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家兒子從剛出生就不好好睡覺,月子裡每半個小時就醒了,喝了多少奶都不行,出了月子才稍微好點,現在是每天睡的比我晚,醒的比我早,白天不睡覺,不會爬,不會跑就要抱,我上輩子是欠了多少債啊?
10
回覆列表
  • 1 # 知己你好ok

    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每個孩子的到來,都是與父母有緣的,孩子的體質弱還體質強,都跟母親懷孕時有關,在懷孕的時候你吃的有營養與無營養,直接關係到孩子的身體發育,所以你吃的好孩子生下來體質就好,麻煩就少,就說是報恩的,你吃的不好,孩子發育的就不好,生下來體質就弱,愛生病就說是報仇的,這個完全沒有科學道理。

  • 2 # 長福2020

    我認為只有會帶孩子與不會帶孩子的區別,就像我,帶著兩個一歲多的孩子,兩個都很乖,吃飯時自己吃飯,睡覺時自己睡覺,每天睡兩次午覺,晚上八點半就睡,一覺到天亮,而我姐帶時,兩個小孩哭鬧個不停,都是同樣的孩子,而且只要不是我姐,其他人帶都很聽話,因為我姐都只玩手機,不理孩子

  • 3 # 使用者70539128731

    父母是世界上最難扮演的角色

    我不是教育專家,也不是育兒大師,作為兩個孩子的父母,簡單說說自己的看法。

    有些小孩生下來就是報仇的。這句話當然是準備不足的為父母者的牢騷和調侃。不必上綱上線,口誅筆伐。但是也客觀反映了當前個別寶爸寶媽的辛酸無奈、手足無措。

    不可否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的美好向往,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乖的、最健康的、最聰明的、最善良的、最好看的.......。但實際上,一個孩子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需要父母細心的呵護、嚴格的教育、科學的培育和適當的挫折。這是一個浩大而複雜的工程。

    對當好父母,我有三點建議。

    一要把孩子當孩子。這句話看起來是廢話,孩子當然是孩子。但事實上,很多父母習慣以自己的認知評判孩子乖不乖、聰明不聰明、聽話不聽話。可是小孩不是一碗米養大的,他有一個不斷成長過程。

    嬰幼兒時期,小孩是自己本能的用哭鬧錶達自己的訴求。這個時候,父母應該保持耐心,做好安撫的同時,找到小孩哭鬧的原因後改進育兒方法。

    少年時期,小孩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擁有無窮的探索精神,但又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一般表現的比較調皮,喜歡翻箱倒櫃、東扣西摸,破壞力無窮。父母應該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在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透過各種方式感知這個世界的精彩。

    青年時期,孩子有了自己基本的世界觀和判斷力,但急於長大、急於當家做主。不喜歡聽大人的嘮叨和訓斥,希望以我為主,卻又沒有科學決策的能力。父母應該主動進入孩子的生活和內心世界,用他的眼睛看世界,在保證方向不錯的前提下,提供一些孩子願意接受的建議。

    二要把自己當孩子。把自己當孩子,就是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體會孩子的想法,感受孩子的困惑,理解孩子的想法。這一點,需要父母長久的陪伴,放下手機、放下應酬,成為孩子的玩伴,成為孩子的死黨或閨蜜,而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裁判者、裁決者,更不能習慣性地絮絮叨叨、婆婆媽媽,數落孩子的不是、侮辱孩子的自尊。

    當然,我們生活不易,壓力也很大,不可能時時刻刻陪伴在孩子身邊。那就理解孩子的幼稚和不成熟,有機會的時候和孩子一起幼稚。比如下河摸個魚、上樹掏個鳥窩,上網打個遊戲、看個動畫片,等等。拉近心與心的距離,成為孩子傾訴和發洩的物件,而不是荒謬的要求孩子自覺、自覺、自覺。一個小孩如果和一個相差20多歲的人思想一致,不是更可怕嗎?

    三要把自己當父母。成年人在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角色。在外,你可能是個決策者、執行人。但是家裡,老人面前你是兒女,愛人面前你是伴侶,兒女面前你是父母。所以,大家喜歡用“頂樑柱”來描述這個艱難的角色。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最早的學習是模仿父母的言行開始的。身教重於言教。在孩子面前,父母必須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正確的價值取向和樂觀的生活態度。努力把積極、勇敢、感恩、勤奮、堅韌、擔當等等好的東西傳遞給她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幾天七歲女兒總是問我,“媽媽,我們以後會不會死?”我該如何回答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