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藏南即951W
-
2 # 俚說
應該說,三千多年前北韓半島上的“箕氏王國”,確實是商紂王的叔叔箕子率領數千親屬避禍於北韓建立的,但自燕人衛滿於西漢時期進入北韓半島建立“衛氏王朝”後,箕子王朝也就不復存在了。
衛滿是地地道道的華人,衛氏王朝的子民,多是以殷商後裔和燕、齊移民為主,是以華人為統治集團建立的政權,和北韓半島南部三韓乃至後來新羅截然不同,兩者既不是一個國家更不是一個民族。
自“箕氏王國”建立伊始,北韓半島與中國的關係淵源不斷。他們時而臣服於中國,時而又遊離於中國之外。他們在文化和體制上效法中國,但又不肯在政治上歸附,出了事你還得管,管了還不落好。長期以來,與古代中國形成了一種半獨立的藩屬國關係。
一、北韓半島與中國曆朝歷代的淵源。北韓半島上最早建立政權的是箕子北韓,始於公元3000多年前。那時候,商紂王的叔叔箕子與商紂王不睦,政見不合。箕子避禍,帶上5000人遠走北韓半島,聯合當地土著建立“箕氏王國”。主要活動於今長白山一帶。周武王滅商之後,箕子同意歸順周王朝,分封諸侯時,封地就在今北韓境內,與燕國接壤。史稱“箕子王朝。周八百年間,均與周朝保持分封關係。西漢盧綰叛亂後,燕人衛滿率部進入北韓半島北部,聯合從中原來的大量移民取代箕氏北韓,建立衛氏王朝,都城在今平壤,並與西漢王朝確立了臣屬地位。漢武帝時,由於衛氏王朝不願意繼續臣服於大漢,漢武帝發兵滅掉衛氏北韓。在半島北部設立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半島南部,是以辰韓、馬韓和弁韓為中心的辰國,史稱“三韓”時代。後辰國發生分裂,一分為三,為新羅,百濟和高句麗,史稱三國時代。公元372年,百濟近肖古王遣使東晉,建立起朝貢關係。晉文帝冊封近肖古王為鎮東將軍,領樂浪太守。南北朝時期,百濟與南朝,北朝都保持著朝貢關係,但與南朝的關係要更為密切。比百濟稍晚,韓半島西南端新羅也開始向中原王朝正式朝貢。唐高宗時,新羅在唐王朝協助下,征服百濟和高句麗,第一次要真正意義上統一了北韓半島,史稱新羅時代,定都慶州。歷代新羅王世襲雞林州都督一職,其所轄地區是唐王朝所屬的雞林州都督,屬於唐王朝在北韓半島的地方政權,不是獨立國家,新羅王的身份是唐在北韓半島的地方行政官員。安史之亂後,新羅也進入了相對獨立發展的時期。但是新羅與中國所確立的長期封貢關係仍繼續存在著,新王即位都要接受冊封。9世紀,北韓半島上相繼又建立了後百濟和高麗王朝,史稱後三國時代。926年,高麗統一北韓半島。此後,高麗相繼被契丹和女真人擊敗,成為了遼和金的屬國。1280年,高麗被元所滅,成為元的一個省。1387年,高麗王派大將李成桂帥兵攻打明朝。李成桂藉機發動兵變,1392年自立為王,定國號“北韓”,史稱李氏北韓。李氏北韓之初,與明朝建立的封貢關係。李成桂剛即位,就先後9次遣使明朝,請求明朝皇帝更賜國號,以求獲得明朝對新政權的承認和支援。朱元璋不僅承認了北韓,而且明確提出:“我中國綱常所在,列聖相傳,守而不失。”1591年,曰本入侵北韓,明出兵援助,擊敗曰軍。從此,北韓和明朝關係進入相對穩定時期。1636年,皇太極親自統帥十萬大軍親征北韓。清軍渡江後,長驅而南,僅僅十二天便抵達北韓京城下。此後北韓斷絕與原宗主國明朝的關係,北韓仁祖長子李溰、次子李淏赴清朝作人質,向清朝朝貢,成為清朝的藩屬國,接受清朝的冊封,北韓使用的年號由明朝年號改為清朝年號。二、近一百多年來北韓半島與中國的關係。清朝末年,曰本在甲午戰爭中獲勝,成為了北韓新的保護國。1897年,北韓在俄羅斯支援下宣佈獨立,短暫脫離曰本控制。1905年,曰本重新取得對南韓的控制權,並於1910年正式吞併南韓,史稱“曰韓合併”。1945年,曰本投降,北韓半島得以光復。在美蘇支援下,以三八線為界成立了兩個意識形態對立的政權,南部以南韓為名,北部則以古代的北韓為名。1950年6月25曰,北韓向南韓開戰,北韓戰爭爆發,美中相繼介入。1953年7月23曰,雙方停戰,以三八線為界,由聯合國委派瑞士和瑞典駐軍設立軍事警備區,監督雙方的動向。從此,北韓半島一分為二,由原來的統一國家分成了兩個獨立的主權國家。 由於政治上的原因,新中國很長一段時間,只承認北韓而不承認在南韓,以南北韓來稱呼南韓。1992年,中韓建交,中國正式承認南韓。 -
3 # 百里不奚
箕子走北韓
武王伐紂之後,釋放了被紂王囚禁的箕子,箕子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國家被周佔領,認為這是奇恥大辱,於是就離開殷都,朝東北方向流浪,經過一段時間的長途跋涉,箕子來到北韓。武王聽說他到了北韓,就下令封他為北韓國的君主,並給他軍事上和物資上一定的幫助,到了第2年,箕子感念武王的恩德,又從北韓長途跋涉來到王都鎬京,朝見武王。
箕子從北韓回來之後,思念故國,就來到了殷都舊址,故地重遊。他看到舊時的王宮已經毀壞,附近種上了穀物,想起了弟弟紂王因荒淫殘暴、不聽勸誡才落得國破家亡的下場。他自己只好遠奔他鄉,跑到了北韓。百姓聽說昔日紂王的哥哥箕子回來了,就從四面八方趕來看他,見到箕子滿面愁容,百姓也情不自禁的傷心落淚。
隨後箕子到了鎬京,朝見武王。武王非常仰慕箕子的品德和學識,想把他留下來,給他高官厚祿,但是箕子不願意到滅亡自己母國的周國來做事,武王也不勉強,箕子仍然回到了北韓,到北韓之後,他傾注於對北韓的開發,從箕子以後的幾百年的時間裡,箕子和他的子孫一直擔任北韓的國君,為北韓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
4 # 甲午戰爭歷史研究
也是傳說,非考證。
箕子是商紂王叔叔,因為商紂王荒淫無度,爛殺無辜,縷勸無效還遭侄子驅趕追殺。箕子帶著妃子往東逃到遼西錦州,在南山留下"滴水壺“一景。這是因為被商紂王追殺,箕子妃在錦州流下傷心淚而成南山“滴水壺"一景。
在南山不遠有個稱"水手營“地方,這裡曾出土"青銅戟",鑑定為春秋時代"權杖"。推測為箕子忙亂逃生所遺!
在錦州城北還有一地名"葛王碑“。
傳唐朝時,北韓一個王即箕子後人叫葛世文的,因要與唐朝爭天下,在錦州與前來征討的李世民決戰。在葛王碑村附近葛世文被李世民大將薛禮斬殺,後人在此處,為之立碑,被稱葛王碑,此村也被稱葛王碑村!
回覆列表
商朝應該不是很大,只有中原那麼大的疆域,有那麼大的區域影響力嗎?它的君王能看到距離中原幾千裡之外的區域嗎?值得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