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龍騰疾風者

    首先我是從事職業教育的面向的人群基本為成年人,個人感覺要想抓住課堂氛圍首先你講的知識點要能吸引到他們的目光。

    同樣的知識點有人講會照本宣科顯的枯燥乏味,而有些人確可以非常生動有趣使聽者產生共嗚。關鍵在於老師是否可以將知識點聯絡到日常生活的點滴,能使聽者感覺這個知識點並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

    可以提出一個新穎的問題(要緊扣知識點),讓聽者參與思考(主要是為了讓聽者由被動傾計轉為實際參與者)這樣即可以達到活躍氣氛的作用,又可以使聽者課堂收穫大大提升。

    還有就是需要老師具有一定的幽默感,時不時的幽默一下,不僅可以減輕生活壓力,同時還可以增加個人親和力,形成一定的教學風格,讓聽者喜歡上你的課程。

    如有好的觀點可以一起探討。

  • 2 # 何老師微課堂

    課堂教學是一種藝術,要組織好課堂教學,教師必須關注每一位學生,運用一定的組織藝術,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他們的情感,使其在愉快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構建一種和諧的,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課堂秩序,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那麼如何有效組織課堂教學呢?

    一、教師課前必須認真備課,把握好課堂教學步驟,明確學習目標,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有條不紊地開展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有效組織課堂教學。

    1.思想教育先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聽課習慣,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尤其是對於一些“學困生”,及時給予糾正愛玩小動作、愛說閒話等不良習慣。只有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習慣,關注所有學生的學習狀態我們才會有收穫的希望。

    2.制定有針對性的規則來規範學生的課程行為。例如:上課前讓學生先背誦上課規則:“鈴聲響,進課堂,書放好,坐端正;老師講,專心所,要發言,先舉手;站起來,大聲講,同學講,認真聽,好習慣,早養成。”對於一些愛玩小動作的學困生讓他們當帶頭人——採取實名制,這樣他們會因老師重視自己而努力表現。

    3.小組之間進行評比。上課過程中利用右邊的黑板採用畫“紅旗“紅花”“星星⭐️”等對四個小組同學的表現進行評比。比如:讀書的時侯,看哪一組讀得好,給加個“星星⭐️”;哪一組同學上課最積極發言,給畫一朵“紅花”;哪一組坐得最端正、最認真聽講,給畫一面“小紅旗”等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週評比下來,優勝小組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

    二、運用組織藝術,幽默風趣的語言,創造豐富有趣的課堂來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1.比如語文教學中創設具體的情境,講述生動的故事,小組比賽的方法等等,製作生動有趣的課件來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精心設計教學語言,教師的語言要風趣幽默,要有激勵性、啟發性。讓學生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多鼓勵多表揚,增強學生自信心以及克服困難的勇氣。

    3.教學過程中,還要關注學生的情緒、情感。對於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多提問他,對於個別身體狀況不佳仍堅持來上課的孩子,要給予人文關懷。發現學生有生病的情況及時聯絡家長送醫院看病,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我們只有真心關心孩子,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才能贏得孩子的心,他們才會喜歡你的課,願意聽你的教導。

    總之,課堂組織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整個課堂的每一分鐘都要貫徹組織教學的精神。組織教學不僅僅是維護課堂紀律,穩定教學秩序,更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保持高度積極學習的重要手段。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受方方面面、各種因素制約的複雜問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掌握所擔任課程的特點和規律,才能更好地組織課堂教學。

  • 3 # 聽雪學苑

    我想表達一下我的觀點,可能與主流理念不合。

    這裡的課堂教學組織很顯然是針對中國當前的中小學課堂教育。我們追求的一個理想化的課堂標準就是,學生坐得端端正正,一節課規規矩矩,當看書時看書,當回答問題時積極回答。一旦有學生遊離於這個模式之外,我們就要“組織”。

    只是,我一直在想:這個模式是最佳的嗎?

    我長期反思這個現象,認為這個模式可能是比較差的。

    一、從事實觀察。

    西方中小學課堂紀律性明顯比中國散亂,並且知識難度低、容量小。但別人高層次人才明顯多得多,各個領域的基礎理論都來源於別人。這完全歸因於大學研究性好是很偏激的。中小學長達10年的教育影響絕對不可磨滅,光靠短短的大學幾年就脫胎換骨,你們信嗎?

    我認為教育的背後隱藏了深刻的原理。

    二、中西兩種模式的結果區別。

    這都是我推測的,並沒有去統計。但根據原理應當是如此。西方的教育結果是人才兩極分化的,中國的教育結果是人才往中間收斂的。

    三、高層次人才的核心是什麼?

    我認為是思想的開放性。你要尋找到基礎理論的突破口,那個是沒有方向和邊界,必須依賴於研究者的思想開放度。

    這時我們就會發現,西方中小學教育的核心價值。鬆散的結構正意味著開放。這種形式必然延伸到學生思想上。反觀中國學校,都是約束收斂性的。

    四、原理。

    想到這一層,我突然就聯想到了心理學的生命定義。生命是獨立的個體,其本質特徵是自由性、開放性和獨立性。

    中國的教育恰是相反的,制約性、封閉性和群體性。也即,這種教育違背了生命規律。所以,生命自然達不到高層次。

    綜上,我認為我們的課堂組織理論可能是錯的。正是違背了人的生命規律,導致了學生的厭倦,這種厭倦是生命最底層的本我的力量,學生自我可能都意識不到。

    至於中國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後再來分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州不鬧獨立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