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牌雜燴飯

    題主的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歷史答主學習過很多年,如果一定要說對歷史事件的分析有什麼固定模板的話,以秦統一六國為例,大概可概括以下幾點,供題主參考:

    1、歷史遺留因素的影響:秦是在春秋戰國時期不斷的國與國之間的兼併戰爭的基礎上統一的。

    2、政治因素影響:長期的戰爭,時局動盪,人民生活困苦渴望統一。

    3、經濟因素影響:經商鞅變法後,秦生產力快速發展,國富民強。

    4、民族因素影響:長期的兼併戰爭造成民族間融合不斷加強,民族間統一阻力不斷削弱。

    5、對外關係因素影響:秦朝遠交近攻的策略促成統一。

    6、思想文化因素的影響:秦受韓非李斯法家君主專制的思想影響。

    7、個人因素影響: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一代雄主。

    以上原因個人以為基本可以描述歷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請題主斟酌。

  • 2 # 平哥談歷史

    市面上近來流行著各科答題模板,模板上詳細記載了各科各類題的答題公式,當然,歷史背景原因類題也不例外。但一旦做上背景原因類題,許多同學就會納悶發愁,我平常背好了這方面的歷史分析公式,裡面也講得十分清楚明白,此類試題可從國際國內背景入手,再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領域切入。但一到實戰演練時,便覺得這些公式有點大和空,不知該如何具體下筆回答了。問題出在哪兒呢?其實是因為學生僅僅掌握了答題的表面形式技巧(歷史分析公式),沒有弄清答題的深層思維技巧(歷史基本思維邏輯),所以,才無從下手。針對學生的這些答題盲點,我們建構了一個新型的答題模板(見下)。

    新型答題模板=歷史基本思維邏輯+歷史分析公式,此處的歷史基本思維邏輯,我們主要強調為: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的三個基本思維層面,至於歷史分析公式此處我們不必詳說,網上敘述較詳,可隨時搜尋,本文僅略述,可見文末《附件》。

    通常情況下, 我們的思維程式是如何進行的呢?應該是對一件事情先知其然,然後才知其所以然吧,當然我們學習歷史也不在其外。所以我們在分析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的背景原因即追究“為什麼"層面時,應先了解其"是什麼"這一層面,即先弄清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的性質,知道其是什麼?然後再探討其為什麼?基於此,我們平常若以這樣的思路歷程來學習,恐怕會更具思考性和趣味些吧?但遺憾的是,我們平常的學習模式往往搞反了,基本上遵循的是按教材或資料上編排的因果邏輯的敘述模式來按部就班地去學習,即走的是先背景原因,再性質經過,然後再結果影響的程式,這種學習程式,偏重的懸對歷史知識的傳授性和記憶性,而思維性訓練就欠缺一些,因為學生對是什麼就不夠透徹,在探究為什麼時就不夠深入和主動了。所以就有可能出現了文初所述的學生思維迷茫狀況。

    因此,我們平常學習中可按我們的歷史基本思維邏輯模式來強化思維訓練。即應先以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的性質為突破口,然後再以其發生的時間和所處時代為聯結點進行為什麼的探討(注意此處之所以強調時間,是因為以時間為聯結點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與背景原因相關聯的正確事件或史實來來組織答案,否則答案就會出現張冠李戴,天馬行空了),最後再利用答題模板中的歷史分析公式來進行答案的梳理歸納了。

    下面我們就以這樣的思路來進行實戰演習即案例分析。

    如分析新文化運動(前期)產生的原因,就應先從新文化運動的性質入手,先弄清它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以此為突破口(注意,思想領域類的事件找原因一般先以思想原因為突破口,政治領域類的事件找原因一般先以政治原因為突破口,以此類推),再以1915年和20世紀二十年代的有關事件或史實為聯結點,進入“為什麼"的逐層深入分析環節:

    1.資產階級為什麼在1915年這個時候掀起思想解放運動?他們想從什麼舊思想下解放出來?又試圖用什麼新思想來解放呢?

    思想原因:(1)1915年前後(注意,此處可見時間的重要性),袁世凱在思想文化領域裡掀起了一場“尊孔復古”的逆流,為復辟帝制奠定思想基礎(舊思想)(2)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入中國,新式學堂建立,西學風氣日益旺盛(新思想)

    2.資產階級思想解放的訴求(主要目的)是什麼?

    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敗,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復辟賣國,想實行獨裁統治,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實行民主制度。

    3.資產階級此時能在歷史舞臺上表現活躍的根源何在?

    經濟、階級方面:一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進一步壯大。

    透過以上分析,我們便水到渠成地歸納出新文化運動比較全面和客觀的原因了。這樣,我們對歷史原因分析就做到了有的放矢,有章可循了。有了這些歷史思維邏輯,我們對歷史事件的認識就會更加清晰,對歷史人物的瞭解也會更加有血有肉了,從更更加可能地還原歷史情景,返回到歷史現場了。而不是枯燥乏味地去背誦那些死知識了,關鍵是背了後到頭來一遇到新事件新現象還不知道怎樣去分析應用。

    以此類推,我們也可以對其它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的背景、原因進入相似的探討了。 附件:歷史分析公式。在此先弄清背景、原因、條件三者的區別與聯絡:原因型試題包括背景、原因、條件三種不同設問。一般而言,三者是有區別的,背景的範圍最廣,原因或者條件是背景的組成部分。條件更注重客觀性,原因注重主觀性。有時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條件也是原因。常見的前提是原因,也是條件。導火線是直接原因,不是條件。

    1.背景、原因從產生的領域分,可分為歷史背景=(國內+國際)(政治+經濟+文化+…)

    2.從廣度分,可分為:主觀(內因)+客觀(外因)主觀原因;

    3.從深度分,可分為:直接→主要→根本直接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有些適合中老年吃的、降糖效果好的營養補充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