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武最前哨

    1989年3月,始於波蘭的政治劇變迅速在整個東歐蔓延開來,而這也意味著以莫斯科為核心的蘇維埃社會主義體制徹底宣告破產!

    次年6月,柏林牆被推倒,民主德國(東德)隨後併入聯邦德國(西德);兩德的統一可以說是當時美蘇冷戰、對抗行將就木的前奏和縮影。12月初,美蘇官宣持續了近半個世紀的冷戰正式結束。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戈爾巴喬夫還因此獲得了諾貝和平獎。

    發生在各加盟國間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將蘇聯一步步推向解體的邊緣,再加之蘇聯當時的經濟狀況已經滿目瘡痍,土崩瓦解近在咫尺!但在莫斯科看來,局面似乎還有挽回的餘地,而起死回生的根本就在於拯救經濟。

    所以當美國決定陳兵海灣攻打伊拉克時,蘇聯選擇接受這一事實。一方面是當時的蘇聯確實已經自顧不暇,根本無力再與美國一較高下;另一方面,蘇聯將海灣戰爭視為大發橫財的最佳良機,如果一旦得逞就能及時續命。

    按照蘇聯的設想,美國攻打伊拉克必然會引發石油價格大漲,在這一點上,莫斯科與巴格達的立場是一致的:薩達姆之所以入侵科威特,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後者沒有幫助前者推高油價;所以蘇聯從歐洲購買了大量的開採裝置,然後期望戰爭推高油價後從中獲利。

    但歷史告訴我們,莫斯科的如意算盤最終落空了!不知道是美國防微杜漸還是有意為之,做足了準備的美國遏制了油價的上漲。如此一來,開採成本遠高於中東的蘇聯不僅沒能獲利,反而大虧。此舉對於蘇聯奄奄一息的經濟造成了致命的打擊!

    與此同時,曾支撐蘇聯同美國及北約抗衡的華約,在東歐劇變後也已經形同虛設,曠日持久的軍備競賽並沒有激發蘇聯在武器研發上的智慧,反倒是一覽無餘的野蠻生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平之為什麼不報嶽不群的仇,學完辟邪劍法能打過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