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極寄暢
-
2 # 那邊仍是孤獨
用漢字書寫的最早的書,我認為應該就是甲骨文書了。一片龜甲,一段獸骨,能稱為書嗎?我們可以分析一下。
書,不是用語言口耳相傳,而是用圖形、文字等符號在載體上把一些事件記錄下來。所以書的構成要件有三個:一是載體,比如竹簡,絲帛,羊皮,紙張等;二是有固定的圖形或文字;三是文字是用來記錄事件的,而不是隨意亂寫亂刻的。
首先,甲骨文書有固定文字。雖然現在對甲骨文的研究才剛剛起步,但可以肯定的是,甲骨文是一個成熟的完整的文字體系。而且它從屬於整個漢字體系。
其次,它有固定載體。它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和刻在竹簡或寫在紙張上沒有什麼分別。
最後,它是用來記事的。儘管甲骨文還未完全破譯,但從己經破譯的一些來看,它們都是對一些事件的記錄。
所以用漢字書寫的最早的書籍,應該就是甲骨文書了。在殷商時期甲骨文就己經是完整成熟的文字體系了。而達到這個程度是需要一個漫長時間的,在沒有新的證據之前,是沒有辦法推算出文字產生的具體時間。
-
3 # 華山劍宗風清揚
首先謝謝邀請。中國的歷史傳說倉頡造漢字。《說文解字》記載倉頡見鳥獸的足跡和日月山川之形態受啟發,分門別類,加以蒐集、整理和使用,以象形為主體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商朝已出現最早的成熟漢字甲骨文,稍後出現的鐘鼎文雖有字數的增加,但形體並無大的變化。而到了周朝,由於疆域廣闊且諸侯各自為政,語言和文字漢在各諸侯國也有明顯差異,戰國時期的文字異形情況更重。秦統一後為鞏固統治,統一思想,實行“車同軌,書同文”,以期天下大同,秦始皇遂令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太史令胡毋敬等整理文字,以秦國大篆為基礎制定出小篆,作為標準字型,通令全國使用。其後,李斯又依當時民間流行的字型,整理出更簡便的字型隸書,並作為通用文字在全國推行。因始皇帝打好的基礎,至東漢末期,更為正規美觀,書寫更為方便的楷書出現,至此漢字的演化已臻完善。不僅如此,東漢時出現了第一部書法專著《草書勢》。《草書勢》可稱中國古代用漢字書寫的第一本書,以此書能否推算出漢字出現的時間我不知道,這隻有考古學家或行業內的專家或許可以,一般人恐怕無此本領。
-
4 # 書法常青
拒傳說,“三墳五典”是中國最早的古籍。如果一定要說哪本的話,那麼便是“三墳五典”中的《三墳》了。為何這麼說?而“三墳五典”具體又是什麼書呢?
拒《尚書》稱:伏羲、神農、皇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堯、舜、禹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
最早關於《三墳》書的記載,是在先秦典籍中的《左傳.昭公十二年》謂楚左使:“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但是後世的書籍如《七略》、《漢書》、《隋書》等卻都沒沒有沒有這些古籍的記載,直至唐代時孔潁達受命注《五經》時,因《書》用古文《尚書》,在遇到《三墳》、《五典》之說時,不得不作訓解,也因此而引證了漢代經學家賈逵、馬融、鄭泫的說法,也就是說“三墳五典”在東漢時也只是訓解而已,從先秦典集有記載到之後的千八把年,並沒有人見過實書,自先秦後,這些古籍便失傳了,成為了傳說。
然後到了北宋,有一個志平四年(1067)進士,叫毛漸,在元豐七年(1084),奉旨巡查,至唐州比陽,因為沒有驛站,便借宿到了一大戶人家,聽到這戶人家閒聊的時候有提到說《三墳》被人借去看了。便把該戶主人叫過來問是什麼情況,主人曰:“古之《三墳》也。”於是便讓他把書要了過來觀看,發現各有作傳,《墳》是用古文寫的,傳是用隸書寫的,於是《三墳》古籍從此現世。
一本傳說中的古籍消失了幾千年,突然被毛漸在民間找到了,可以想像這件事在當時引起的轟動,於是,很多人便爭論起來了,是偽作。在往後,到南宋與元朝時,又有著作說是“黃朝張商英天覺得之於比陽民家”。
這本書究竟得之於何地,宋元時期也是說不清楚的,估計也不是真本了,應是偽作,畢竟過了幾千年了,從三黃五帝開始,歷史的長河中有不少東西消失,也有不少成為了傳說。但我想無論這本書是否偽作,但定然是存在過的,也就是說以漢字書寫最早的書必然是三皇的古《三墳》典籍了。然後由此我們大概也可以推算出漢字的出現時間,也就是在上古三皇,伏羲、神農、皇帝的年代。而關於漢字的產生,我們另外也有一個炎黃時代是皇帝的史官“倉頡造字”傳說:
傳說上古時期,皇帝南尋至洛水之濱,陽墟山下。倉頡因記事記史需要,日思夜想,創造文字,仰觀日月星辰,府察鳥跡山川地理,受到啟發,一日見靈龜負書,在洛水浮現,丹甲青文,宛若字跡,靈感迸發,進而創造出了二十八個文字,從此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
另外,據考古得知,中國已發現最早的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是指殷墟文字,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19世紀末年,在殷商都城遺址,今河南安陽小屯發現。而後在周朝也用過一段時間,據此也可以推測,甲骨文在殷商時就好像現在的文字,是被廣泛應用的,向前推至夏朝,再向前推至堯、舜、禹,必然也在使用,在推至我們已知的炎黃時代,根據傳說,在皇帝時文字創造成型也便自然是可信了。
因此,我認為用漢字書寫的最早的書應該是傳說中的《三墳》,由此也可以推算出漢字出現的時間應該是炎黃時代,倉頡造字的傳說也是有其一定道理的。
回覆列表
始於甲骨,最早用以祭祀或記事。後出現竹簡、銅鼎、銅鼓、帛書(絲織物)等文字表達,所以可以真正列為漢字雛形的,應該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距今約5000-3600年。至於“畢生造字”,應該是假借其名,就如同《黃帝內經》只是假借黃帝與岐伯之身一個道理。中國漢字應該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後被逐漸的提煉歸納,最終形成被大家公認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