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妮妮莞爾
-
2 # 語桐媽媽
第一,講故事的時候,眼神要跟孩子有交流,注意跟孩子對視。面部不能嚴肅,要有生動的、誇張的表情,這樣才能被寶寶吸引。不能都是同一個語速,要時快時慢。口型上的變化要儘可能讓寶寶觀察到,對寶寶語言能力、模仿能力的提升有幫助。
第二,講故事的時候,家長要進入故事的角色。比如是老奶奶的聲音,就要變得滄桑,並且語速要慢。而如果是小姐姐的聲音,就要變得細一點,柔和一點。要讓寶寶體會到不同角色的聲音。
第三,一歲左右的寶寶,對疊詞音比較感興趣。所以在給寶寶講故事的時候,可以根據場景的不同,多說一些疊詞。比如,小姐姐高高興興的回家了,企鵝搖搖晃晃的走過來了等等。這樣的疊詞音寶寶更容易接受,有利於學習。
第四,講故事的時候,要給寶寶發揮想象力的空間。根據故事不同的情節,中間要有停頓。另外,根據故事裡面的線索,要適當的跟孩子進行提問。比如“兔子為什麼沒有賽過烏龜呀”等等,雖然寶寶還不能予以迴應,但對寶寶想象力的提升也是有利的。
第五,同一個故事可以跟寶寶講多遍,不要害怕重複,以為寶寶聽過一次了,就不想再聽了。相反,多次講同一個故事,還有利於寶寶記憶力的提升。當寶寶聽到熟悉的情節時,說不定會表現的異常興奮。
總之,跟寶寶講故事,一定要有耐心,並且要有執行力。不能今天講了,然後隔好幾天才繼續給寶寶講。另外,寶寶在睡前的那一段時間,是最安靜、最穩定的時候,此時給孩子講故事,說不定會更加樂於接受。
-
3 # 追尋陽光的姑娘
1歲左右寶寶的故事書,很多家長父母反映整篇都是圖畫,內容簡單,無從下口,不知道該怎麼講,好不容易費半天勁講出來,別說孩子了,自己都覺得乾巴巴沒意思。
面對簡單的故事書,該怎麼給寶寶主動有趣地講出來?
首先,父母應該發揮想象開腦洞,從圖畫中找故事。讓寶寶觀察畫面,父母配合給寶寶諒解。
其次,聲音是故事好聽的秘密武器,要讓簡單的故事變得生動,爸爸媽媽必須練習的一個技巧就是靈活地運用自己的聲音,用它來吸引寶寶的注意。
最後,情感投入才能讓寶寶“嗨”起來,一些爸爸媽媽在講故事時,總是端著成年人的架子,情感上放不開。其實情感是連線父母、孩子和故事最重要的紐帶。
-
4 # 夏大花
小時候,“熊嘎嘎背娃娃”這個故事,傳了一輩又一輩。特別是聽到有一個情節頭皮都緊了,就是把“熊嘎嘎”弄櫃子裡,來用開水燙的時候。寶寶也聽得懂的,也有思維。
也可以買點幼兒故事書來指著講,都行。
-
5 # 帶魚小白龍
一歲多的孩子給他講故事,主要是節奏感強的小故事。兒歌之類的就很好,比如小老鼠上燈臺。兩隻老虎。小朋友需要不斷的重複,來體會故事中的韻律和節奏。而且透過這種講故事和唱兒歌的形式,小朋友可以熟悉父母的語言,跟父母之間建立更親密的聯絡。為以後培養閱讀提前打好基礎。
-
6 # 樸雅讀繪本
聽媽媽講故事,是每個人記憶裡童年的美好回憶。暖風輕輕吹,花兒在綻放,我在媽媽的懷裡聽故事。當我們為人父母以後,我們也想傳承這樣的溫暖。那麼應該怎樣給一歲左右的寶寶講故事?
1歲左右的孩子剛好處於語言發育的關鍵期,這時候講故事會幫助孩子學會更多的詞彙,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孩子年齡比較小,可能聽著聽著就跑來跑去,或者去玩別的東西了。這都是正常的。我們可以這樣做:
1.孩子才一歲,故事的選擇就比較偏向生活情景或者生活習慣養成。這樣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提高認知能力。比如尚童童書· 嬰幼生活情境互動體驗書:寶寶,真棒!全套共3冊,這套書可以滿足小寶寶的需求。我家孩子1歲左右時很喜歡這套紙板書。
2.互動交流。父母給孩子講故事時,多運用肢體語言、表情豐富一點、語氣誇張一點,名詞指著說,動詞表演出來。這樣可以讓孩子加深印象,也更感興趣了。
3.合適的固定時間段講故事。講故事的時間也是有講究的。比如孩子和父母精神放鬆的時間就是蜜糖時間。蜜糖時間就比較適合互動。如果孩子打哈欠揉眼睛,就表示他困了。這時候建議讓寶寶去睡覺,不要打擾他了。
-
7 # 會走路的香蕉
1、媽媽說故事的時候一定要配有表情和動作,誇張的表情和動作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書本的原則上簡短、精小,孩子還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對較短。可以從小小篇幅開始。
3、建議媽媽買寶寶繪本,繪本的插畫豐富,色彩感覺強,孩子很容易從圖片上理解意思。
4、孩子剛開始不太能給力迴應,或者不理睬讀書的爸爸媽媽跑一邊玩玩具,千萬不能強制孩子過來聽你讀書,他玩他的你讀你的,只要父母堅持住孩子總有一天會回頭來找你
我家孩子從六個月開始讀書,整整讀了三個多月才開始理會我們,所以堅持很重要,從小讀書可以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良性迴圈。都說讀書的孩子是不會變壞的。
回覆列表
從幼兒時期開始,給孩子讀故事,對孩子情操的培養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建議各位媽媽稍微拿出一些自己的童心,嘗試去創編故事,並即興地講給孩子聽,當然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創編,故事的內容中通常包括早上和女兒一起去幼兒園途中看到的景色、遇到的人,平時關係比較好的同學、老師,正在散步的小狗等,凡是日常生活中孩子經常能夠接觸到的、比較熟悉的內容,都可以編入內容中。即使前後兩次所講的故事不連貫也沒關係,除此之外,媽媽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為畫冊編寫續集。和孩子一起想象故事的結尾,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給孩子讀故事時,最簡單的變化方法就是用家裡飼養的小貓小狗代替故事中的小動物,這一變化本身看起來並不顯眼,但卻能很有效地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一下子就能夠進入故事之中。
給孩子講故事,確實是培養孩子想象力的一個很好地方法,孩子能夠透過故事,獲得很棒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