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子糾

    劉邦能戰勝項羽關鍵點在於會用人,還有一點就是不按套路出牌,他對於項羽而言就象大人逗小孩子一樣。人家剛剛和他定好盟約,他一轉身就撕毀盟約,追著人家去打。打不贏人家,被人家轉過來追著他打,他也沒有點羞恥慚愧之心。只顧著逃命,心裡只想著逃回去,下次再來幹他一回。

    劉邦會用人其實也不全對,劉邦不懂得馭人之術,更不懂得如何用人,他懂的只是大方。

    所謂做人要大方就是劉邦這樣的了,他有的時候也大方,沒有的時候也大方。所有人的弱點就在於此,都喜歡和大方慷慨之人在一起。一起玩,一起幹事情,追求的是一種情懷,一種嚮往。當發現乾的事是千古大業,名留青史,不成功便成仁的時候,便奮不顧身的投入到其中了,劉邦為他們畫了一個觸手可及的夢想,讓他們每個人都為了自己的夢想心甘情願的去為了他努力奮鬥。

    劉邦的為人讓人感到他的就是我們的,我們的就是我們的。項羽讓人感到他的就是他的,我們的也是他的,要不然怎麼會叫他霸王呢?人家就是這麼霸道。

    劉邦的老婆就是因為劉邦的老丈人看上了他的大方才把女兒嫁給他的。劉邦當時身上沒有錢,但是他大大方方的說出我出一萬兩的時候,在不經意間體現出來的就是生性大方,為人慷慨的一面。

    在封韓信為大將軍的時候,他是大方的,在面對分了項羽屍首的五個士兵的時候,他是大方的。誰都願意跟著這樣有肉吃,有湯喝的主做事。誰會做什麼,擅長做什麼自己就去申請著做了,不需要刻意的去安排,一切都是那麼的順其自然。

  • 2 # 財神爺爺說你要發

    楚漢之爭,劉邦和項羽爭霸五載,最終還是以劉邦的獲勝結束。雖說是成王敗寇,但是這一規矩在項羽身上顯然是不存在的。項羽雖然是戰敗了,但卻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人所敬仰的失敗者,並且還被太史公記錄在《史記》中,放在和高祖劉邦等同的《本紀》當中。

    劉邦和項羽的爭鬥古往今來都一直是人們的談資,並且對於此事的爭論也是從未間斷,對待項羽也是褒貶不一。在唐朝杜牧的《題烏江亭》中都曾寫到,“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在其中批評項羽的不善聽別人建議,不善用人。但在李清照的《夏日絕句》裡邊則是寫“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更是借項羽表達了一番正義之氣。

    項羽和劉邦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人,項羽出身楚國名門忠烈之後,他爺爺更是赫赫有名的項燕。劉邦出身市井之中,從小也就是一個街頭混混,甚至自己還宣稱是他母親和龍野合所生,硬生生給他爹扣了一頂綠帽,氣得他爹也是叫他無賴。但是儘管如此,兩人卻也是有著共同的理想,那就是推翻暴秦,不過方式卻也有著不同。項羽殘暴好殺,劉邦則是以仁義著稱,並且劉邦善於用人,而項羽則是太過自負,不能夠知人善任,這也是他最終失敗的原因。

    雖然這是兩人成敗的原因,但早在多年以前其實就已經透過兩句話看出這個結局了。後來秦國徵收徭役,劉邦在去送徭役的途中,適逢秦始皇出行。當時秦法嚴苛,始皇帝出行,坐在精美的馬車之上,威風八面。當時的秦法規定任何人都不允許抬頭看,但是劉邦躲在暗處偷偷的在那看,當看到這個場景之後,劉邦就不禁感嘆“大丈夫當如是也”,嚇得同行的人趕緊把他拉住,讓他低下頭。

    後來秦始皇南巡到達會稽,同樣是任何人不允許抬頭看。與劉邦初期的一致,項羽也是在人群中抬起頭觀望,當看見車架中的秦始皇后,項羽霸氣的說出一句“彼可取而代之”,嚇得一旁的項梁趕緊捂住他的嘴,還對他說別亂說話,不然會給自己全族帶來災禍。 雖然同樣是短短一句話,兩句話的意思也大致相同。但是在項羽的話中充滿了對秦始皇的輕蔑,對秦始皇統一的功績並不認可,從中就已經體現出了項羽的自負。並且項羽更是直接說出“彼可取而代之”這樣的話,顯得也是胸無城府,而對於帝王來說,這一點顯然是不足的。

    劉邦的“大丈夫當如是也”雖然也和項羽的意思差不多,但是對秦始皇這樣的功績還是肯定的,自己也崇拜這樣的功績。在劉邦的話中雖然有這樣的意思,但是在表面上顯露出來的卻也只是羨慕,與項羽相比顯然是顯得更有城府,這也是帝王之人所必需的。 也就是這短短兩句話,就已經早早的註定了楚漢之爭的結局。

  • 3 # 如史如畫

    劉邦為何能戰勝項羽?劉邦的馭人之術有多高?

    這個問題在歷史上其實早就有了答案,公認的歷史上最會用人的皇帝就是劉邦,為什麼劉邦能獲得這麼高的評價?

