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魚的繁殖習性
1、產卵時間:黑魚的產卵季節因各地氣候條件不同而異,在華南地區為4月中旬至9月中旬,5、6月最盛,中地區為5-7月,以6月較為集中,繁殖水溫為18℃-30℃,最適水溫為20℃—25℃。
2、性成熟期:黑魚的性成熟年齡在不同的地區也略有差異,在華南地區通常體長為20釐米以上的1冬令魚性腺已成熟,而長江流域一帶則需要2冬令和體長30釐米左右才能產卵,能在池塘、河溝及水庫等水域內自然繁殖,產卵場一般分佈在水草茂盛的淺水區。
3、排卵數量:黑魚的懷卵量、產卵量與親體個體大小有關,懷卵量通常每公斤體重約為2-3萬粒,0.5公斤重斑鱧產卵量一般為0.8-1萬粒,個別可達1.1-1.2萬粒。
黑魚的人工繁殖
1、繁殖裝置:黑魚的繁殖設施是利用四大家魚繁殖用的裝置,產卵池為圓形,直徑8米,深1.5米魚苗孵化裝置是拋水式孵化缸,每隻缸盛水500千克左右,濾水缸罩為60目,魚巢是棕片和蚌殼。
2、親魚選培:親魚儘量選擇附近的河溝、湖泊中的天然捕獲物,規格80克/尾以上,體形正常,無病無傷,在池塘中培育,水溫15℃以上時,投餵少量的小魚蝦、螺蜆肉、豆餅等,並經常巡塘觀察,適當加註新水。
3、雌雄鑑別:雌魚個體明顯小於雄魚,雌魚具有圖形的泌尿孔和杏仁形的生殖孔,成熟時腹部膨大而柔軟,生殖孔微紅外翻,雄魚只有一個洩殖孔,親魚的雄雄比例為1:1.2配組。
4、催產方法:池塘自然產卵沒有注射催產藥物,在4月上旬水溫達18℃,發現沙塘鱧在池邊水體上層遊轉時,即在池邊佈設棕片和吊掛大的蚌殼若干,並注水使池水呈微流以刺激親魚發情,讓其在棕片和蚌殼中自然產卵。在產卵池中催產的親魚,注射促排卵素2號(LRH—A)及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分2次注射,注射部位為胸紹基部,每年4月6日水溫19℃時第一次注射LRH—A,間隔12小時第二次注射LRH—A與HCG的混合藥物,注射後放人產卵池中,用微流水刺激親魚發情,並佈設棕片和大的蚌殼,讓其自然產卵。
5、人工孵化:受精卵淡黃色,圓形.,卵膜透明,粘性較強。池塘及產卵池中的親魚產卵結束後,及時取出帶有受精卵的棕片和蚌殼,並輕洗去泥漿、汙物,移送至孵化缸,將棕片和蚌殼吊掛在水中。
黑魚苗培育管理
1、魚苗放養:採用靜水式水泥池進行1齡魚種培育,每平方米放夏花200-300尾,微流水式水泥池每平方米放300-500尾,年終可達0.05-0.10千克/尾。放苗前,要用2%-3%食鹽水浸浴魚體3-5分鐘,以殺滅病菌敵害。
2、餌料投餵:餌料主要是孓孑、魚糜及小型魚、蝦等。日投餌量為魚體總重量的5%-80%,日投餵2-3次。投餵時以擊拍聲為訊號,使苗種形成條件反射,上浮叢集搶食。
3、水質調節:採用地上靜水式水泥池培育時,應每1-2天排汙一次,同時換水,換水量為1/3,採用地上微流水式水泥池進行培育時,雖然不用專門換水,但要每隔7-10天進行底部排汙一次,採用半地上或全地下水泥池不易排汙時,可用虹吸法,每隔5-7天清汙一次。同時加註新水。
4、拉網分養:每當苗種長一個規格,即每長3.5釐米時,要及時拉網過篩分養,儘量使每個池子所放苗種規格整齊。
5、巡塘防病:每天早、晚堅持兩次巡塘,在巡塘時,注意觀察魚苗的攝食、活動情況和水質的變化,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為防止魚病的發生,還要定期潑灑生石灰或漂白粉藥液。
