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那一年燭花正紅

    寫文言文要有一定功底才行,不然畫虎不成反類犬,寫出來的東西不三不四,不倫不類,就貽笑大方了。

    當初白話文的推廣,是在五四運動時期,魯迅,劉半農等文人各自發表見解,為白話文推波助瀾。具體的歷史意義,要細究起來,可以說很多東西。

    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就說一些個人的看法吧。

    文言文言簡意賅,很多時候一個字代表一個意思,或幾個意思(在不同語境下),就比如“之”字,有很多種解釋。可以是人稱代詞,指示代詞,結構助詞,動詞等。這種情況要聯絡語句分析。

    白話文通俗易懂,更加順應如今的潮流的,能被更多的人接受和使用。

    文言文肯定也有人使用,但有可能因為寫的人水平不高,寫得東西亂七八糟,別人根本看不懂,所以受眾面漸漸減少。

    再或者,水平高,寫得東西太深奧,同樣也沒人看。大家時間都很寶貴,誰有空去猜去查你寫什麼啊?

    所以,文言文使用者少是正常的。

    但是。

    學文言文有好處,如果你對古文,古人留下來的東西感興趣的話。肯定要自己學。

    因為你真的不知道,有些無良(極少數)的人會把一句話曲解成什麼樣子。

    還是自己去品味,古人說的原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的。

    文言文學久了,你會發現,很多文章都是文辭優美,回味無窮。(當然,肯定有不好的,但是那些都湮滅在歷史長河裡了。一般都是好的經典的東西才會流傳下來。)

    以上。

  • 2 # 書卷詩意時光

    文言文是一個特定時代的文化印痕,它以言賅意簡而著稱,每個字都有它的歷史背景和深刻含義;隨著時代的變遷,語言也在不斷進化、發展與創新,除了原來的表聲表義,更是一種快速溝通了解的媒介!在當今懂得並使用文言文的人已屬"珍稀"物種,但從文化歷史中吸取養份,豐富文化自身是非常必要的。

    正如習主席所講:不忘初心,奮進前行!我們要從來處,找到中華文化之根!

  • 3 # 漢卿一一一

    為什麼感覺現在沒什麼人寫文言文了呢?

    這問題很簡單啊,寫不好就不寫了唄,又沒人逼著一定要寫文言文。

    我們常說“學以致用”,我去藍翔要麼學挖掘機,要麼學廚藝,學有所成便能開著挖掘機拆房子,用地溝油做火鍋,銀子嘩嘩啦啦自然而來。但在現代社會,學了文言文,用來幹什麼?幾乎是沒什麼用的。比如,我用文言文寫個策劃報告或年終總結報告,估計大多數老闆或上司都會看的一臉懵逼,懷疑你是外星球生物。

    再者文言文的表述具有一定的侷限性,一字多義,一詞多用,意象模糊,概念不清,表述欠缺精準細膩。它不能應用於科學理論或技術研究細化解析。比如老子的《道德經》,若是沒有譯文,相信很多人是讀不懂的。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就會令很多人懵圈岔道。

    文言文通常是文科生的專業,它是古人的書面語言,而象徵中國的古代文化人(秦後)通常是指那些善於詩詞歌賦者,這些人除卻少數的思想政治家有一些治國理念,對人類科學的發展觀幾乎是一竅不通,對人類文明倡化進步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用。

    我們學習文言文,不是學習文言文的創作和社會應用,而是為了掌握文言文的知識就能夠更好地解析和傳承中國的古典文化,吸精除塵,古為今用。這種傳承有那些專業人士就夠了,沒必要全民性弘揚。因為非專業人士和業餘愛好者對此是沒什麼興趣的。試想,全國有多少人喜歡去讀什麼《易經》《道德經》《黃帝內經》和《九陰真經》呢?即便讀了,又有幾個人能讀通讀懂作用於現實生活中呢?我們知道少林《易筋經》很牛,但沒幾個人能讀懂,讀懂了也打不通任督二脈,那你學來又有什麼p用呢?

    費了很多的工夫和精力,學了文言文,再用文言文寫幾篇半通不通的文章,換來一眾白眼和懟聲,實在是划不來,這是虧本的買賣,沒幾個人願意去做的。

    這就是沒幾個人願意寫文言文的根本原因。

  • 4 # 內容隨機百科全收V5

    因為我們都不會文言文了,白話文說白了就是跟白開水一樣,毫無語音文學的魅力,新文化運動白話文運動著實可惡,切斷了現代人對以前文化的理解,民國那些都是一些狗屁大師,放在以前估計一個秀才的水平都沒有

  • 5 # 坐看雲起於此時

    就像沒有多少人還用算盤計算一樣,現在都用計算器、計算機了,用結繩記事、用數豆子加減、用紙筆筆算有時候就成了笑話了。

    原先說是百文不如一圖的,現在都搞圖不如一影片了。前段時間在長沙那家企業搞文藝晚會,老闆出差去了,想跟員工實時交流、影片祝福一下,我們立馬把裝置鼓搗齊了,老闆在千里之外,掏出手機,馬上就給晚會現場連線上了,透過大螢幕一放,效果好極了。

    其實,文字還是必不可少的,文字是記載歷史、傳承知識、教化人類的人類最重要的文明標誌了,用文字表達思想、交流感情、互通意見也是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承載方式。而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來表達,也是為什麼沒有人寫文言文的主要原因所在了。

    寫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要交流、告知、記載或者傳承思想意識,用不是很大眾的文言文來寫,就會讓很多人看不懂、理解不清楚,文言文是古人在一定的時代條件下、一定的文字表達需求時所運用的表達方式,離開了當時的條件、環境、背景、語境等等,很多意思在現代條件下、現實背景中、現場語境裡,就很難理會、表達出來。

    但是,有的以紀念為目的的碑文、銘文、說明文、解說文,需要嚴謹的格律、歸真的背景、簡潔的篇幅,這樣的地方,還真得用文言文表達方式比較好,但是,即使是在寫這種性質的文言文時,也要儘量通俗化、白話化,不要大量的搞些晦澀難懂的通假字、繁體字、生僻字、多義字,文章都是用來教化育人的,都是拿來給人看的,給人看就要讓人看得懂、讀得順,能理解、能感悟,很多文字,其實是越簡單越好,越通俗易懂越能打動人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腦膠質瘤2級患者大概能活多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