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橘子愛攝影

    列印文章傳送給好友分享按鈕0[提要] 選擇《浮誇》,林志炫後來這樣解釋:“當時我在《離人》和《浮誇》中猶豫,這兩首歌,一首能感動別人,一首能感動自己,最後我選擇了感動自己。” 這種錯位,放在商業與文化的語境下求解,答案就可以聚焦在兩個字上--浮誇。生活重量 單士兵專欄逢著週末晚上,雷打不動,要陪女兒看綜藝節目。這兩年,跟得最緊的,有《中國好聲音》,還有《我是歌手》。我和女兒,都是音樂小學生。女兒學鋼琴,教我從五線譜認起;我翻查浩瀚的音樂史料,挑出喜歡的音樂故事,讓她看那個世界的風景。這點音樂素質,自然分不出在那些綜藝節目裡,誰的琴彈得精,誰歌唱得好。我們倆,都有各自的偏愛。比如,對《我是歌手》,她喜歡羽泉,我粉林志炫。上週五晚上,《我是歌手》進入歌王之戰,最後,羽泉稱王,林志炫惜敗。女兒興奮狂歡,她快樂,我當然也跟著快樂。只是,在內心,還是更喜歡唱《浮誇》的林志炫。儘管,那首《浮誇》,是陳奕迅唱的張揚暢快更衝擊,還是林志炫唱的剋制堅忍更動人,不同人也都各有判斷,但我覺得,於繁華聲中進行反思,於浮華場中尋找靜氣,於華麗處體驗蒼涼,就能更有穿透力。選擇《浮誇》,林志炫後來這樣解釋:“當時我在《離人》和《浮誇》中猶豫,這兩首歌,一首能感動別人,一首能感動自己,最後我選擇了感動自己。”這是一名歌手對觀眾的“愛與恨”,看見眾生,不丟掉自己,這是堅持,也是自省。這世間有很多事,特別是文藝,往往都是感動得了別人,感動不了自己;打動了自己,別人卻一臉木然。這種錯位,背後的因素,有政治的,商業的,還有文化的。比如,有些“感動中國”的故事,就竟然感動不了中國的人民,這種錯位,很多時候需要放在政治語境下求解。遲子建在散文《兩個人的電影》中,寫到她和母親去看電影,是王全安導演的《圖雅的婚事》,結果成了她倆的專場。而近旁的劉老根大舞臺,臺上臺下互動,掌聲如潮不絕。她母親嘆息,“你寫的那些書,就跟咱倆看的電影似的,沒多少人看啊。那些花裡胡哨的書,就跟那個劉老根大舞臺一樣,看的人多啊。”這種錯位,放在商業與文化的語境下求解,答案就可以聚焦在兩個字上--浮誇。在一個浮躁的年代,有無數希望尋找內心安寧、守住自我的人,他們甚至連試圖讓自己安心的經文,都念得俗了。比如,《華嚴經》裡那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經在嘴上念得多,入心的人又能有幾個?初心,我以為,不就是先要感動自己嗎?做自己喜歡的音樂,唱自己喜歡的歌,寫自己喜歡的文章,拍自己喜歡的電影,這些,都是文化的“初心”哪,可是,很多人走著走著,就都丟了。那一晚,林志炫在唱,“夜晚星空/你只看見/最亮的那顆/人海中你崇拜話題最多/最紅的那個/誰不覬覦著要站在舞臺中央/光環只為我閃爍……”那一刻,我被打動了。窗外是無邊的暗夜,身旁是興奮的女兒,她沒有認真聽,不停地說,羽泉就要出場了。我們太多的人生,都沒有好好淘洗自己心緒,都不懂得如何給內心安放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於是,我們的文字不沉靜,我們歌聲成噪音,我們的影像沒張力。文化沒有經過那段必須的冷與靜,又怎麼可以擁有加熱的機會,最後來溫暖自己與他人的心靈?“難道非要浮誇嗎/內心也曾很掙扎/一個人努力的時候/有誰看見嗎”,林志炫這樣倔強地唱,是在看透慾望世情的控訴嗎?我想說,其實,時間,絕對看得見。退場以後,沉靜下來,現在的觀眾心中,羽泉和林志炫,誰又是真的歌王?而真正的歌王,恐怕還是在內心懂得,歌者無王,只有自己。我願此時此刻,那些堅守獨立的人們,在時間的光亮中,看見自己的山洞不黑暗,自己的燭光不昏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除了楓樹還有什麼葉子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