黑魚的繁殖習性
1、產卵時間:黑魚的產卵季節因各地氣候條件不同而異,在華南地區為4月中旬至9月中旬,5、6月最盛,中地區為5-7月,以6月較為集中,繁殖水溫為18℃-30℃,最適水溫為20℃—25℃。
2、性成熟期:黑魚的性成熟年齡在不同的地區也略有差異,在華南地區通常體長為20釐米以上的1冬令魚性腺已成熟,而長江流域一帶則需要2冬令和體長30釐米左右才能產卵,能在池塘、河溝及水庫等水域內自然繁殖,產卵場一般分佈在水草茂盛的淺水區。
3、排卵數量:黑魚的懷卵量、產卵量與親體個體大小有關,懷卵量通常每公斤體重約為2-3萬粒,0.5公斤重斑鱧產卵量一般為0.8-1萬粒,個別可達1.1-1.2萬粒。
黑魚的人工繁殖
1、繁殖裝置:黑魚的繁殖設施是利用四大家魚繁殖用的裝置,產卵池為圓形,直徑8米,深1.5米魚苗孵化裝置是拋水式孵化缸,每隻缸盛水500千克左右,濾水缸罩為60目,魚巢是棕片和蚌殼。
2、親魚選培:親魚儘量選擇附近的河溝、湖泊中的天然捕獲物,規格80克/尾以上,體形正常,無病無傷,在池塘中培育,水溫15℃以上時,投餵少量的小魚蝦、螺蜆肉、豆餅等,並經常巡塘觀察,適當加註新水。
3、雌雄鑑別:雌魚個體明顯小於雄魚,雌魚具有圖形的泌尿孔和杏仁形的生殖孔,成熟時腹部膨大而柔軟,生殖孔微紅外翻,雄魚只有一個洩殖孔,親魚的雄雄比例為1:1.2配組。
4、催產方法:池塘自然產卵沒有注射催產藥物,在4月上旬水溫達18℃,發現沙塘鱧在池邊水體上層遊轉時,即在池邊佈設棕片和吊掛大的蚌殼若干,並注水使池水呈微流以刺激親魚發情,讓其在棕片和蚌殼中自然產卵。在產卵池中催產的親魚,注射促排卵素2號(LRH—A)及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分2次注射,注射部位為胸紹基部,每年4月6日水溫19℃時第一次注射LRH—A,間隔12小時第二次注射LRH—A與HCG的混合藥物,注射後放人產卵池中,用微流水刺激親魚發情,並佈設棕片和大的蚌殼,讓其自然產卵。
5、人工孵化:受精卵淡黃色,圓形.,卵膜透明,粘性較強。池塘及產卵池中的親魚產卵結束後,及時取出帶有受精卵的棕片和蚌殼,並輕洗去泥漿、汙物,移送至孵化缸,將棕片和蚌殼吊掛在水中。
黑魚苗培育管理
1、魚苗放養:採用靜水式水泥池進行1齡魚種培育,每平方米放夏花200-300尾,微流水式水泥池每平方米放300-500尾,年終可達0.05-0.10千克/尾。放苗前,要用2%-3%食鹽水浸浴魚體3-5分鐘,以殺滅病菌敵害。
2、餌料投餵:餌料主要是孓孑、魚糜及小型魚、蝦等。日投餌量為魚體總重量的5%-80%,日投餵2-3次。投餵時以擊拍聲為訊號,使苗種形成條件反射,上浮叢集搶食。
3、水質調節:採用地上靜水式水泥池培育時,應每1-2天排汙一次,同時換水,換水量為1/3,採用地上微流水式水泥池進行培育時,雖然不用專門換水,但要每隔7-10天進行底部排汙一次,採用半地上或全地下水泥池不易排汙時,可用虹吸法,每隔5-7天清汙一次。同時加註新水。
4、拉網分養:每當苗種長一個規格,即每長3.5釐米時,要及時拉網過篩分養,儘量使每個池子所放苗種規格整齊。
5、巡塘防病:每天早、晚堅持兩次巡塘,在巡塘時,注意觀察魚苗的攝食、活動情況和水質的變化,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為防止魚病的發生,還要定期潑灑生石灰或漂白粉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