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當年青山

    《道德經》到底是不是老子的著作呢?二千多年來,史學界眾說紛紜,沒有定論。由此,甚至引申出了另一個迷題:老子其人到底生活在什麼年代呢?

    傳統的說法是,確實有個叫老聃的人,生活在楚國(也有說陳國,總之都在今河南南部),做過周朝史官,管理王室圖書。老子年長於孔子,孔子向他問過禮,所以也算孔子的老師。

    傳說老子後來辭官回到家鄉,晚年又西行出函谷關,給關尹著書五千字《道德經》,之後無人得知其去向了。【傳說非正史】

    但是問題就出現了:因為後人大量研究認為,《道德經》這本書,著成時間大概在戰國中期。孔子出生於公元前551年,屬於春秋晚期,按史學傳統說法,老子年長孔子,由此推算老子大概在春秋中晚期。從生活年代到著書,這中間差距有幾百年是什麼情況?難道老子真的西行修道成仙了?這也不對啊,老子雖然被道教認作是鼻祖,但老子只是個講“無為”講“道”的哲學家,並不會“張魯之術”的修身成仙之術。又難道老子實際生於戰國?可能性也很小,因為孔子問禮老子,是正史《史記》的記載。所以的確有個名叫“老聃”的人年長於孔子。而且,正史並沒有說老子寫過《道德經》。“道家”思想在春秋晚期還處於萌芽狀態。更重要的是,在春秋年間,並沒有私人著書的傳統。(包括孔子“只述不著”《論語》是其再傳弟子對孔子言行的記錄)私人著書是戰國時期才風行起來的。

  • 2 # 楊朱學派

    我習慣把《道德經》叫《老子》。

    幾乎所有的先秦典籍,都和《老子》一樣。大部分篇章是老子本人所做。老子死後,道家學者又對《老子》做了增益和補充。

    《孟子》也是如此,《孟子》一書的主要作者是孟子,孟子死後,弟子萬章有對《孟子》做了補充。

    《莊子》也是如此。《莊子》的《內篇》的作者是莊子本人。《外篇》和《雜篇》部分是莊子所運,部分是後人所作。

    《商君書》也是如此。大部分篇章是商鞅本人所作。商鞅死後,秦國繼任的法家人物走對《商君書》做了增益和補充。但補充的內容,與商鞅思想完全一致。

    所以,《老子》中會有一些戰國時期特有的語言。《商君書》中,會提及商鞅死後,秦國發生之事。

    《老子》的大部分篇章是老子本人所作,少數內容,是戰國時道家學者增益。因其思想與老子本人一致,我們姑且可以籠統的稱,《老子》的作者,就是老子本人。

  • 3 # 王強的價值經營

    說《道德經》不是老子一個人的功勞,就像之前屠呦呦獲諾貝爾獎時,也有人說青蒿素不是她一個人發現的,功勞應該歸集體,希望諾貝爾發個團體獎,但人家老外不幹,就認屠呦呦一個人。至於為什麼老子能寫出《道德經》,這個問題是沒法準確回答的。只能說,天意、緣分,一切都在冥冥之中安排好了,道法自然!

    《道德經》札記之十:老子哲學思想的根源探究

    是什麼緣由讓老子寫出《道德經》?

    道德經誕生的背景在學習札記之一中已經考證過,據說是老子出國過函谷關,遭長官尹喜索取,留下筆談論文,以論證《易經》中的“道”而展開,全面系統論述“道”、“德”哲學範疇的一本哲學鉅著。《道德經》似乎一夜之間一氣呵成,但老子的哲學思想卻並非一日之功所能形成,更不是憑空臆造的。

    “道”非老子原創。古今中外都在追求對世間萬物本源的探索,想搞清楚世間萬物從何而生,是什麼主宰萬物的執行生長?都不約而同地追求形而上的大全統一。西方文明把之歸為上帝,認為是“上帝創世紀”,而中華文明則將之高度抽象概括為”道“,對道的認識一直都存在於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中:

    自華夏民族形成以來,特別是進入農耕文化之後,中華文明追求天地人和諧相處,注重探索天地人三位一體關係的宇宙奧秘。

    7000年前的伏羲氏觀物取象著《八卦》,後周文王著《易經》,雲:”一陰一陽謂之道“,又“形而上者謂之道”。稱陰陽構成萬事萬物的本源及其執行生長法則,認為“道”是陰陽變易的無形法則,故稱之為“形而上”,表述抽象、本質、本源的哲學範疇。

    商末周初的周武王伐紂時代,在箕子向周武王陳述天地之大法的《洪範》中首次出現五行的表述。古代賢哲用陰陽五行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影響來描述世間萬物的起源,闡述萬物執行演變法則,認為萬事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這五種要素運動變化而化生的。

    5000年前中華文明源起的黃帝時代,《黃帝內經》:”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釋義:陰陽及其轉化是宇宙萬物的”道“,用之可以提挈世間萬物,是萬物執行演變的本源,主宰萬物的產生和消失(即老子的有無),無論我們對此能否感知認識,都是如此,不為人的意志所轉移(不可思議)。《黃帝內經》的核心是陰陽五行思想,認為天地萬物由氣所化生,氣的執行展開就是陰陽五行,陰陽五行之氣是萬物的基本元素,並稱“天地之大德於生”,這裡的“生”就是老子”有無相生“的生,為化生、滋生之意。

    春秋戰國時期,老子採用系統的哲學思維審視先祖們的思想,進一步思考陰陽五行之氣是如何化生萬物的,堅信存在神奇力量(或稱法力)在主宰這一切,使得萬物滋生、執行生長。最後在《道德經》中全面系統論證道,總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以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哲學觀點,把“道”提升為形而上的哲學範疇。

    由此可見,老子的哲學思想與上溯幾千年的中華文明是一脈相承的。先祖們循天人合一之理,以陰陽五行之法對宇宙萬物進行歸類思考的理論體系對老子哲學思想的形成有著巨大的啟迪和影響。《道德經》的誕生得益於老子對先祖思想的感悟,是以先祖們跨越矇昧、蠻荒的遠古使命,奠基中華文明核心智慧為根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梳妝檯的種類,梳妝檯如何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