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刀刀見骨
-
2 # 生活百態百味
心理學是對行為和心理過程的科學研究。
行為包括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
外顯行為指一個人做的任何事情,如吃飯、睡覺、說話、學習、送禮、談戀愛等。
內隱行為如思考、做夢、記憶等個人心理活動。
現代心理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個職業。
有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新知識,有的心理學家則運用心理學知識去解決心理健康、犯罪、教育、體育、醫療等各方面的問題。
心理學的最終目標是造福全人類。
手相學、顱相學、佔心術不是心理學,手相學和占星術等往往假借科學之名而行騙人之實,是迷信活動,貌似心理學,但沒有任何事實依據。
偽心理學家往往用兩個心理學原理和效應來讓人們相信他們,一個是確認偏向原理,另一個是巴納姆效應。
確認偏向就是說人們只注意自己想注意的事物和資訊,忽略了其他資訊。
巴納姆效應就是用寬泛、籠統的語言去描繪他人的情況,就越能使他人覺得這些描述是準確的。
-
3 # 洛水邊似初見
前美國心理協會會長菲利普·津巴多把心理學定義為:關於個體的行為及心智過程的科學研究——《心理學與生活》中文19版。
心理學的分析物件往往是個體。
行為是有機體適應環境的方式。
心智過程即人類的心理活動。
科學方法包括一組用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有序步驟。
既然已經定義了心理學是什麼,那我們就說一下心理學研究什麼。先舉一些例子。
1.是什麼讓人們彼此不同?
2.為什麼我老是在意別人的眼光?
3.人們第一次演講的時候為什麼容易打抖,吐字不清晰?
4.為什麼我老是想買買買?
5.記憶是怎樣儲存在大腦中的?
6.老師應該如何對待調皮學生?
7.“同輩”壓力是如何起作用的?
至於什麼不是心理學,還煩請其他的朋友來回答,尷尬 ̄□ ̄||。
下面的內容有興趣的內容有興趣可一看一下。
心理學家從事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行為。
1.描述發生的事情。第一步是對行為進行準確的觀察。蒐集行為資料——關於機體的行為以及行為發生條件的觀察報告。研究者必須選擇一個適宜的分析水平,且要設計出能保證客觀性的行為測量方法。
2.解釋發生的事情。描述必須忠實於可察覺的資訊,而解釋卻需有意地超越可觀察到的現象。在心理學的許多領域的中心目標是找到行為和心理過程的規律模式。心理學家希望發現行為是如何運作的。
3.預測將要發生的事情。心理學中的預測是表述一個特定行為將要發生的可能性和一種特定關係將被發現的可能性。對造成特定行為方式潛在原因的精確解釋,常常能讓研究者對未來的行為做出精確的預測。因此,如果我們相信你的室友是害羞的,我們可以有信心地預測,他在被要求和一個陌生人交談的時候會感到不舒服。當不同的解釋被用來說明某種行為或關係時,通常依據它們能做出多麼精確而全面的預測來形成判斷。如果你的室友很樂於與陌生人接觸,我們就不得不重新考慮我們的判斷了。
正如觀察必須非常客觀,科學預測的措辭也必須足夠精確,以使它們能夠被檢驗
在證據不支援的時候被拒絕。例如,假設研究者預測,一個陌生者的出現必定導致
特定年齡以上的人類嬰兒和幼猴表現出焦慮。我們可能想要檢驗“陌生者”這一因
素來使得預測更加精確。如果這個陌生者也是一個嬰兒而不是成人,或者這個陌生
者是同一物種而非不同物種,那麼人類嬰兒或幼猴表現出來的焦慮會更少嗎?為了
改進未來的預測,研究者要在環境條件下創造系統性的變化,並且觀察它們對嬰兒
反應的影響。
4.控制發生的事情。對許多心理學家來說,控制是核心的、最強有力的目標。控制意味著支配行為的發生或不發生一啟動行為,維持行為,停止行為,並且影響行為的形式、強度或發生頻率。如果一個對行為原因的解釋能設定有關條件以使行為受到控制,那麼這個解釋就是有說服力的。控制行為的能力很重要,因為它為心理學提供了幫助
人們提升生活質量的途徑。
-
4 # 不知名情感大師
從目的判斷,心理學是為了讓你瞭解人類心理對人類行為產生各種影響,這一複雜現象的。
偽心理學,就是,不是為了瞭解人類心理對人類行為產生各種影響的,統統是偽的。
為何會有人提出偽心理學這一概念,大家一起考慮一下,我們把什麼定義為偽心理學或者偽科學呢?
就是打著科學或者心理學旗號,幹坑人勾當的,我們都認為它是偽的~
然而,科學是為人類服務的,並不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在人民群眾不瞭解科學知識時,他們還是容易被欺騙被傷害。
那麼多學些科學知識,你就會明白什麼是偽科學了
等多學心理學知識後,自然不會上當受騙,自然就知道什麼是打著心理學旗號,行騙人勾當的偽心理學了。
據說某國培訓銀行人員鑑別紙幣真偽,就是每天只讓他們接觸真幣瞭解真幣。
他們知道真幣是什麼樣子的,那麼自然就知道哪些不是真幣是偽幣了。
綜上,人們只要努力接近真的善的美的,自然就不會被那些假的惡的醜的,所欺騙了。
星座就是典型的偽科學。標準:心理學的結論可以本論證為正確,或錯誤,或者隨著時間的深入,統計結果的精確,論證為正確,或錯誤。
而偽科學,是是而非,沒有評判標準,說對也對,說錯也錯。無論過多久,有多少統計結果也判斷不出對錯。
所以,永遠無法驗證正確與否的所謂的”心理學”結論多半就是偽心理學了
回覆列表
把心理活動,思維邏輯的規律總結出來的一門學問吧。並以此展開以糾正病態為目的性的引導性輔助。屬於哲學的一個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