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親子丨朱子說
-
2 # 子木老師講語文
給孩子輔導作業,不應該大吼大叫。先問兩個問題。1、為什麼要吼叫?
給孩子輔導作業時,有些家長會大吼大叫,原因大約是因為孩子題目不會做,家長就給孩子講,講了一遍,不會做,家長還有耐心;再講一遍,孩子仍然不會做,家長開始急躁了;第三遍了,孩子還是搖搖頭,還會擔心地看著你,這時,家長的怒火終於忍不住了,開始吼叫,內容無非你是豬啊,腦子灌水了,再不就是直接一耳光過去:你聽沒聽啊,三遍你都不會!想捱揍了是不?
2、吼叫的結果是什麼?一是孩子哭了,仍然不會做題,家長基本上就開啟了暴力模式。
二是孩子抹著淚繼續做,拼命寫,寫什麼他也不知道,只是為了讓你看到他似乎會做了。
三是以後孩子做題,只要你在身邊,他就緊張,會做的題目有很多就是做不上來。
也就是說,你的存在,就是讓他無法思考的因素。
該咋辦?3、要平心靜氣。吼叫打罵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家長要是生氣,那就到一邊喝杯茶去,然後調整情緒,瞭解孩子不會做的原因。
然後想著怎麼樣換個角度去講解。家長也要知道,你可能會做,但是你的講解不一定對路。
或者你的方法不咋地。反省一下自己,也許會少發脾氣。
再一想,一個這麼簡單的題目,你都無法講清楚,有什麼在資格發火呢?該發火的是孩子才對啊!
4、換個路子。家長帶孩子回到家,吃過晚飯,休息一會,讓孩子給你講講今天學過那些東西,講的是什麼題目,難不難,孩子說不難,那就讓孩子給你講講咋做的,你當學生,讓孩子當老師,你也可以提問,讓他給你講解,他不會講解的時候,你可以提示他,我這樣想行不行?
複習完後,開始做題,你先換著法子啟發他。多讀一些教育孩子的書籍,學著怎麼做父母,陪著孩子做作業,也是一種技能,要好好地掌握.
有幸回答您的問題。
給孩子輔導作業時,我不會大吼大叫。因為小的時候,我的父母並沒有那樣對我。
您可能會問,這是在回答我的問題嗎?是的,且聽我慢慢道來。
大吼大叫表現的是一種情緒,我們通常稱這種情緒為:憤怒。
憤怒是一種負面情緒,通常是人們在利益受損或預期受挫時產生的強烈情緒。比如錢包被偷,比如升職加薪的機會被否決,都會引發憤怒。
憤怒情緒到底是怎麼來的?
一、先天遺傳
遠古時期的人類,經常會遇到危險,比如遭遇野獸。我們的大腦中有個區域,它的形狀像一個杏仁核。遇到外界的危險時,“杏仁核”會釋放腎上腺素,讓人體心率加快、血壓升高,進入應急模式,而且先於理智思考之前做出決定:戰鬥或逃跑。
站在原地淡定思考的遠古人類已經被野獸吃光了,而生存下來的祖先認為憤怒是一個重要的生存技能,於是把它遺傳給自己的子孫後代。
所以我們會發現,憤怒源自恐懼。在面對恐懼時,憤怒讓人變得更加有力量。
那麼,孩子的作業寫不好,我的憤怒也來自恐懼嗎,我在害怕什麼?問得好,請看第二部分內容。
二、後天習得
我們透過繼承祖先遺傳下來的憤怒,對抗著發生在身邊的危險狀況。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我們越來越少地會在野外遭遇猛獸。我們的恐懼因此變少了嗎?答案很明確:並沒有。
讓我們一起看看前段時間在網路上特別火的德國繪本故事《一生氣就大喊大叫的媽媽》:
今天早上,我媽媽發脾氣,衝著我生氣地大叫。結果,嚇得我全身散開飛跑了……我的腦袋飛到宇宙裡,我的肚子落入大海里,我的翅膀掉到了熱帶叢林中,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我的尾巴呢?它在街上就像是個迷。我就剩下了一雙腳,跑啊跑……我想叫,但沒有嘴。我想找,但沒有眼睛。我想飛,但沒有翅膀。跑啊跑,到了傍晚跑到了撒哈拉大沙漠,我累了。這時一個大影罩住了我。原來是我發脾氣大叫的媽媽開著大船來找我了。她已經把那些丟掉的部分幫我找了回來,並把它們重新縫好連上。最後找到了我的腳,這下全縫好了。“對不起!”發脾氣大叫的媽媽對我說,然後我們就開船回家了。
或許是因為吃早飯時慢慢悠悠,上學即將遲到,媽媽大喊大叫,小企鵝感受到了強烈的恐懼。遺傳自祖先的憤怒情緒瞬間啟用,進入逃跑模式。可是要往哪裡逃?媽媽本應是世界上最愛我的人,家本應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我要往哪裡逃?
當媽媽大吼大叫時,孩子表面上或許只是抽噎哭泣,但內心世界已然四分五裂。不能戰鬥,無處可逃,到底怎樣才能抵禦這要命的恐懼?把自己埋起來,藏起來,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狂奔……
最後,小企鵝被縫好了,但一切都結束了嗎?當有一天小企鵝變成企鵝媽媽時,她面對吃早飯慢吞吞的孩子時會怎樣?沒錯,她也會大吼大叫,因為她內心裡的恐懼並沒有消失,她從媽媽那裡學會了憤怒——戰鬥狀態的憤怒。這就是原生家庭的影響。
難道只能讓原生家庭的影響一代一代地延續下去,形成惡性迴圈,沒有辦法改變了嗎?當然有,最好的契機就在小企鵝變成媽媽那一刻。
當憤怒降臨時,深呼吸,問問自己,我在害怕什麼?因為經歷過自己內心世界的四分五裂,其實媽媽更容易理解孩子的恐懼。
憤怒雖然是透過遺傳和學習得來的,但它並不是對抗恐懼的唯一選擇,尤其是面對自己的親人、愛人時,愛和包容比憤怒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