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錢錢他爹
-
2 # MengLongLiu
一.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二.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少的戰爭:明朝正徳12年(1506-1521),應州之戰(河北張家口),蒙古和明朝各出5萬人左右,最後,蒙古死亡16人,明朝死亡52人,合計68人;
三.對於這個問題,延伸下,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按年份依次:(單位:年,萬)
1.戰國的歷次戰爭之和,(451-221),1000;
2.三國,(184-280),3600-4000;
3.安史之亂,(755-763),1300;
4.蒙古征戰,13世紀,4000-6500;
5.明清戰爭,(1616-1662),2500;
6.川楚教亂,(1794-1804),1600;
7.陝甘回變,(1862-1877),800-1200;
8.太平天國和清,英法聯軍之戰,(1850-1872),2000;
9.俄國內戰,(1917-1922),500-900;
10.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2000;
11.第二次世界大戰,(1937-1945),7000-8500;
四.對於現在地球約70億人,未來的核戰爭,…………;
-
3 # 填哥嗑歷史
那肯定是列支敦斯登與義大利的戰爭了。戰爭死亡人數為-1人。沒錯,戰爭沒有任何傷亡,更加充滿喜劇的是,回來的時候列支敦斯登統計人數,發現多了一個人。
這麼充滿喜劇的戰爭是怎麼發生的呢?
原來,1866年,普魯士與奧地利發生一場戰爭。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普法戰爭。戰爭期間,普魯士與奧地利紛紛拉攏一些國家加入自己的陣營,以壯大自己的聲勢。當時只有2萬人口的列支敦斯登也被迫派出80人參加奧地利的陣營。別看這80人,相對這個兩萬人口的國家來說,比例可不少了。而由於長期被奧地利欺壓,當時的義大利加入了普魯士陣營。這樣,義大利的軍隊跟列支敦斯登幹上了。
順便說說義大利軍隊,那“熱愛和平”可是出了名的。能夠因為大批的彈藥箱敲不開就舉手投降的,曾經創下一舉幹掉自己將軍座機的軍隊,那戰鬥水平可以說可想而知了。
而可能因為同處於南歐,有相同基因的原因吧,列支敦斯登的軍隊也是非常“熱愛和平”的。再加上他們是來打醬油的,人家主角是普魯士與奧地利啊。所以,兩支“對峙”的軍隊根本就沒有打過仗。頂多就有人來視察的時候對空開幾槍,以表示自己有開槍而已。而平時的時候,兩軍舉行個聯誼會啊,啤酒會啊什麼的,聯絡一下感情,倒是經常發生的。
就這樣,戰爭的結果,雙方都沒有傷亡。回來檢查一下,列支敦斯登還多回來了一個人。一場戰爭的結果使得列支敦斯登這個人口小國多了一個人,這也不錯了。
這個人是怎麼來的呢?原來,在撤軍的時候,列支敦斯登的軍隊發現有一個義大利士兵掉隊了。這也不讓人意外,畢竟這是一個能夠光榮的打下自己將軍的國家的軍隊。這該怎麼辦?列支敦斯登計程車兵不忍心看著這個義大利士兵自生自滅,就把他帶回來了。對待自己“敵國”計程車兵這樣熱情,除了列支敦斯登之外,也沒誰了。
不過跟這兩對歡喜冤家不同,真正的主角,普魯士與奧地利在薩多瓦和柯尼希格雷茨舉行大規模決戰雙方的傷亡總共約10萬人以上。跟列支敦斯登與義大利的戰爭可謂天壤之別啊!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死亡最少的戰爭當然是只有一個,還問有哪些。歷史上王朝總是在戰爭後被更替,從古到今大大小小的戰爭可以說數不勝數。但是卻有一場戰爭死亡人數最少,也是歷史上最最奇葩的戰爭。這場戰爭就是發生在明武宗正德十二年的應州大捷。 明武宗想必大家並不陌生,他老爹就是明朝第一暖男皇帝朱佑樘。朱佑樘可以說是中國曆代皇帝中最痴情的。他一生只娶了一個皇后張皇后,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夭折了,另外一個就是明武宗朱厚照。史官們對於朱厚照好像印象不太好,大體對武宗的評價都是差評。明武宗在位期間,誅劉謹,平定安化王,寧王叛亂,大敗蒙古小王子(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應州大捷),賑災免賦稅,一樁樁大事都說明明武宗確實在文治武功都有不凡的成就。自從大明建國以來,和蒙古之間的大大小小的摩擦就從沒有間斷過。蒙古是遊牧民族,不像中原物產豐富,一遇到氣候不好,就沒飯吃。沒飯吃的話就只能伸手向鄰居大明搶。蒙古叩邊搶人搶東西可以說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可是在正德十二年,蒙古小王子依慣例來大明搶點東西回去的時候,運氣不好遇到了大明自封大將軍的朱厚照。大明皇帝在紫禁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也是無聊的很,看到有強盜來搶劫,自己正好有點事情幹了。大將軍皇帝朱厚照立馬就招呼手下去給自己把兵點齊了,自己要御駕親征。兵將點齊了,朱厚照帶了六七萬兵,而蒙古小王子比較吃虧只帶了五萬兵。雙方總兵力超過十萬。仇人相見是分外眼紅,更何況蒙古和大明是世仇。兩軍那是殺得昏天暗地,日月無光。整整大戰了五天五夜,最後蒙古小王子因為人數吃虧不敵大明敗逃回大草原。吃瓜群眾這下肯定要想了,十多萬大軍,兵馬互相踩踏都至少要死千八百,更何況互毆五天,應該要血流成河,屍橫遍野才對。可是歷史跟我們開了一個玩笑,這場十萬兵馬大戰最後統計出來的死亡居然是68個人,你沒看錯,68個人,一個不多一個不少!蒙古方面死了16個,大明死了52。應州大捷後,蒙古數十年不敢進犯大明邊境,可以說是以最小的損失獲得最大的邊境安寧。而我們英明神武的大將軍皇帝朱厚照在這場戰爭中死的16個蒙古小兵,居然有一個是他殺的,可見他還是身先士卒。明武宗一生不願受約束,隨自己的意願做事。荒唐事做了不少,正經事也做了很多,最終卻在正德十六年染疾去世了,年僅三十一歲。應州大捷在歷史上也被作為笑談一直傳下來,但是有極大可能是史官刻意抹黑,或則後來的清朝統治者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