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通常所說的信仰,多指宗教信仰?……
3
回覆列表
  • 1 # 魯中居士

    首先要搞清"信仰″這個概念是怎樣進入華人頭腦中的!!這是西方人為劃分和消滅異教徒,建立基督教國家的思想標準。凡是信仰不同,都是異教徒,都屬消滅或改造之列,他們把這叫"文明的衝突"!他們改造異教徒的方法之一是"文化滲透",從語言入手,一個詞彙,一個概念,一種理念……如"先進""信仰"″個性""科學""民主"……中西文化不同,華人講"志″不講″信仰",西方人講"信仰"不講"志"!!

    華人講"眾志成城,″不講″眾信仰成城",

    華人講"志在必得,″不講″信仰在必得",

    華人講"立志成才,″不講″立信仰成才",

    華人講"壯志凌雲,″不講″壯信仰凌雲",

    華人講"鬥志昂揚,″不講″鬥信仰昂揚",

    華人講"意志堅定,″不講″意信仰堅定",

    華人講"玩物喪志″,不講″玩信仰喪志",

    華人講"有志者事竟成,″不講″有信仰者事竟成",

    華人講"志趣,″不講″信仰趣",……

    總之,已經在渾然不覺的狀態裡用西方思維模式考量中華文化啦!這就是中華文化功底不牢,被外語佔領頭腦的現象。

  • 2 # 勸學官

    看上去,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有哲學知識的人必定會用哲學思想的專業詞句進行回答,洋洋灑灑數千字估計也無法論述一二。

    而我不是,僅能就本問題的字面理解和淺顯的認知,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基於中國的歷史文化,用粗鄙的語言去解答。

    通常意義的信仰是指宗教信仰

    我倒不認為是這樣,作為大多數普通人,宗教離我們很遠,畢竟我們從來也沒有深厚的宗教文化。佛教及道教盛行的時期,當權者也只是把它們當作一種愛好,在一個很短的階段,可能會當成一種統治工具。

    既然高層建築都沒真正把宗教當成一回事,那麼底層民眾也只是盲目的趨從而已。現在的很多老年人都走進教堂信奉基督,那也只是尋求心理的一種安慰,或者打發無聊的老年時光。

    回到正題,宗教的來源最初是神話故事,由於古代人尚未開化的思想造成生產力的低下,對自然界的力量的敬畏就產生了各種崇拜,由比較具體的事物比方獅子、老虎或狼這種難以征服的動物,演變為虛構的具有神力的動物比方龍。或者是對一種神秘的圖案進行頂禮膜拜,認為這裡麵包含一切未知之謎的答案。

    在這個過程中,隨著對自然界的逐漸認識,各種故事傳說的演變,動物或圖騰崇拜已經不能解釋全部的困惑,無法自洽。於是,造神這件事就應運而生,比方耶穌、真主安拉。他無所不包,無所不能,人世間所有的問題都能一一解答,並且能提供生存及生活的精神指導。宗教信仰就產生了。

    簡單的說,宗教信仰就是安慰劑。我可以說,我不信天,不信地,只相信我自己從人生經驗和知識中獲取的的準則,但一個人的認知是遠遠敵不過數千年來人類的智慧的。比方,對於勾股定理,我只需要去學習、繼承和利用,而不用去發明,也無法發明。當然,這屬於科學範疇。

    而宗教信仰是唯心的,但起到的作用是一樣的。為什麼要行善、助人為樂?因為相信了好人有好報,而且歷史經驗的總結證明了這一點,罪惡之人都去了地獄,而良善之人會進天堂。所以這才成了我們的行為準則。

    當絕大多數人都認同宗教所宣講的道理時,那麼它就成為了一種廣泛的信仰。我說我只相信我自己的理論,沒人聽也沒有影響力,只能是自說自話。當一千個人聽到了我的聲音,並認同時,我的信仰就變成了他們的信仰。當更多的人都相信我的理論時,我的信仰就變成了普世價值,成為所有人的信仰。

    信仰的基礎是敬畏、終極追問、終極撫慰

    敬畏、終極追問、終極撫慰是信仰發展演變的三個過程。

    簡單的來說,一個人聽到了我的論述,覺得我很厲害,於是相信了我的理論,把我的信仰變成他的信仰,並對我充滿敬畏。因為我能解答他不能解答的問題,我能看到他看不到的事物,這證明我比他有能力,從而讓他的思想臣服於我的思想。

    敬畏,是信仰的前提。無畏,我也就無法說服他並將我的信仰灌輸給他。

    假設這個信徒在人生的道路上,突然遇到了我的信仰所不能解釋的問題而困惑地求助於我,或者他腦洞大開,想出了一個答案並向我質疑時,我必定要絞盡腦汁地去說服他。好不容易收了一個徒弟,不能就這麼輕易地讓他跑了啊。

    也許我不能自圓其說,這就會給我造成一定的衝擊,我要對我的認知進行探討自省。而且隨著信徒的增多,各式各樣的疑問紛繁蕪雜,我必定會不斷地完善自己的理論,力求能解決所有人的問題。這個過程是不斷持續的,沒有終點,即便我在世的時候沒有能力解決所有問題,繼承我信仰的信徒也會不斷的發展完善。

    這個過程叫做終極追問,其實是沒有終點的,終極可以理解為持續不斷。

    至於終極撫慰,這就是信仰的價值。我的信徒為什麼要相信我,不僅僅是因為我說的對,更重要的是我的信仰能把他從困惑中解脫出來。因此,信仰這回事屬於一種交換,我達到了宣傳我的思想的目的,信徒獲得了人生的精神支柱。

    人生在世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也就需要不斷地進行解答,那麼這個不斷獲取滿意答案、並讓人豁然開朗的過程,就叫做終極撫慰。

  • 3 # 惠舒旅社老闆

    宗教信仰有敬畏,但“終極追問”是模糊的,誰又見過上帝、神,或誰又能證明它們的存在?見不到,也證明不了。所以也只是一種心中的信仰,一種心裡的安慰、心靈的港灣。

    而信仰馬克思主義,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則能實實在在地給人類帶來好處,比如我們手中的手機,住的高樓,開的汽車,等等太多了。有意思的是,宗教信仰者,他們只能從信仰物件中得到精神上的安穩,而物質上還是要享受唯物者所創造的財富才能生活、工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感覺自己總是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