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家有可愛嘟

    孩子犯錯千萬不能打,我們這一代就是被打大的,變得膽小怕事怕犯錯,沒擔當愛撒謊逃避責任。

    我一朋友做護士的,對孩子十分有耐心,孩子做錯事第一反應不是責罵,而是幫他分析利弊,分享自己兒時犯錯經歷,孩子才能真正認識到錯誤。並且吸取教訓加以改正。而且很多時候要先護著孩子的自尊心,再坐下來敞開心扉的聊。

  • 2 # 芳48997027

    大多數人覺得“懲罰”就必須用一些極端的方法,有些人甚至片面地認為,“懲罰”就是打、罵。

    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經歷皮肉之痛,明白犯錯的代價,才能痛改前非。

    但其實,懲罰的目的並不是讓孩子怕你,也不是讓他記著那些錯誤,而是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反思,減少不良行為的次數。 為什麼有些“懲罰”沒有效果呢?

    前兩天出去吃飯,在等電梯的時候,聽一位媽媽對著她的女兒在吼:

    你說說你,怎麼一點兒都不讓人省心呢?這件事跟你說過很多遍了,怎麼一點兒都不長記性呢?你是豬腦子嗎?

    小女孩看似壓抑了很久,大聲懟她媽媽:誰讓你總是罵我。我能想象到,這個孩子第一次被罵,肯定是比較聽話的。但是經常性的打罵只是一種外在控制,當孩子被罵,他關注更多的是父母罵人的情緒,而不是管教的內容。

    所以,當他被這種“打罵式”的方法教育,他心裡根本不會去反思自己的錯誤,而是叛逆不聽話。

    另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因為被“打罵”而選擇服從,但是在心裡留下的傷害可能會伴隨其一生。這樣的“懲罰”很管用!

    “懲罰”看上去是一個負面的詞,但其實運用得當,適當的“懲罰”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也可以讓孩子往積極的方向成長。

    案例:吵鬧不休、吵架

    方式:在處罰區上擺上軟墊或一張椅子,可取個名字;準備鬧鐘或時鐘,計時處罰時間。

    建議:

    處罰地點不正對大門、不在太明顯地方;

    限制處罰時間,或讓孩子講處罰多久的時間;

    處罰完後,讓孩子說出今天被處罰的原因。

    案例:喜歡罵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動作。

    方式:依家庭的情況,在固定處擺放一張小桌子(此處罰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書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後使用到這些桌子時,會產生害怕、恐懼的心理);準備一本畫冊及顏色不同的畫筆,讓孩子畫出、寫出心中的想法。

    建議:

    當孩子有受傷時,先處理受傷部位再處罰;

    讓孩子將發生的時間和做錯的事情畫下來;

    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可從孩子的畫中瞭解到,孩子犯錯的心理想法;

    此為藝術治療法,較不會傷害到孩子自尊心。

    案例:暴力傾向、說謊、順手牽羊。

    方式:選擇固定處罰區鋪上軟墊或擺放小桌子;在處罰區裡面放鉛筆、畫紙、彩色筆、故事書、色紙……讓孩子自己先寫字或看書,化解孩子憤怒的情緒。

    建議:

    當不能馬上放下的工作時,可先叫孩子到處罰區去反省;別怒斥孩子的不是,與孩子先隔離,緩和彼此的情緒;

    等情緒平復後,詢問孩子犯錯的動機。

    案例:亂畫,亂丟東西、玩具。

    方式:準備一條抹布、掃把、盆子等清潔用具,讓孩子學習清理和養成整潔的習慣。

    建議:

    父母應隨時注意孩子的安全;較小的幼兒可由父母一起帶領做家事;

    訓練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

    詢問孩子在幫忙家事時學習到什麼。

    很多人覺得“懲罰”孩子會對其產生傷害,“寬鬆教育”又會寵壞孩子。

    其實,這兩者之間並沒有矛盾。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包容的環境,但是孩子犯錯了,適當懲罰,是讓孩子認識錯誤,改正自己、修煉品行的好機會。

    你懲罰過自己的孩子嗎?你的方法管用嗎?

  • 3 # 拈花微笑的女人最美

    這個週末去公園,有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

    在一個比較高的而且沒有護欄的滑梯前,有很多小孩爬上爬下的滑,年齡從5、6歲到9、10歲不等。有一個5歲左右的女孩子,站在旁邊看了很久,眼神裡滿是膽怯。她的父母,在一旁不停地催促她爬上去玩母親說:“你看,別人都上得去,你怎麼就不行?”

    父親說:“來,我們試一試,爸爸在一旁保護你。”女孩在父母的鼓勵和催促下,終於走到滑梯的爬杆前,可是才爬了幾步,就不敢再往上了。很多小孩在一旁等得不耐煩,就半是埋怨半是催促:“快點啊,快點啊,不敢上去就讓開啊!”女孩的媽媽臉上掛不住了,對女孩再次斥責:“你膽子怎麼這麼小,不是還有你爸爸在保護你嗎?你怎麼就做不到,別人都可以做到!”小女孩的眼睛裡不僅是膽怯,而是已經變成羞愧了。女孩的爸爸也不滿地拉開她,邊走邊說:“你不能玩,那你就就別到這裡玩了。”女孩的媽媽還在後面嘮叨:“這都不敢玩,真是沒用。”

    你看,在這件事情裡,女孩不敢爬高,這是存在的事實。父母因此而產生的“負面情緒”毫無保留地投射到女孩的身上。父母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負面情緒呢?

    我覺得父母自己都沒修煉好。

    其實,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全心接納,如此而已。可是,哪個父母都喜歡不自覺地把自家孩子和別人家的作比較。然後就一味地負向轟炸孩子,讓孩子潛意識裡都覺得自己不夠好。

    父母不要藉由父母的身份,將你的負面情緒投射在孩子身上。這個故事裡的父母,就是看不慣孩子的不敢爬高,於是就利用自己父母的身份,把自己的負面情緒投射在孩子的身上。很多時候,我們往往藉由“管教孩子”的名義,美其名曰”為他好“,但是卻傷害了孩子的心。

    所以,處理好自己的“負情緒”,就是要把自己修煉好,悅納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什麼事情需要藏於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