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橋拾遺

    “衣冠禽獸”一詞最早出自明·陳汝元《金蓮記·構釁》:“人人罵我做衣冠禽獸,個個識我是文物穿窬。”清朝時期李汝珍所著的《鏡花緣》中亦有“既是不孝,所謂衣冠禽獸,要那才女又有何用?”的描述。

    “文物穿窬”解釋為穿牆打洞的竊賊,那麼與他並列的“衣冠禽獸”自然不是什麼好詞。中國古代朝堂之上,不同品級的官員身上官服的樣式、花紋都有明確規定,這在明朝時期達到了巔峰。

    明朝規定,文官的官服只能繡飛禽,武官只能繡走獸。文官一品,繡仙鶴,文官二品,繡錦雞,文官三品,繡孔雀,文官四品,繡雲燕,文官五品,繡白鷳,文官六品,繡鷺鷥,文官七品,繡鴛鴦,文官八品,繡黃鸝,文官九品,繡鵪鶉。武官一品和二品,繡獅子,武官三品,繡老虎,武官四品,繡豹子,武官五品,繡熊,武官六品和七品,繡彪,武官八品,繡犀牛,等等,規定詳細而嚴格,自成一套明朝官服體系。(唐宋時期亦有官服紋樣的規定,不過不如明朝這般規定明確。)

    明朝中後期皇帝無能,朝堂混亂,宦官當政,荼毒百姓,以至於民怨沸騰,大家都說這些貪官汙吏都是些披著官服的畜生,空有有人的外表,行為卻猶如禽獸,這也就現在我們所熟知的”衣冠禽獸“的含義。

  • 2 # 江東汪郎

    衣冠禽獸和明朝有關!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從思想、文化、習俗等各方面都著力恢復漢家傳統,而對於官員體系也作出了重要的建設。

    最有名的就是對文武官員的官服設計: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繡獸;而且品級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不同,以顯示森嚴的等級制度!文官如下:一品繡仙鶴,二品繡錦雞,三品繡孔雀,四品繡雲雁,五品繡白鷳,六品繡鷺鷥,七品繡鴛鴦,八品繡黃鸝,九品繡 鵪鶉。

    武將如下:一品、二品繡獅子,三品繡虎,四品繡豹,五品繪繡熊,六品、七品繪繡彪,八品繡犀牛,九品繡海馬。

    而且文武官員從一品到四品穿紅袍,五品到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綠袍。

    所以“衣冠禽獸”在大明朝並不是罵人的話。

    說實話,只要是有點志氣的人都想成為“衣冠禽獸”。

    然而到了明朝中後期,尤其是封建社會經濟的大力發展,思想開始活躍。

    明朝官場一掃前期的嚴肅、緊張、清廉的氣氛,變得奢侈、浪蕩、無拘起來,加上宦官政治的影響,大明朝已經漸漸失去了“文死諫、武死戰”的政治理念。

    而土地兼併,貪腐橫行,更是讓百姓對明朝官場痛恨不已,以至於語境也發生了變化!到了清朝的統治時期,因為清朝文武官員的官服補子繼承的也是明朝的等級體系,加上清王朝在平定天下時採取殘酷的民族壓迫政策,讓懷念故明的反清義士怨恨深重!

    尤其是在明末清初之際,大量故明屬官紛紛投靠清王朝,轉而身替異族壓迫同胞,替清王朝剿滅反清力量。

    比如洪承疇、吳三桂,就是典型的代表!

    故而,“衣冠禽獸”也就逐漸成為罵人的話。

    說到底,還是漢語語境的文化深厚,使得“衣冠禽獸”成為前後不同的兩種意思!

  • 3 # 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

    衣冠禽獸:穿戴衣帽的禽獸,比喻品德敗壞、行為如同禽獸的人。這是《中國成語大辭典》的解釋。成語的演變就是由古代文武官員的服飾而演變,只不過不同的歷史時期,又表示不同的含義,這個成語在剛出現的明代代是褒義詞,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又有了新的認識和看法,成語成為貶義詞,這也符合當今社會普遍的認識。

    1、成語本來是褒義

    “衣冠禽獸”來源於明代官員的服飾,明朝規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繪獸。品級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不同。也就是說官員的服飾上肯定會繡上不同的禽和獸,根據禽和獸的等級就能看出官員的級別,做官是當時社會人人都向往的事,只有成為官員,衣服上才有資格繡上禽和獸,所以在明代,衣冠禽獸是一種追求,是理想目標。代表對美好事物的願望,有令人羨慕的意思。肯定是褒義詞。需要說明的是: “禽獸”一詞自古以來都是貶義的,在明代和“衣冠”搭配一起使用,意思是: 衣冠上繡著禽和獸的人。

    2、明代晚期,宦官當政,政治腐敗,文官愛錢,武官愛命,文官武將魚肉百姓,無惡不作,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百姓極度厭惡這些官服上繡著禽和獸的官員,於是,成語變為貶義,意思是: 衣冠裡的人是禽獸,或者穿這種衣冠的人是禽獸。

    3、現代社會,衣冠禽獸也可以理解為: 披著羊皮的狼,偽君子等等。

  • 4 # o星火燎原o

    【衣冠禽獸一詞的由來!】

    衣冠禽獸是一個漢語成語詞彙。在許多辭海和成語詞典諸多工具書中都被解釋為貶義詞。在《辭海》中還直接解釋為:比喻道德品質極其敗壞的人。意為“徒有人表,行為卻不如禽獸。

    明朝文官規定:一品文官繡仙鶴,二品文官繡錦雞,三品文官繡孔雀。四品文官繡雲雁,五品文官繡白鷳,六品文官繡鷺鷥,七品文官繡鴛鴦,八品文官繡黃鸝,九品文官繡鵪鶉。

    明朝武官規定:

    武官一品和二品繡獅子,三品武官繡猛虎,四品武官繡豹,五品武官繡熊,六品和七品武官繡繡彪,八品武官繡犀牛,九品武官繡海馬。

    文武官員一品至四品穿紅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至九品穿綠袍。

    由此看來,”衣冠禽獸”一詞在明朝當時頗有“褒義詞”之美稱。

    由褒義詞變成貶義詞的轉化:

    到了明朝晚期官官專權政治腐敗。“文官死諫,武將死戰”的優良傳統徹底被顛覆。為官者腐敗昏庸,文官貪錢武將怕死。文官武將欺壓百姓無惡不作,百姓視這些官員為匪盜瘟神。長而久之,衣冠禽獸就逐漸的成了他們形容這些當官的無惡不作的代名詞了!

    ”衣冠禽獸”的貶義之稱最早見於,明末陳汝元所著《金蓮記》一書出現過。到了清代後”衣冠禽獸“一詞遂用於貶義詞,泛指外表衣帽整潔,行為卻禽獸不如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面積的種植金銀花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