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所謂小孝、中孝、大孝不知道是誰提出來的,如果沒有具體內容,那可以有很多種解釋。
所謂的陪伴、傳承和超越,意義也和含糊,如何陪伴,傳承什麼,要超越什麼,不同的人理解可能完全相反。
就拿傳統的《孝經 》來說,對於孝的先後這樣認為: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行孝,首先要愛惜自己的身體,讓父母不要為自己的健康操心,這才是最基本的孝。而能夠有所成就,貢獻社會,讓父母感到光榮,這是行孝的最高形式。奉行孝道,開始是要孝敬照顧父母;然後是忠於君王,或者用現代的觀念來說,忠於國家;最後達到成就自我,實現自我價值,這是最終的孝。
這是儒家的觀念。其實道家也並不反對孝道。比如莊子就這樣說過:
以敬孝易,以愛孝難;以愛孝易,以忘親難;忘親易,使親忘我難;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難。
意思是說:用恭敬的態度行孝容易,用內心的愛來行孝難;用內心的愛來行孝容易,使父母安適難;使父母安適容易,讓父母不牽掛我難;讓父母不牽掛我容易,使天下安適難;使天下安適容易,讓天下忘我難。
所以,儒家道家都認為,最大的孝,要超越個人和家庭,而能實現自我價值才是最高的孝。
這裡的所謂小孝、中孝、大孝不知道是誰提出來的,如果沒有具體內容,那可以有很多種解釋。
所謂的陪伴、傳承和超越,意義也和含糊,如何陪伴,傳承什麼,要超越什麼,不同的人理解可能完全相反。
就拿傳統的《孝經 》來說,對於孝的先後這樣認為: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行孝,首先要愛惜自己的身體,讓父母不要為自己的健康操心,這才是最基本的孝。而能夠有所成就,貢獻社會,讓父母感到光榮,這是行孝的最高形式。奉行孝道,開始是要孝敬照顧父母;然後是忠於君王,或者用現代的觀念來說,忠於國家;最後達到成就自我,實現自我價值,這是最終的孝。
這是儒家的觀念。其實道家也並不反對孝道。比如莊子就這樣說過:
以敬孝易,以愛孝難;以愛孝易,以忘親難;忘親易,使親忘我難;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難。
意思是說:用恭敬的態度行孝容易,用內心的愛來行孝難;用內心的愛來行孝容易,使父母安適難;使父母安適容易,讓父母不牽掛我難;讓父母不牽掛我容易,使天下安適難;使天下安適容易,讓天下忘我難。
所以,儒家道家都認為,最大的孝,要超越個人和家庭,而能實現自我價值才是最高的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