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甘薯栽植已有一百多年曆史,由於土壤、氣候等條件適宜尤其是產業化經營的拉動,甘薯已成為全縣第一大主栽作物。1996年盧龍縣被國家特色產業評審委員會命名為“中國甘薯之鄉”。
甘薯自清咸豐年間引入盧龍縣,至今已有百餘年的種植歷史,甘薯產業已成為盧龍縣農業第一大主導產業。1996年盧龍縣被國家特色產業評審委員會命名為“中國甘薯之鄉”,被國家特產名鄉大典編篆委員會以“中國甘薯名鄉”列入《中國特產名鄉大典》。
盧龍甘薯栽培已有百餘年曆史,在建國初期栽培面積只有10餘萬畝,鮮薯單產不足千斤;六七十年代甘薯面積擴大到20萬畝左右,單產水平提高到1000公斤左右;到80年代中期,隨著改革開放,縣政府確立了開發利用甘薯資源的發展方向,甘薯面積直線上升,每年遞增近萬畝,90年代初達到30萬畝,到本世紀初已達到34萬畝,單產水平比建國初期翻了兩番,達到2000公斤,總產近7億公斤。
盧龍以甘薯新產品開發為突破口,品牌優勢日益突出。全縣甘薯、澱粉轉化率分別達到95%、85%以上。投資百萬元以上的骨幹加工企業48家,年加工薯製品能力10萬噸以上,產品有精製澱粉、精製粉條、方便粉絲、粉皮、白酒、乳酸、冷麵、薯脯、薯片、薯酥等10多個品種。註冊了“光友”、“一奇”、“國陽”、“十八里”、“君頤”等十餘個薯製品品牌,各類薯製品專用商標達30家,其中國家名牌產品一個,著名商標一個,知名商標兩個。產品打入50多個大中城市市場,並遠銷到美國、南韓、日本等國家。
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甘薯栽植已有一百多年曆史,由於土壤、氣候等條件適宜尤其是產業化經營的拉動,甘薯已成為全縣第一大主栽作物。1996年盧龍縣被國家特色產業評審委員會命名為“中國甘薯之鄉”。
甘薯自清咸豐年間引入盧龍縣,至今已有百餘年的種植歷史,甘薯產業已成為盧龍縣農業第一大主導產業。1996年盧龍縣被國家特色產業評審委員會命名為“中國甘薯之鄉”,被國家特產名鄉大典編篆委員會以“中國甘薯名鄉”列入《中國特產名鄉大典》。
盧龍甘薯栽培已有百餘年曆史,在建國初期栽培面積只有10餘萬畝,鮮薯單產不足千斤;六七十年代甘薯面積擴大到20萬畝左右,單產水平提高到1000公斤左右;到80年代中期,隨著改革開放,縣政府確立了開發利用甘薯資源的發展方向,甘薯面積直線上升,每年遞增近萬畝,90年代初達到30萬畝,到本世紀初已達到34萬畝,單產水平比建國初期翻了兩番,達到2000公斤,總產近7億公斤。
盧龍以甘薯新產品開發為突破口,品牌優勢日益突出。全縣甘薯、澱粉轉化率分別達到95%、85%以上。投資百萬元以上的骨幹加工企業48家,年加工薯製品能力10萬噸以上,產品有精製澱粉、精製粉條、方便粉絲、粉皮、白酒、乳酸、冷麵、薯脯、薯片、薯酥等10多個品種。註冊了“光友”、“一奇”、“國陽”、“十八里”、“君頤”等十餘個薯製品品牌,各類薯製品專用商標達30家,其中國家名牌產品一個,著名商標一個,知名商標兩個。產品打入50多個大中城市市場,並遠銷到美國、南韓、日本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