    劉邦是草芥出身,秦末大亂,他不像其他諸侯一樣擁有雄厚的實力或者顯赫的名聲,他一開始也只能依靠沛縣老鄉們,然後慢慢壯大自己的實力。隨著勢力越來越大,劉邦也漸漸發現了自己的魅力,他感覺到許多人才接踵而至,為什麼這些人才都喜歡投靠劉邦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不在乎人才的過去

    拿陳平來說,陳平之前投靠過許多人,最後來到劉邦陣營就再也沒換過,為什麼呢?因為劉邦實在對他好啊,有人詆譭陳平,說他盜嫂,還說他是不忠之人。劉邦不在乎,他覺得在亂世只要是個人才,就能用之。陳平被感動,再加上跟劉邦意氣相投,所以他們一直君臣一心。

    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劉邦用人不疑我覺得沒必要說了,例子太多了,倒是他的疑人不用得說說。鴻門宴上項羽說出曹無傷是奸細,劉邦回到大本營,二話不說,直接把曹無傷斬了,他容不下令他起疑心的人,出手非常果斷。

    三,對人才推心置腹,適當獎賞

    劉邦看出韓信是個軍事奇才,於是對他解衣推食,後來在韓信有能力獨立的時候,他回想起劉邦曾經對自己這麼好,也不忍去叛變了。劉邦對這些人才的獎賞也是非常豐厚,毫不吝嗇的,對陳平一下子就是四萬金出手,對手下的諸侯也都是大封土地。只不過這些諸侯後面實在太放肆了,劉邦不得不出手挨個滅掉。

    劉邦的種種這些馭人手段,都使得他的手下人盡其才,且忠心耿耿。所以作為劉邦的死對頭,項羽滅得這麼快也是有原因的。

  • 4 # 老百姓關注的話題

    在談及楚漢相爭的結局時,劉邦說,他之所以能在垓下擊敗項羽,除了列侯所說的原因,還因為他劉邦會用人。

    劉邦說,以張良、蕭何、韓信為代表的諸位,都是人傑,都能為他劉邦所用,而項羽那邊有一個范增卻不能用,所以他劉邦可以集眾人之力戰勝項羽。

    但劉邦的這種解釋也有一個很讓人疑惑的問題。那便是,劉邦是如何掌控這些人傑的呢?

    我們以張良、蕭何、韓信三人為例,簡單談談劉邦的馭人之術。

    劉邦初見張良之時,即便遭遇雍齒的叛變,劉邦也是擁有近萬人馬的小諸侯,而張良不過拉起了百餘人的隊伍,軍力對比上,張良只不過相當於劉邦的一個零頭。

    即便如此,劉邦絲毫沒有妄自尊大,而是極其禮遇張良。當張良拿出《太公兵法》中的內容試探劉邦的本事時,劉邦表現出了十足的耐心和過人的天賦,劉邦先是稱讚了《太公兵法》,而後刻苦研讀,很快便掌握了《太公兵法》的精髓。

    正因為劉邦對張良苦讀十餘年的《太公兵法》表現出了極大的重視和刻苦地鑽研,張良才分外認可劉邦,並對外宣稱,劉邦擁有著別人所沒有的獨特天賦。

    蕭何本是劉邦的老朋友,也是舉事之後的最佳拍檔,在司馬遷的筆下,劉邦沒有蕭何的時候,“如失左右手”,蕭何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那麼,劉邦是如何駕馭蕭何的呢?

    這裡以蕭何舉薦韓信的事情為例來說明。

    眾所周知,蕭何月下追韓信,追回韓信之後,向劉邦舉薦,在向劉邦舉薦韓信的時候,蕭何用“國士無雙”四字來稱讚韓信,並跟劉邦說,如果要爭天下,除了韓信之外,沒人可以幫劉邦。

    蕭何的識人本領,劉邦自然應當清楚知道。

    然而,劉邦卻未在蕭何舉薦韓信時表現出對韓信的好奇和渴望,而是跟蕭何說,看你蕭何的面子,我封他為將軍。

    蕭何說,如果只是封他為將軍,恐怕根本就留不住韓信。請注意,蕭何的說辭仍舊是站在劉邦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

    結果劉邦怎麼回呢?劉邦說,那就看你的面子,封他為大將軍。

    蕭何覺得這回可以了,但封賞韓信為大將軍的事,必須要搞個盛大的儀式。具體說來,劉邦要齋戒,要搭建壇場,要有繁瑣的禮儀,劉邦同意並照辦。

    看到了嗎?蕭何明明是在幫劉邦尋找人才,劉邦卻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我是看你蕭何的面子才怎麼怎麼樣的,以此突出蕭何他劉邦心中的重要性。

    最後再來說說韓信。

    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之後,韓信很是苦悶,去找樊噲玩,樊噲用極高的禮節接待了他,他還覺得不高興,覺得自己墮落了,墮落到只能跟樊噲這樣職級的人一起玩了。

    在韓信心目中,他應當跟張良、蕭何、盧綰、劉交、劉邦這樣職級的人一起玩。

    然後劉邦就滿足了他,雖然他經常稱病不去上朝,但劉邦並不介意,總是主動去找他喝酒談天,跟他一起指點江山、縱論古今、點評眾將。

    這讓韓信很是受用,甚至在聊天的時候表現出飄飄然來。

    劉邦問他韓信,咱們談論了這麼多將軍,接下來說說你韓信吧,你韓信能帶多少兵馬?已經飄了的韓信說,我韓信帶兵沒有上限,越多越好。

    結果劉邦以講笑話的口吻跟韓信說,說你韓信帶兵沒有上限,我劉邦帶兵的上限是十萬,為什麼你韓信反而被我劉邦擒住了呢?

    韓信也不含糊,直接回應道,因為陛下能帶將啊,我這帶兵的當然幹不過你這個帶將的了。

    即便韓信已經被貶為淮陰侯,劉邦依舊有辦法讓韓信感到開心,而這個辦法對於劉邦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

  • 5 # 祝廣宣

    劉邦說,以張良、蕭何、韓信為代表的諸位,都是人傑,都能為他劉邦所用,而項羽那邊有一個范增卻不能用,所以他劉邦可以集眾人之力戰勝項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白機遊戲《超級馬里奧》還有什麼不為人知的隱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