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剛開始學王羲之草書,沒有老師,天天對臨,總感覺筆法上欠缺,求指點。
7
回覆列表
  • 1 # 江重浩

    這是部十分優秀的王羲之草書帖,甚至我認為是王氏代表性書法帖,(因蘭亭序並不是首選帖)臨此帖時首先要多讀帖,細研究,再下筆,邊讀邊臨。不光要注意筆法,架構結字,輕重主次的搭配和側重,還有筆意,筆劃與筆劃之間的關係,字與字之關的關係,它們之間的連續性和整體性,即小章法與大章法之間的關係,這都是非常重要的。而王羲之的聖教序集字帖正好是這方面的缺失,所以書法作品的情感語言正好是在這條途徑上發展形成的,隨著書者對此臨帖的不斷熟練,會不斷有新的發現新的理解,也就是不斷有新的進步!謝謝邀請。

  • 2 # 狂喜淡墨a

    學習王羲之的十七帖,應該注意什麼?

    傳最舊拓稱唐拓本,今見宋刻拓《十七帖》最善拓本,體勢草書,書法體勢雄健,不僅在王羲之草書中最有名,而且歷來草書中絕品,歷代均作草書範本。

    特徵,其一魄力雄強,二,氣象渾穆,三筆法跳躍,四,點畫俊厚,五,意態奇逸,六精神飛動,七,興趣酣暢,八骨法洞達,九,結構天成,十,血肉豐滿。

    再輸寫的時候,針對十種書境,而體驗,首先認真讀帖,此草書是字字獨立,其草符規範,好識讀,弄明白十七帖的文意,讀懂其句讀,不可急於臨摹,一般臨古人帖,缺失瞭解帖子的內容與書寫歷史背景,以及研讀其書寫的風格,在這幅十七帖中,幾乎十全十美,以上是晉代草書的規範草書,其嚴謹的法度大於情性,筆筆有轉,字字不連,獨有的一種架構,每一字都有其簡易省略點畫,特別是有的字就是今天的簡化版的漢字,首先把複雜的的草書體仔細看讀研磨。

    其筆意是從章草而衍生,不是從楷書而來,更不是行書演變而成,因此書寫儘量去讀古代的章草味道,瞭解草書符號。學草書關鍵弄懂草書符合,才有興趣,讀不懂,不識讀,怎能去書寫。

    本帖方筆於圓筆皆有,具有雄強的意法,也有柔美的氣脈,誇張幅度不大,結構緯度小,乾淨利落,用筆截然,有疾速遲緩,重點還是習練的過程體驗用筆方略。

    入帖容易,意性難以領悟,因此從筆畫結構可以形似,因此王羲之的筆意依然在天然爛漫,姿態千變,追求神韻超逸,如春雲出岫,即是草書也是貫穿著妖矯龍蛇。此貼有其意而筆畫斂凝。

    另外其筆意有勢巧形密,意疏字宕,這些筆意只有一番玩味體會,習練過程非一日之功,這幅帖子,可夠人玩味一生,書寫無數遍,或幾年再去臨摹,味道一遍比一遍出新意,根據不同的書法水平,就有不同同的理解其中的內涵意義。當你到了晚年再去體驗十七帖,更有虎臥風閣,跳龍門的意覺。

    初臨,不可躁,因為此帖雖短,而其內蘊深厚,不會一下子有其形與意。王羲之巧,屬於自然功勝,積學而至哉。故十七帖需要大半生玩味,一如讀紅樓夢,隨年齡而一遍有一遍的漸進深味。

  • 3 # 子衿書法

    《十七帖》是王羲之寫給友人的一組書信。正如你的描述中所說的一樣,學習《十七帖》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筆法。現存的《十七帖》是刻本,刻本和墨跡有很大的差異。不過,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的《遠宦帖》墨跡,還有藏於日本的《逰目帖》墨跡,都是《十七帖》中的兩封信件。《遊目帖》已毀於二戰的原子彈爆炸中。這兩件作品,是學習《十七帖》筆法的最難得資料。

    先以這兩件作品作為筆法的突破口。把王羲之的用筆習慣研究透徹,起筆、折轉、鉤角、引帶等地方做為重點。頓挫提按的分寸掌握好了,把這兩件墨跡和刻本上的字跡進行對比,分析出刻本與墨跡之間的差異,以墨跡本來體會刀刻痕跡,使刀痕變成筆痕。把筆法弄清楚了,再去完整的臨寫《十七帖》,就會有新的認識。

  • 4 # 中州耕牛堂主

    對於“學王羲之《十七帖》應注意什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學王羲之《十七帖》,應把重點放在用筆上。用筆,就是學王羲之《十七帖》最應該注意的。

    晉人王羲之說過這樣一段話:若欲學草書,又有別法。須緩前急後,字型形勢,狀如龍蛇,相鉤連不斷,仍須稜側起伏,用筆亦不得使齊平大小一等。王羲之這段極為恰當的比喻的話,已明確地告訴我們,寫草書,講究的是用筆取勢!題主記住了嗎?一定要記住牢啊,題主!

    晉人寫毛筆字,執筆方式與後人不同,他們寫字用力的重點在點畫中下部,字的重心就相對較低,顯得古拙遒勁。晉人重側鋒取勢,就是所謂的“稜側起伏,狀如龍蛇”。另外,晉人還重順逆鋒使轉的自然轉換,以盡筆的自然之性與書者的心性相感相發的極致。以上的用筆特點,王羲之在他的草書《十七帖》中均得以充分表現。

    學王羲之《十七帖》,只要把晉人的用筆學好掌握牢了,就一定能把王羲之《十七帖》臨出形似,臨出神採。

  • 5 # 如石書藝

    十七帖是部刻帖,臨習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l

    一、注意點畫的靜態。此帖是王羲之晚年書風,談定自然,不激不厲。雖為刻本,但刻工精良,點畫規範,有板有眼,法度嚴謹,好比行楷筆法作草書,臨習時過於“龍飛鳳舞”飛本帖之特點,故是習王羲之草書的經典範本。

    二、注意“透過刀鋒看筆鋒”。一些點畫微妙之筆,有被刀痕所掩蓋或磨去。如圖二中“多”、“遠”等字,故在臨十七帖時,可參合《遠宦帖》、《初月帖》等唐摹本墨跡。

    三、注意點畫動勢。筆雖斷開意還連,透過靜筆看動勢,點畫的筆法可見,但筆勢難辨。起筆有逆鋒,切鋒、順勢,落紙起筆迅疾,但入紙的深度、角度、力度方向以及速度等都千變萬化。如“靜”字的橫、豎、轉折和使轉等,看似一氣呵成,實乃點畫起承轉合交代清晰,書寫節奏明顯。

    四、注意含蓄中的妍美。此帖雖為今草,但仍有明顯的章草之意,如“為”、“別”、“多”等橫折鉤,源於章草。書寫時要收放自如,可參合書譜之筆法。

    五、注意結體的開合和呼應避讓之關係。典型的草書筆法,使得使轉、提按、速度、節奏等變化明顯,收筆或斷,或順勢,或連下一筆,錯落有致。部首之間,字與字之間以及行與行之間,產生虛實、疏密,奇正、收放、輕重、呼應以及避讓等關係。這也是此帖章法特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冰葡萄能在北緯33度種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