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淮上秋陽

    “君子不器”一語出自《論語·為政篇》,是說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僅僅只有某一方面的才能。孔子認為,君子應當博學多識,具有多方面才幹,要做到通觀全域性、領導全域性,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領導者。

    而今天在這裡我們主要不是去探究這句話的含義。而是圍繞這句話敘述一個有趣的歷史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清同治皇帝載淳,就是這位仁兄將“君子不器”怎麼變成了“君子不哭”。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咸豐六年(1856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公曆4月27日),載淳生於儲秀宮。是咸豐帝唯一存活的兒子,也是慈禧皇太后的親生兒子。咸豐十一年(1861年),載淳開始上學,由翰林編修、內閣學士李鴻藻授載淳讀書。李鴻藻雖恪盡職守,悉心傳授,怎奈載淳生性頑皮、好動,再加上載淳雖年幼,卻是皇帝身份,李礙於君臣禮節,又不便責罰,因此,這個學生實在難教,學業進展非常緩慢。有一天,慈禧太后忙裡偷閒,到弘德殿檢查載淳學業情況,讓載淳將《論語·為政》前三章背誦一下,可載淳竟支支吾吾背不出來。慈禧太后氣急之下當著李鴻藻的面發了一句“若不是國事繁巨,真恨不得自己來教”的牢騷話,李鴻藻聽罷羞愧難當,竟老淚縱橫,泣不成聲。載淳雖頑劣,但也懂點事,知道師傅因自己學習不用功受了如此的委屈,心裡也難受。於是急忙翻書檢視,想急補一下功課再背給太后聽,當無意翻看到“君子不器”這句話時,急中生智,將“君子不器”的“器”下面兩個“口”用手捂住給李師傅看,讓李師傅教一下這句話怎麼讀。李鴻藻一看,“君子不器”變成了“君子不哭”,不由得破涕為笑,連忙向慈禧太后叩拜說“皇帝天性仁慈聰穎,可成大器”。

    由這個小故事可以看出同治皇帝確如李鴻藻所說的天性仁慈聰穎,如果從小抓起,好好調教,很有可能成為一代明君。可惜其很小就失去了父親,其母慈禧太后又熱衷權力,忙於爭鬥,再加上清朝自道光皇帝開始,內憂外患便接踵而來,所以咸豐死後,留下了一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需要收拾,根本無心也無暇關心載淳。因此,載淳的童年是在既沒有父愛,又沒有母愛的環境中成長的,沒有親情的關愛,沒有絲毫的約束,所以必然成不了大器,最終由一個少不更事的頑童淪為一個碌碌無為的散漫、慵懶之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本人長期出差,想給家裡保姆配輛車帶孩子和我父母用,寶駿360、遠景選哪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