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子李個球

    筆筆見淵源,處處有我在。指的是書法作品每一筆每一劃都可以從古帖中找到出處和影響的痕跡;每一筆每一劃都有自己的特點。既吸收了傳統之精華,又有自身之特色。這種書法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書法家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當然,有誇張的成分,很多時候是書法評論牽強附會和自作高深的媚詞。

  • 2 # 鍾靈五澤

    先有“釐清傳統,翰墨載道”,然後才有“迴歸傳統,力求創新”

    (一):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核心符號

    漢字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文字之一,傳承數千年,從未中斷,為世界各國文化源流所僅見,見證了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以漢字方塊字的獨特性為基礎,在儒釋道思想的浸潤下,中國書法成為具有豐富文化含量的獨特藝術形式。

    與中國畫相比,書法以漢字為基礎,思想性、抽象性都讓它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更為緊密、直接的關係,中國書法處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

    (二)忽視傳統,傳統文化問題凸顯

    近代以來,西方各種文化思潮的進入,擠壓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生存空間。漢字、書法中的文化精神不斷消減,很多書法工作者喪失了文化傳承的興趣和能力,這是書法傳承和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總結歷史上書法家成功的經驗,有三個方面缺一不可:一是文學修養,二是文字功夫,三是書法藝術,都是文化素養上的要求。書法工作者文化素養不夠,對傳統文化精神的理解出現偏差,就導致一些作品在內容上不夠深刻,缺乏古意,文雅不夠,野俗有餘。比如現在流行的“醜書”,不但背離了中國傳統文化核心符號,而且失去了中國傳統文化核心的核心內容。

    (三):釐清傳統,翰墨載道

    書法既是藝術,更是文化,它是一種真正地對人、社會、國家、民族和整個人類有滋養作用的藝術。這滋養的力量正來源於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共同涵養。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主要源流的儒釋道思想給書法的傳承與發展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儒家給了書法中正平和,道家則讓書法飄逸超邁,佛家賦予它空靈玄遠。

    儒家的中庸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恰當的時空界限中按照規律以適當的方式做事,就是中庸的內涵。中庸思想為書法藝術的基本審美原則、技法系統和形式演變奠定了基礎。楷書堪為儒家思想在書法中的典範表現,顏筋柳骨,裡面所蘊含的正是儒家的嚴正平和。

    佛家思想自進入中國以來就成為文化發展中的重要一極,尤其是禪宗思想,它使書法的尚意在宋代達到了高潮。從修養的漸悟到靈徹的頓悟,禪宗思想讓書法達到了兩個境界,一是“書中有禪,禪機通書”的審美境界,二是一切起於心,一切歸於心的“心手雙暢,物我兩忘”的精神境界。中國書法的寫意精神從佛家思想那裡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更加空靈玄遠。

    道家思想所要面對和解決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主張人與自然為一體,以自然而然為旨歸。這不僅深深影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也決定了書法所追求的藝術境界。那種“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超越性既使得書法創作追求“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的進階過程,從求法到有法再到無法,也使得書法以虛靜之心,自然而明,擺脫掉法的規定性和侷限性,透過“留白”和“造虛”在有限中展現無限的生機,最終產生各種風格和審美感受,多重意境綜合形成的攝人魂魄的情感力量。

    儒家說“朝聞道,夕死可矣”。道家主張道法自然,佛家追求佛道的成就圓滿。儒釋道這三家雖然對“道”有著不同的闡釋和體認,但是在根本上應該是一致的。書法要求“技進乎道”,“翰墨載道”或者“書以載道”,它所承載和追求的也應當是這個貫穿一切的大道、這種通於無限的生命境界。“道不遠人”,既然每一個領域都不能須臾離開這個“道”,那麼書法當然承載著這個“道”,每個書法工作者都可以透過書法認識和把握這個“道”,顯現和傳達這個“道”,透過書法達到這個“道”。以此來看,回到儒釋道的文化傳統是達致書法之道的必由之路。

    (四):迴歸傳統,力求創新

    無論是書寫工具,還是藝術形式,抑或是文化內涵,書法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要健康有序地發展,繼承和創新之間的關係是它在每一個歷史時期都需要處理好的問題。

    傳承至極是經典,經典至極才是創新。失去傳統的參照,創新都是徒勞,只能是造作概念,閉門造車的產物。針對文化傳統缺失和盲目創新之風盛行的現實狀況,書法當下最切實的做法應該而且必然是迴歸傳統--迴歸它文化的傳統,藝術的傳統。

    書法迴歸文化傳統,回到儒釋道的文化根源是要獲得思想的滋養。如果書法本身沒有文化精神的內蘊,書法工作者不瞭解它的文化傳統,它就會喪失文化上的獨特性。書法承載著道,同儒釋道的原典一樣,書法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而其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傳統是完成這一切的根本。

    書法迴歸藝術傳統是為了藝術審美的純化,這就要在書寫性和藝術性上下功夫。既要對歷史上技法層面諸如筆法、墨法、結體和章法等基本要素有全面體會和熟練掌握,具有紮實的基本功,也要在審美上以古代經典文論、法帖為理想,透過研習、臨摹和吸納,體現對於經典藝術品格的追求。無論帖學與碑學,它們都在長期的操作實踐中確立了書法創作的基本範疇和審美規範。

    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時代前進的號角。傳播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是文藝工作者的神聖職責。書法工作者應當擔負起這一神聖職責,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這一切的前提就是正確地認識書法的文化傳統,科學地對待書法的文化傳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與時俱進,清晰分析書法當下存在的問題並努力克服,推動它朝著更好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窮養兒會不會養成佔小便宜的習慣?這是必然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