉飛白,祖字八分。有美君子,潤色斯文,絲縈箭激,電繞雪雰。淺如流霧,濃若屯雲。舉眾仙之奕奕,舞群鶴之紛紛。誰其覃思?於戲蔡君”。
飛白書是漢代十體書中的佼佼者(即古文、大篆、小篆、八分、倒韭、散錄、懸針、鳥篆、垂露、飛白),存世真跡較罕見,為墨苑之寶。 “飛白書”是古代書法家創造的一種特殊的字型,亦稱“草篆”。
飛白書標籤比較明顯的書家還有張燕昌,他還首創飛白書體入印。 筆端墨水較枯時,加上運筆速度快,就會出現飛白,當然,這是無意識為主的。飛白書則是利用這個,有意識的進行創作。
回覆列表
你可能會對這個名詞有點陌生,注意,飛白書可不是什麼書籍或者信件啊!它是一種字型,跟小篆、隸書、草書、楷書等一樣。只不過,如今飛白書比較小眾,所以知名度比較低。
那麼,飛白書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這個嘛,文字敘述就不如圖片展示來的直觀了。直接上圖。
看完圖片以後,是不是就能明白這種字型為何叫“飛白書”了呢?飛白書的筆畫都絲絲露白,大氣寬闊,像是用一支沒有沾足墨汁的筆寫出來的一樣。看慣了隸書、楷書,再乍一觀飛白書,的確讓人有點難以適應,這真是一種比較清奇的字型呢。
關於這種字型的創造,還有一個很偶然的小故事呢。相傳,這種字型是東漢靈帝時候的書法家蔡邕(音同“雍”)發明的。說起蔡邕,大家可能會感到茫然,不過你一定知道他的女兒——才女蔡文姬。真是有其女必有其父啊!
除了是一位書法家以外,蔡邕也給漢靈帝做官。一天,蔡邕來到宮中的圖書館——鴻都門,本來打算進去,沒成想剛好趕上內部裝修,幾個工人正拿著蘸了石灰水的笤帚刷宮牆。因為笤帚苗不夠細密,所以宮牆上就留下了黑一道白一道的痕跡。蔡邕大概是在其中找到了某種美感,回家之後,他用細竹條做了一支毛筆,這支筆寫出來的字枯壯滄桑,筆畫像極了當時在宮牆上留下的痕跡。於是,飛白書就誕生了。
蔡邕本來最擅隸書,他發明了飛白書以後,隸書也就跟飛白書結合在了一起。隸書渾圓莊重,而飛白書雄壯滄桑,兩者結合則更顯磅礴。當然,蔡邕也常用連筆書寫飛白,這種字型則玄妙飄逸。很快,飛白書就在宮廷中流傳開來,漢宮中的對聯、匾額常以飛白書撰寫。接著,上行下效,飛白書也就逐漸受到了百姓的追捧。
從魏晉一直到唐宋,出現了一大批對飛白書極其青睞的書法家,比如王獻之、歐陽詢、蔡襄等,甚至連隋煬帝、唐太宗、武則天也曾以飛白寫詩作賦。時至今日,這種字型仍被很多書法家所師法,仍保持著其獨特的魅力。
參考文獻
徐學標:《從中國書法發展中“飛白書”的興衰流變看雜體書的歷史宿命》,《藝術百家》,2012年第3期。
李潔:《飛白書及其興衰淺探》,《滄桑》,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