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道D567

    巧姐的生日是七月初七 王熙鳳請劉姥姥給女兒起名字 劉姥姥就用了以毒攻毒 以火攻火的法子 起名巧哥兒 一定依了我 孩子長大以後 遇到不隨心的事 一定逢凶化吉 遇難呈祥 都應了這個巧字

  • 2 # 我是二小姐丫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瑰寶,古往今來不知感動多少讀者。書裡描寫賈府的很多人事和各種節慶活動,都與中國的一些傳統時令節日密不可分,或輕描淡寫,或濃墨重彩,各有趣味,不一而足。透過這些節令禮儀詳略有序的描寫記述,可以看出,作者曹雪芹對七夕節也有著別樣的情懷。

    每年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牛郎和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因此又叫乞巧節。《荊楚歲時記》中雲:“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瑜石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應符。”喜子意指蜘蛛,有結網者為吉兆。在這一天晚上,人們設香案、置瓜果,來拜織女。少男少女模仿學習男耕女織,祈求得到忠貞的愛情與美滿的婚姻,此謂之乞巧。由此,民間許多趣味盎然的七夕風俗流傳了下來。

    《紅樓夢》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 金鴛鴦三宣牙牌令》裡:鴛鴦道:“當中‘二五’是雜七。”薛姨媽道:“織女牛郎會七夕。”鴛鴦道:“湊成‘二郎遊五嶽’。”薛姨媽道:“世人不及神仙樂。”說完,大家稱賞,飲了酒。牛郎織女的故事是中國民間流傳時間最早、流傳地域最廣的神話,在民間文學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後來,張之續補的後半部《紅樓夢》第八十七回《瀟湘館漂針女兒節 怡紅院傷情夜半時》裡:“七月初七,巧節。眾女兒漂針,談論七夕故事。”在七夕這一天,女兒們都要曬水乞巧,掐鳳仙花染指甲。不過,大觀園裡的女兒乞巧不是穿針而是漂針,意指放一盆清水,將繡花針漂在水面上,從水中倒影出針的影子粗細來預測是否賞得巧手或如意郎君。花針的影子愈粗,則輸巧;影子愈細,則得巧。

    《紅樓夢》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題五美吟 浪蕩子情遺九龍佩》裡:“寶玉細想到,大約必是七月,因為瓜果之節,大家都上秋祭的墳,林妹妹有感於心,所以在私室自己奠祭。”古時,有錢人家過七巧節是非常熱鬧的。曾有詩詠道:“瓜果跽拳祝,喉羅樸賣聲。粵人重巧夕,燈光到天明。”七夕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連指甲也塗上了紅色,然後擺上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物品,焚香點燭,奠祭供神。

    《紅樓夢》第四十二回《蘅蕪君蘭言解疑癖 瀟湘子雅謔補餘香》裡:鳳姐笑道:“到底是你們有年紀的人經歷的多。我這大姐兒時常肯病,也不知是個什麼原故。”劉姥姥聽說,笑道:“不知他幾時生的?”鳳姐兒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劉姥姥忙笑道:“這個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兒,這叫做‘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這名字,從這‘巧’字上來。大姐兒也叫巧姐兒,是賈璉和王熙鳳的女兒,是金陵十二釵之一。這是曹雪芹對乞巧節風俗的間接描寫。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七夕是女兒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但曹雪芹筆下的七夕節,卻是有悲有喜,有憂有樂,同時又是有滋有味,讀來讓人賞心悅目,回味無窮,而又讚歎不已。

  • 3 # 解密紅樓夢

    《紅樓夢》是中國大百科全書式的文學作品,涉及到一年中的幾乎每一個節令,怎麼可能少了這女兒們節日——七夕節呢?

    七夕,是指夏日的七月初七日的夜晚。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每年的七夕,無數的喜鵲各自相連,搭起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相會,民間俗稱“鵲橋會”。

    其中一項最具特色的民間習俗,就是女兒們在七夕的這一夜,向織女乞求智巧。這也表現了中國數千年男耕女織的農業社會的風貌。

    如:《紅樓夢》的第十八回,賈元春省親,點了四齣戲,其中的一出就是《乞巧》。這是《長生殿》中的第二十二折,也叫《密誓》。是說楊玉環見李隆基一段時間以來,心不在自己的身上,去寵幸自己的妹妹和其他的妃子,心中泛醋。於是就在七月初七乞巧的這一天的晚上,乞求上天憐恤自己,讓李隆基回心轉意,獨寵自己。結果這些話被李隆基聽到了,李隆基倍受感動,發誓從今以後獨寵楊玉環。於是才有了我們現在的愛情名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

    單是從這齣戲我們依然看不到賈元春是怎麼死的。但是,後來的安史之亂,兵變馬嵬坡,李隆基還是選擇了江山,而放棄了楊玉環。可見所謂的誓言:“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不過是欺人而已。

    再如:《紅樓夢》的二十二回,劉姥姥給鳳姐的女兒大姐兒取名。鳳姐道:“這也有理。我想起來了,他還沒有名字,你就給他起個名字。一則藉藉你的壽,二則你們是莊家人,不怕你腦,到底貧苦些,你貧苦人起的名字,只怕的住他。”劉姥姥聽說,便想了一想,笑道:“不知他幾時生的?”鳳姐兒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劉姥姥忙笑道:“這個更好,就叫他是巧哥兒。這叫做‘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這名字,他必長命百歲。日後大了,各人成家立業,或一時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難成祥,逢凶化吉,卻從這‘巧’字上來。”

    這是因為過去醫療條件差,由於種種疾病,多有孩子長不大的。民間有喜歡給孩子取個賤名,如,取個貓兒狗兒的,為了好養活,賈家雖說是貴族人家,也不能脫俗,也喜歡給孩子取個小名。

    我們看《紅樓夢》第五十二回。那媳婦冷笑道:”······比如方才說話,姑娘就直叫他的名字。"麝月忙道:”······便是叫名字,從小兒直到如今,都是老太太吩咐過的,你們也都知道的,恐怕難養活,巴巴的寫了他的小名兒,各處貼著叫萬人叫去,為的是好養活。“

    這表現了華人是不能免俗的,不管你是貴賤高低。

    還有,在《紅樓夢》的第七十八回,寶玉悼晴雯的《芙蓉女兒誄》中說:”樓空鳷鵲,徒懸七夕之針。帶斷鴛鴦,誰續五絲之縷。”來表現晴雯的心巧手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與陌生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