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anfengz3
-
2 # 浩宇學長
《水滸傳》最為突出的成就,是對人物形象的成功刻畫。其一,善於把人物置身於真實的歷史環境中,扣緊人物的身份、經歷和遭遇來刻畫他們的性格,如林沖的一再隱忍到被逼上梁山,魯智深的酷愛自由、主動反抗。
其二,善於透過人物的行為、語言揭示其複雜的內心世界,如林沖抓住高衙內欲打又不敢的瞬間,就表現出他微妙複雜的心理鬥爭過程。 其三,善於描繪相似人物的區別,從而突出每個人物的個性,如魯達與李逵都粗中有細,但李逵“細”在天真可愛,魯達則“細”在江湖經驗豐富。
正是這些細節的刻畫,使《水滸傳》中至少出現了一二十個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堪稱“千古若活”。
《水滸傳》的藝術成就還表現在它的語言上。 《水滸傳》完全摒棄了文言文的表現形式,對宋代口語進行加工提煉,創造了一種純白話的文學語言。
這種語言明快洗練、準確生動、風趣詼諧、極富表現
力,特別是在描寫人物及其對話時,真正做到了繪聲繪色、惟妙惟肖,其傳神效果是文言所不能達到的。《水滸傳》堪稱是中國白話文學的一座里程碑,它使白話文體在小說創作方面的優勢得到了完全的確立,這對整個中國文學史的意義極為深遠
-
3 # 黑白裝飾畫金子
在古早年代,《水滸傳》與《三國演義》等通俗小說往往透過民間藝人,以戲曲曲藝的形式,成為普通民眾熟悉的文化活動。其中虛構的人物或者虛構的故事變成為老百姓眼中的史實。很多故事,如“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武松打虎”等,歷來男女老少皆津津樂道。書中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各種道德觀如:輕生死重義氣,敢作敢為,劫富濟貧乃至“忠君反貪”等理念,便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大眾評判是非善惡的標準。
-
4 # 一木半先生
《水滸傳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以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說,《水滸傳》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 《水滸傳》被改編成多種曲藝形式。另一篇古典名著《紅樓夢》中就提到了“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的曲目。評書、蘇州評彈和山東快書都有很多經典節目是取材自《水滸傳》。 與《三國演義》相比,《水滸傳》的長處不在於政治和戰爭場面的描寫,而在於主要人物的刻畫和市民生活的描寫。其中梁山主要人物宋江、林沖、武松、魯智深、李逵等,人物個性鮮明,角色語言各有特色。 在缺乏知識以及大眾娛樂活動的年代,《水滸傳》與《三國演義》等通俗小說往往就透過民間藝人,以戲曲曲藝的形式,成為了普通民眾僅有的文化活動。其中虛構的人物或者虛構的故事變成為了老百姓眼中的史實。其中很多故事,如“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武松打虎”等,歷來為男女老少所津津樂道。書中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各種道德觀如:輕生死重義氣,敢作敢為,劫富濟貧乃至“忠君反貪”等理念。
回覆列表
《水滸傳》深刻地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情節曲折複雜而富戲劇性,善於描寫場面,人物眾多,形象生動,個性鮮明,對話傳神,善於以對比手法展現人物的性格特徵,描寫人物的心理變化,從人物的行動表現其性格。《水滸傳》以流暢的白話口語為基礎,再加錘鍊,既生動潑辣,又簡潔洗練。
與《三國演義》相比,《水滸傳》的長處不在於政治和戰爭場面的描寫,而在於主要人物的刻畫和市民生活的描寫。其中梁山主要人物宋江、林沖、武松、魯智深、李逵等,人物個性鮮明,角色語言各有特色。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說,開創了白話章回體小說的先河。它作為一種新的文體,從此在文學領域內確立了應有的地位,開始逐步改變以詩文為正宗的文壇面貌。從小說創作的角度來看,它和《三國演義》一起,奠定了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為廣大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心理和鑑賞習慣。
《水滸傳》在明代時被列入“四大奇書”。近現代以來,又成為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文風、構思和理念,都對後世的中國乃至東亞小說,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擴充套件資料:
主題思想
《水滸傳》揭露官逼民反,歌頌起義,發揚忠義思想。
“水滸”字面的意思是水邊,指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山東梁山泊。另外《詩經》中有“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的句子,記載了周太王率領部族遷徙的事情。王利器與羅爾綱不約而同指出用水滸做書名,是將宋江等的聚義和周朝的興起作類比,證明原作者肯定起義英雄們反抗統治的精神。
水滸義軍領袖宋江原是基層官吏,後被逼上梁山,與其他梁山好漢一起反抗暴政,“替天行道”,逐漸發展壯大。《水滸傳》故事豪放、粗曠,全書透過人物的言語、行為來表現其矛盾的內心世界,人物性格刻畫也各有特色,而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各自的成長經歷也不盡相同。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對於《水滸傳》的思想傾向歷來有不同看法。一種觀點認為《水滸傳》表現的是忠義的思想。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明代的李贄。另外一種觀點認為這是一部寫給強盜看的書,是教人做強盜的書。主要是明朝的左懋第提出的,他認為《水滸傳》教壞了百姓,強盜學宋江,並且認為如果不禁燬《水滸傳》,對於世風的影響是不堪設想的。當時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議,將《水滸傳》在全國各地收繳。
1950年代,中國認為《水滸傳》是描寫歌頌農民起義的。這種看法是當時各種中國大陸的教科書、文學史和小說史所持的一個主流的看法。
影響
在古早年代,《水滸傳》與《三國演義》等通俗小說往往透過民間藝人,以戲曲曲藝的形式,成為普通民眾熟悉的文化活動。其中虛構的人物或者虛構的故事變成為老百姓眼中的史實。很多故事,如“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武松打虎”等,歷來男女老少皆津津樂道。書中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各種道德觀如:輕生死重義氣,敢作敢為,劫富濟貧乃至“忠君反貪”等理念,便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大眾評判是非善惡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