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然自利人陳全孝
-
2 # 心理諮詢師一嬋
哎,看到這個話題,真的為孩子們心痛,這怎麼能怪孩子們呢。
孩子們生活發展的幾個重要環境,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孩子們為什麼會越來越脆弱,暴躁或者說叛逆了呢?是因為他們處的這幾個環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啊。
以前的家庭環境是怎麼樣的呢,小孩子和家長一起做家務,做飯,其樂融融,沒有電視,娛樂又少,大人和小孩子在一起拉家長(chang),聽家長講他們及老一輩的故事,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成長,孩子學會分擔,承擔和理解。學校環境是怎麼樣的呢,基本沒有補課,下午4點多放學,沒有私立學校,大家戶口在哪裡就在哪裡讀書,家長和孩子都沒有競爭的焦慮,認真讀書就可以了,老師盡心盡責,學生學業退步或有思想問題,班主任都急的跑家裡來和家長交流,全心為孩子好,孩子學會感恩、思考。社會環境我理解有這兩方面,社會包容,扶老年人是絕對不用考慮後果的,孩子打架是很正常的,家長極少干預;另外孩子放學後,回到居住地,大家都在一個單位的孩子們就在院子裡玩各種遊戲,家長們也互相認識,家長一般也不干涉孩子玩樂,經常玩到回家吃飯的時間,在這樣的社會環境裡,孩子學會了包容、從容、從遊戲中學會了規則。三個環境相互補充,讓孩子的人格發展更健全。
現在這三個環境是什麼樣的呢,讀幼兒園,讀小學,家長就開始焦慮,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了家長對孩子學習的第一個標準,高標準,就帶來高消費,家長的壓力就轉化為對孩子的要求,對孩子的壓力;家庭裡面,家長看電視,玩手機,孩子在一邊做作業,有的家長守著孩子做作業,家長和孩子主要交流話題就圍繞作業和成績來進行,沒有更多的更廣闊的內容,孩子的家庭參與也少了,家務什麼通通不用管,一心只讀聖賢書,孩子們腦袋裡是讀書,作業,爸媽的要求。學校環境,公私立學校,拉開了教學質量的競爭,老師的工作不再主要是育人,更多的是考核指標,升學率,老師高度緊張抓學習,加強度、批進度,學習、作業是孩子的主要任務,一切圍繞成績來,學生生活相對枯燥而高壓,作業,讀書,老師的要求是孩子們在學校的主要內容。現在放學後的社會環境更是大變樣,小區小孩群體活動幾乎沒有了,因為孩子們回家要不做作業,要不就是上補習或特長班後再做作業,孩子可能連做夢都是作業,一天24小時,作業、學習、學習、作業,讓孩子高負荷單一的重複工作,就像機器一樣。這樣高速運轉,孩子在三個環境裡高度雷同,連一個可以躲避的空間都沒有。以前的暑假和寒假就只有作業,現在寒暑假也被作業和各種補習班佔滿,孩子們無處可避。機器高速運轉都容易出問題,何況是需要呵護成長的孩子。當孩子幾乎所有的時間被學習和學習類佔用時,從哪裡來發展他們的內心和健全的人格呢。
所以家長們要清晰的看一看,想一想,給孩子留出思考和發展個性的空間吧,讓孩子們多回歸大自然,多回歸集體遊戲,多和孩子一起散步聊天,一起做家務聊天,你會發現,孩子的人格發展會更好,學習也會更好。問題孩子相應也會減少。學生34%的問題率啊,是高速變革後多麼危險的一個數據,為孩子們心痛。
至於叛逆這個話題,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成年前有兩次叛逆,如果家長陪同孩子平穩度過叛逆期,孩子人格發展就會更好,如果在成年前,從來都是“乖孩子”,沒有出現過叛逆,那麼在他們成年後也會出現問題。
根據埃裡克森的發展八段論,第一次叛逆出現於兒童期(1.5~3歲),這一時期,兒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說話等。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怎樣堅持或放棄,也就是說兒童開始“有意志”地決定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這時候父母與子女的衝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個反抗期的出現,一方面父母必須承擔起控制兒童行為使之符合社會規範的任務,即養成良好的習慣,如訓練兒童大小便,使他們對骯髒的隨地大小便感到羞恥,訓練他們按時吃飯,節約糧食等;另一方面兒童開始了自主感,他們堅持自己的進食、排洩方式,所以訓練良好的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時孩子會反覆應用“我”、“我們”、“不”,“我要”來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決不能聽之任之、放任自流,這將不利於兒童的社會化。反之,若過分嚴厲,又會傷害兒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父母對兒童的保護或懲罰不當,兒童就會產生懷疑,並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問題,才有利於在兒童人格內部形成意志品質。
第二個叛逆期在青春期,青春期(12~18歲):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
一方面青少年本能衝動的高漲會帶來問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臨新的社會要求和社會的衝突而感到困擾和混亂。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會集體中所佔的情感位置。這一階段的危機是角色混亂。
“這種統一性的感覺也是一種不斷增強的自信心,一種在過去的經歷中形成的內在持續性和同一感(一個人心理上的自我)。如果這種自我感覺與一個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覺相稱,很明顯這將為一個人的生涯增添絢麗的色彩。”(埃裡克森,1963年)
埃裡克森把同一性危機理論用於解釋青少年對社會不滿和犯罪等社會問題上,他說:如果一個兒童感到他所處於的環境剝奪了他在未來發展中獲得自我同一性的種種可能性,他就將以令人吃驚的力量抵抗社會環境。在人類社會的叢林中,沒有同一性的感覺,就沒有自身的存在,所以,他寧做一個壞人,或乾脆死人般的活著,也不願做不倫不類的人,他自由地選擇這一切。
所以叛逆不是現在才有的,以前的孩子對家長要更多的理解,一方面是好事,另外一方面會發現哪些年代的孩子少了很多靈性、沒有現在的孩子那樣善於表達自我,家長要知道這些基本的發展規律,放平心態來面對孩子,多溝通,少指責陪伴孩子去度過叛逆期。
回覆列表
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家庭不足的因素而成。
解決的方法,要切合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加強教育。別無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