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朋友甲,經朋友介紹認識。一起碰面時,我家小孩碰了朋友小孩,甲必定會喝止。朋友小孩同樣動作,甲從不表態。對這種差別待遇,我心裡非常不滿。但是因朋友關係,有時候會碰面。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每次甲出言教訓我家小孩時,我心裡是一萬個不爽。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處理的?
5
回覆列表
  • 1 # 蟆怪556

    我只針對農村裡的所見所聞做一個闡述,在我很小的那一輩人,我看見小孩打架或爭東西的時候,大人們都會過來勸架,說說道理要大一點的小孩向著小一點的小孩,或許,這些懂道理的處理方式和平化解也許與素質教養有關,因為我生在一個小鎮上面,爺爺那時侯說話是有點份量的人,爺爺的中年時期可說是挺紅火的,周邊四五里路遠的人只要提及爺爺的名字,沒有幾家是不知道的,因家世好,我沒有受到過別人欺侮,甚至有時候偶而與人爭點嘴,我都記得家裡人總說不要在外面淘氣,兄長們是男孩,自然淘氣一點,我都經常聽到父親說,不要在外面惹事生非,說教歸說教,我那個堂兄當年是出了名的淘氣鬼,用父親的一句話形容他,那就是,大法不犯,小法不斷,只可惜兄長讀書太小了點,終究是曇花一現,紅極一時,接近中年時期,最終受害於朋友,名氣暫暫而引退於社會。當年的他在當地可說也是一傳奇人物,用別人的話形容他,那就是黑白兩道通吃,後來,還有人把他稱作半個縣長,這不是因為諷刺,而是兄長的家產讓人羨慕,所以,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我很小受人欺侮。後來嫁人了,我嫁的人家卻是村裡最窮的一家,我的孩子和我小時侯的待遇就大不同,到底是教養的不同還是身份上有差異,我發現丈夫村裡的人喜歡以強壓弱,喜歡奉承,而我可能自小生長的環境不一樣,小時候就沒有養成那種拍馬屁的習慣,說話自然也直爽,丈夫村裡很多的壞習氣我一點也看不慣,他們這個村,比方,大人爭一點嘴,他們的小孩都會跟著大人去生你的氣,我發現他們的最大一個缺點不是講道理,而是根據條件好來定製權力,條件好的就有權力壓制你,不管對與錯,你得罪他們,就好象有種得罪大眾的感覺,沒有人出來說公道話,比方,我大兒子童年時,因家庭條件不好,我在外面說話沒力量,就連同孩子在外也遭欺侮,大人看人結幫拉派,那小孩子也學樣,曾一幫小孩老欺侮我兒,兒子回來訴說,我總說,惹不氣,你就躲著點,直到有一天,兒子回來捲起褲角說別人追著他去打,結果摔傷了,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我去了那小孩家也意於告訴那小孩的大人能講一下他的小孩下次不要找我兒子的麻煩,結果,那小孩的大人不但沒給好話,反倒說,你家孩子比我兒子年齡還大一點,他打不過,你還好意思來告狀,當時我一聽氣就上來了,我掃了他正在打的麻張說,你這話是怎麼說的呢?當時他火也上來了,抓住我就打,(他家在村裡是有點霸道的一家,用他的父親自己在外面吹牛逼的話說,村裡沒有人敢不聽他的話的。)後來,找村幹部調解,村幹部的話讓我是欲哭無淚呀,村幹部說,算了,打了就打了,已經過去了,況且,人家在打牌,你幹嘛去吵人家,這就是幹部的判斷結果,被打的當天下午,我去醫院照片花了三百多,村幹部處理讓我無法接受,後來經兄長的力量,才拿回那三百元的醫療費。村裡的小孩欺侮我兒子就當家常便飯,我記得有一次帶兒子上街買鞋子,兒子說要穿那種鞋後跟發光的波鞋,於是我賣了一雙給他,只穿出去兩天,第三天,我發現他跑回家躲在門角落裡,我放下正在洗的衣服來到門口邊問,怎麼啦?兒子說,村裡那些小孩又要打他,說要脫了他的鞋,也從那次後,兒子拒穿那雙波鞋。更可恨的是有次兒子和村裡小孩在一起玩,一個小孩坐在石頭上故意摔掉腳上的鞋,叫我兒子給他去撿幫他穿上,說不撿,他們合夥要打他,兒子又被嚇了回來,我問兒子怎麼回事?兒子告訴我情況,我問兒子,你撿了嗎?兒子說沒給他撿,他是故意把鞋摔掉的,我沒撿,怕打所以跑回來了,我說,兒子,好樣的,不要去撿,說完我就去找那孩子,結果他們都散了走了,我就找到他家,當年,孩子的爸媽在外面打工,是奶奶在家帶孫子,我就告訴他奶奶說這孩子故意摔掉鞋子讓我兒子去撿,當時他奶奶倒還給了一句暖心的話,走時,我告訴那孩子的奶奶說,奶奶你跟孩子說,他喜歡別人給他撿鞋子,那麼,你就告訴他,你說,我這個不起眼的嬸嬸幫他去撿,問他有多少錢一個月,我天天來幫他撿鞋子。這事就這樣解決了,不過,從那以後,兒子怕欺侮,每每放學回家就很少出門,當年我也喜歡打牌,但每逢假日怕兒子孤單一人在家,我也就常常在家陪兒子過星期天。

  • 2 # 畢節原創資訊

    小孩子的事,大人不要抬嘴,最好讓他自己處理,特別不要當著他的面喝斥打罵對方,應與對方大人交涉,共同教育各自的小孩。

  • 3 # 三城一郭

    只要孩子不受傷,家長就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或者孩子心理受傷,告訴媽媽自己的感受,說明孩子需要大人的調解和幫助。

    透過你的描述,看到的是孩子沒有反應,而大人心懷不平。

    處理大人之間的問題,就不要把小孩子的事情太過放大,必定會是有其他關係因素在其中,第一你們是什麼關係?第二你們為什麼要經常見面,還要帶孩子?第三不公平之處在哪裡?你為什麼不表達?

    如果不便表達,可以訓練你的孩子,有時候大人的眼光裡充滿敵意,在孩子眼中就是正常的玩耍,所以,只要孩子不受傷,就儘管鼓勵孩子自己去處理。

    如果,你實在看不下去,就可以很誠懇地說出來。最不行有句話這麼說:“惹不起還躲不起?”

    鼓勵你的孩子維護自己的權益,並且透過孩子的口結合實際來說,要比大人互相針對起作用。

    一位朋友家的男孩子,每次見面總是被另一個女孩子追趕著玩,抱、纏著,那個男孩很反感,一直向他媽媽訴苦,他的媽媽總是勸說孩子:“你大了,讓著妹妹點!”然後不管了。那男孩子一次跑在外面哭,沒有人理解孩子。一次我跟男孩的母親說了以後,讓她注意到對於孩子不要帶著大人的感情偏向來約束孩子,孩子本事無辜的,清潔的,大人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評判,去理解孩子。不一定非要一味地讓著其他孩子。

    有時候同理心換位思考一下,不帶任何針對的字眼,去調節孩子,相信哪個大人也不會無理到為了共同受益而無事生非。除非,你們之間有一種權屬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空腹喝酸奶會傷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