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雷水初六

    筆大小合適,墨汁合適,紙張合適,掌握好中鋒調鋒運筆,多練習。

    黑亮光不是問題,多寫多練的功夫活

  • 2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一、技術原理

    執筆姿勢正確+筆法動作正確=筆畫形狀精緻

    二、前提條件

    1、執筆姿勢。宜採用三指執筆法。如圖:

    2、筆法動作。以側鋒法為主,乾淨利落。

    3、筆畫寫法。起筆為落,收筆為駐,偏側行筆,提按適度,一次完成,不能描畫。

    練習方法: 雙勾填勾法,彩墨描寫法。

    第一步,用毛筆蘸清水在輪廓裡描寫,反覆除錯書寫手法,注意觀察筆鋒狀態,控制好提按幅度,使毛鋒兩側與筆畫邊緣吻合,儘量縮小誤差。記住起→行→收運筆過程。如圖:

    第二步,用淡淡的墨水在輪廓裡描寫。

    第三步,用紅色墨水在淡墨筆跡上描寫。

    第四步,用濃墨汁在紅色筆跡上描寫。

    第五步,照著寫,或背寫。

  • 3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值得思考的問題,為什麼這樣的問題不能多一些呢?

    在很多人些楷書都不注重筆畫了,好好練字,楷書筆畫精準精確才是楷書的基礎要求。目前找田英章的教程,可以較快找到方法。

    現在歐楷實在是書法圈最流行的楷書,關注的人最多,相關問題當然也是最多的。

    現在有些學習書法的人,絕大多數人都是從歐陽詢的《九成宮》學起。

    當然其實很多人是因為田英章,然後瞭解歐陽詢,再知道《九成宮》的。因為有些人是先從硬筆字開始練,然後再學毛筆的。

    想要把基礎筆畫寫得非常的“精緻”,最快的方法就是看田英章的影片教程,他會邊寫邊說基礎筆畫。

    田英章有些基礎筆畫非常有爭議,尤其是“鉤”。其實“鉤”的寫法一直有爭議,拋開“鉤”,其他筆畫有很多可以值得借鑑的地方。不管怎樣,田英章就是能夠重複的寫出來。

    上圖據說是沈鵬寫得楷書,這樣的筆畫應該不算“精緻”。上面的字雖然基礎筆畫不夠“精緻”,但是結構還不錯。

    一人有感

    楷書到底是要和田英章一樣,做到寫同一個字能夠寫得差不多。還是每次寫字都有明顯的差異。

    楷書的“鉤”,如果不像原先田英章那樣寫“畫”出鉤,直接寫怎樣寫得每個都很精準。

    比如說現在看到的柳公權的楷書現存多是拓片,柳體楷書的基礎筆畫很難寫出來。

    書法值得學習和思考的點很多,你永遠不要說你懂了瞭解了。

  • 4 # 王興衛書法藝術

    我來回答一下您的問題。首先了解一下歐陽詢。

    歐陽詢(557年-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南梁徵南大將軍歐陽頠之孫,南陳左衛將軍歐陽紇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

    歐陽詢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並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

    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於初學者,號為"歐體"。

    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書法論著《八訣》、《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所寫《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 》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首先楷書講究端正標準規範,歐楷尤甚,其對筆劃精緻準確程度的要求,使的書寫者必須平心靜氣、全身心的投入,一絲不苟的去書寫,心理稍有波動,動作就會變型,筆劃就達不到精美的要求。習歐的人多有這種感覺,在每天早上或者晚上或者某一時間,心無旁騖時,能把寫字的狀態調整的很好,字能臨的很到位,而在情緒波動、心有雜念時,則狀態下滑,越寫越煩,越臨越不象。如果說書法能夠表情達意的話,那麼歐楷表達的應該是泊淡鎮定、靜雅和緩的心境,心浮氣躁根本就寫不好歐楷。 ­   

    其次是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執著和堅持,遇難退縮、淺償輒止難能成功,學習歐楷也是如此。有的歐楷愛好者,儘管也在好好臨貼,一遍二遍臨不象,等到第三遍臨象了,就認為自己把這個字學會了、學好了,馬上改臨別的字。結果就導致出現一種情況:明明這些字臨貼時寫的不錯,可一寫完整的作品,馬上都不會寫了,功夫淺薄的毛病立即顯現。因此說,習歐的朋友一定要樹立磨穿鐵硯的精神,對每個字要不煩其厭的臨,成百上千遍的寫,直到達到了然於心、瞭然與手,“心忘於手,手忘於書”的熟練程度,從而寫多遍都能與字貼十分相象。這是集中力量打殲滅戰,看似慢,實則收效快。 ­  

      另外習歐楷切不要粗枝大葉。歐楷作為典型的“工楷”,對筆劃結構要求相當嚴格,兩位田老師把歐楷研習到了精細入微的程度,何處該實接、何處該虛接,那筆粗,那筆細,何處寬、何處窄,研究的相當到位,非常有分寸。比如,為數不少的習歐者認為“書”字中的諸橫間距相等,而蘊章老師在《歐楷解析》提出,“書”的第一橫與第二橫的間距就是要相對比其他橫的間距寬一些,古碑貼是這樣寫的,這樣寫看起來才舒服。英章老師在五屆特訓班上對“折”筆在三種情況下的不同寫法做出了詳細的闡述,其探索的細緻程度真是令人歎服。如果不是老師提醒,許多人臨貼不會注意到這些細微的地方。平時大大咧咧的,臨貼時總是照葫蘆劃瓢,認為差不多就行了,那是不可能學好歐楷的。“細節決定成敗”,雪松、夏梁等高手寫字時,特別重視細微之處,有時候為了把筆劃寫出尖,使出了“細錢穿針眼”的精細勁,才能將歐楷精細的筆畫表現出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角質對面板有什麼好處和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