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往後餘生知足常樂

    每到收割蜂蜜之際,常會聽到蜂友們的困惑不解之言:同一蜂場內,相同氣候蜜源環境下,有的蜂群收蜜頗豐,有的蜂群產蜜平平,有的只夠自給自足,更有甚者,還需人為補飼。可見,在同一個蜂場上的眾多蜂群中,產蜜是大相徑庭的。為此,有的蜂友幾乎都把問題歸咎於蜂種的優劣上。而筆者認為,產蜜不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雖然蜂種優劣確實是其中的一個因素,而主要因素是養蜂人沒有把握好大流蜜期間工蜂日齡結構和巢內佈局的合理性。

    那麼,為何氣候、蜜源俱佳,群勢強壯的若干個蜂群,產蜜卻參差不齊?

    一、工蜂日齡結構問題

    蜂群中的工蜂是由老中青幼蜂所組成的,而每個不同蜂齡的工蜂,所擔任的工作也是不同的。剛出房3天內的工蜂,無力參加巢內工作,有時尚需內勤蜂飼餵。出房後15、16天內的幼齡蜂,其主要任務是在巢內做內勤工作,即哺育幼蟲,調節溫、溼度,清理巢內衛生,處理採集蜂採回的蜜粉等。直至半個多月以後,才逐漸由內勤轉為外勤,即採集蜜粉。所以說在自然條件優越的情況下,決定蜂產品收成是豐歉的主要因素是外勤採集蜂數量決定的。

    一般而言,如以2框蜂量的群勢,繁殖成7框群勢計算,大約需 要60多天的時間。如以調集別群子脾組成強群,就應首先算準下一個蜜源的始花期,再決定何時組建採蜜群。所以,蜂友們在日常管理上,筆頭一定要勤,及時記錄一年四季之中的每一個蜜源始花期和末花期,尤其是一年中最主要的幾個大宗蜜源,為下一年的繁殖強群做參照,確保豐收。

    一旦進入大流蜜期,如果發現培育採蜜群的日期過早或過晚怎麼辦。針對繁育蜂群過早,已產生分蜂熱的蜂群,及時抽出部分封蓋子脾,補充到其他的弱群之中。再從別的蜂群中抽調卵蟲脾,增加該群的育子負擔,解除分蜂熱;對於過晚的蜂群,補救措施是大量工作蜂出勤後,酌情移走相鄰的幾個蜂箱,讓採集蜂集中飛入留在原址相鄰的幾個蜂箱內,大大增強部分蜂群的採集能力。這樣“犧牲”幾個蜂群的採集力,很值得。我們在收割蜂蜜時經常發現,通常三、四個弱群採蜜量相加總和,還不如一個強群的採蜜量。而被移走另放的蜂群,因失去了很多外勤蜂,採集能力更是明顯下降,但可以充當繁殖群用。留下的內勤蜂育子泌漿、泌蠟造脾的能力,比較強,可謂是有利優勢之合理利用。需注意的是,由於蜂量的減少,及時抽出多餘的空脾,以防巢蟲乘虛入侵或工蜂護子困難,引發白頭蛹和爛子病,應該儘量做 到蜂多於脾。

    二、巢內佈局問題

    巢 內 布 局 之 合 理 與 否 , 也將對蜂蜜收成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大流蜜期,可適當拉寬巢脾的間距,一方面增強巢內空氣流通,節省工蜂散熱勞作,便於更多的工蜂轉向出勤或其他任務,還可加速稀蜜的水分蒸發,加快釀熟封蓋。另一方面,被人為有意拉寬的巢脾,工蜂還會在巢脾上部儲蜜處,加高巢房孔壁,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儲蜜量。這種房孔被蜜蜂加高的巢脾,就是蜂友們所說的‘鵝頭脾’,能起到明顯的增產效果。此外,還需及時關注蜂群的進蜜情況,酌情新增空巢脾,以加大儲蜜空間。

    為 了 給 採 集 群 減 輕 哺 育 力度,可適當抖蜂,提出部分幼蟲脾,調至其他蜂群代育,這樣也能使更多的工蜂轉為釀蜜,增加產蜜量。同時,也可將別群的老熟子脾調入到採蜜群,以及時補充採集群的群勢。大流蜜期的工蜂,由於勞動強度過大,壽命會縮短,群勢削減快,及時補充封蓋子脾,就能後繼有蜂,可平衡採集群的群勢。

    有 的 蜂 友 對 於 大 流 蜜 期 疏於管理,或對蜂群做誤導性的管理。就不難理解,在相同的外部條件和群勢下,每個蜂群的產蜜卻有天壤之別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戚繼光罷官時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