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玉小王33

    謝邀,明末因為大明政權各項苛捐雜稅過於繁多,老百姓是痛恨朝廷的,但是不代表他們歡迎滿清政權,當時推翻大明政權的是李自成的大順,李自成採取了謀士李巖的計策收買民心,有歌謠為證:“家家戶戶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所以民眾幫著李自成倒戈一擊是有可能的,幫滿清是不可能的,滿清入關後正是因為老百姓們不接受外族的統治,才大肆屠殺漢人的,如果人人都是順民就不會死那麼多人了。

  • 2 # boulder1

    這個問題很複雜,但也很簡單!

    一是明末李自成大規模農民起義不僅使得明朝滅亡,而且也導致民間民不聊生。與其同時,四川還有張獻忠等農民起義。其時,民間期盼安定之心兀起。尤其是明朝的一些官員也期望明哲保身,很少願意再為明朝誓忠,大量的明朝官員投降了清軍。

    二是在這種民不聊生的局勢下,也沒有一個能夠“一呼百應”的領袖人物出來。雖然在清軍不斷南下的過程中,南明小朝廷始終在抵抗,但其勢越來越弱,已經沒有力量激起老百姓的響應了。

    三是即使有抵抗也已經不再是為了維護明朝統治了。比如持續八十一日的“江陰之戰”,起因只是為了反抗多爾袞強行推行的“剃髮令”。雖然後來其首領閻應元等人也打出了“大明中興”的旗號,但其實質並不具備“反清復明”的性質,充其量也只是“鄉民自保”而已。所以,沒有太大的影響。

    總之,明末的時候氣數已盡,無論老百姓還是朝廷官員,大多數都已經沒有再為“大明”而戰的心願了。所以,史可法在揚州也只能抵抗一日(1645年4月24日清軍攻城,25日即破城),即被破城,累帶上了揚州幾十萬的老百姓慘遭屠殺,謂為“揚州十日”!

  • 3 # 金蟬子98

    建議先看看《白門柳》,當時南明當政、主政的文人集團不事抵抗反而還在內部傾軋,所謂的文人相輕,無過於此!

    崇禎自縊於萬歲山,其他龍子龍孫要麼被農民軍殺死,要麼被割據勢力互相扶持、相互攻佔殺死;當時儒家、程朱理學的理念深入人心,名不正則言不順,都想先佔據一個名分、道義的正統地位,所以有可能繼統大業的繼承人想的是攘外必先安內,先把自己的競爭者殺死,不同的割據勢力擁立不同的朱氏子孫;當掌權者想的不是團結一致、抵抗外敵的時候,朝廷只是掌權者的朝廷,與平民無關。

    在明朝時期,還沒有國家或者家國概念,仍是一家之朝廷、一家之天下(顧炎武只是首提“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這個概念並未變成主流意識),士人集團與平民階層的區別仍然很大,所謂的忠君思想僅限於士人集團。對於老百姓來說,朝廷姓朱還是姓清,對他們來說區別不大,尤其是滿清在前期處於蓬勃發展的上升階段,相對於腐敗的明朝來說,老百姓反而希望換個朝廷看看。

    毛主席在《論持久戰》裡看的很透,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國家的根本在於發動群眾,而封建時期的所謂君主,為了擔心農民反抗,一直施行的是愚民政策,所以關鍵時期,不可能指望底層群眾。

  • 4 # 夜談青史

    1、階級矛盾大於民族矛盾

    管子曾說“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而當時明朝政府腐敗無能,加上邊境戰火不斷,造成社會動盪不安,百姓民不聊生。

    在這種情況下,本來就起義軍不斷,官府也在不斷圍剿。而當時的軍隊什麼德行你們也知道,那是真的叫“匪過如梳,兵過如篦”啊。

    如果是本土軍隊到還好些,顧及點鄉土情,但如果是客軍作戰,什麼殺良冒功都是小意思。(當然我不是說所有軍隊都這樣,只是部分)

    在這種情況下,你讓老百姓怎麼幫助明軍?還不如換個統治者,反正日子也照樣過,這就是當時老百姓真實的內心寫照,總的來說就是不得民心。

    不要說老百姓沒幫助過明軍,在北京保衛戰的時候,北京郊外的老百姓可是和明軍同心協力的趕走了瓦剌大軍。

    2、民族意識尚未覺醒

    民族意識一直要到近代鴉片戰爭後才產生,之前是沒有這個概念的。在老百姓看來,換不換統治者對他們來說都是一樣的,說不定換一個日子還能過得更好。

    至於滿清在當時明人看來根本就是蠻夷,上不了檯面,更別說讓他們當統治者了,誰都沒想到後面滿清竟然能入主中原,可惜那是已經無力迴天了。

    而且之前又有蒙元統治的先例,來個滿清又有什麼關係,敢於反抗的漢族精英被屠殺殆盡,剩下的自然只能乖乖合作了。

    3、歷史週期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統一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這麼長的時間,明朝政府早已經腐朽不堪,到了後期就已經積重難返了,只能夠砸碎它建立新的國家機器。

    而且明末政府已經爛透了,官員們只顧著自身利益,將民族大義都扔到一邊,這讓老百姓還怎麼對明朝抱有希望。

    像張居正這樣歷史上有名的改革家也只夠為其續命,普通的老百姓又怎麼幫助呢?

  • 5 # 三橫兩豎的毛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難道不是軍民一心嘛?

    從根本上說,滿清之所以能行戰勝明朝,是因為明代末期絕大多數的明庭官僚和士人已經蛻化到了一個驚人的程度。長期以來關係網,依賴結黨營私,依賴貪腐構成的穩定僵化的利益圈層取代了國家任選賢能的淘汰機制。上行下效的官吏結構,官行不正,吏自然就不行,當龐大數量的吏階層全面腐化後又綁架了官階層徹底瓦解了他們的自我約束自我代謝的能力。

    明朝的錯誤,就是重複了宋的滅亡,過分信賴士人階層的自我約束和代謝能力,優秀計程車人代表,被腐化計程車人下黑手坑死後,中央皇權為了一時穩定又無法伸張正義,沒有斷腕之心,絕地求生之勇。

    明代後期的皇帝在知識上沒有做好管理國家的最基礎的準備,那些士人老師有意識的灌輸了大量無用的知識給皇族,以來保障士人階層的集體利益,士人階層把知識當成了自己獨有的利益工具,十分的可惡。對於國家來說恐懼和快樂都是必要的,只給下層恐懼,只給上層快樂,中層疏於管理,最後導致邊境的叛軍做大,一發不可收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玉米現在好賣嗎?什麼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