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十加
-
2 # 娛樂代號916
首先謝謝邀請,喜歡南韓電影的小夥伴都應該知道這樣一部神作,堅持看完的朋友對它的評價是這樣的:“史上最好看的南韓電影” “毫無破綻的完美電影” “這樣的影片,放眼中國,無一導演有實力拍出。” “看過這個片子,中國電影真的可以回家休息了。” “在一流的商業技法中又能載入沉痛的集體反思,這也是南韓電影崛起並在亞洲稱雄的重要原因之一” ……
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猜出來了就是這部由奉俊昊執導,宋康昊、金相慶、樸海日等人主演的《殺人回憶》。
終於上個月的某一天堅持看到了最後,觀影是見仁見智的,每人的角度和體會都不會一樣,不過至少可以肯定一點,這確實是部難得的經典佳片。
影片開始20分鐘,秉承經典韓片風格,確實節奏緩慢,用悠揚的音樂把人們帶回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故事背景中,閒適的田間風光,大片金黃的稻田,細膩的不厭其煩的場景描寫,看的讓人昏昏欲睡......
過了20分鐘之後,影片節奏開始加快,雨夜被害的紅衣女子、女子學校的神秘傳說、電臺播放的悲傷情歌、匿名的點歌人……姦殺案件終於有線索可循,證據環環相扣,剝絲抽繭步步接近真相。觀眾的呼吸已經被導演控制,讓所有人確鑿不疑地相信那個英俊的點歌人就是兇手,
然而,影片結尾,案情急轉直下,高明的導演掌握了觀眾此時緊張、壓抑的情緒,使出一招讓情節跌宕起伏,使所有人從守得雲開見月明的希望中,又重重地跌入到沉寂的絕望之谷裡,他竟然還不是真兇。此時觀眾和這兩個辦案民警是一樣的絕望。
在影片的最後十分鐘,十七年之後,昔日辦案的警官又重回到第一次兇案的現場,從一個天真的女童口中得知,兇手不久前來過此地,再繼續追問,答案讓所有人都為之絕望——這變態殺人犯個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兇手就在每天與我們擦肩而過的普通人之中,人人都有可能。
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人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總有一些真相註定無法大白於天下,被黑暗吞沒。如同那個片中經常出現的火車隧道,黑暗冗長,誰也看不到盡頭是什麼。
-
3 # 了不迪
影史上有很多電影導演的風格都讓人昏昏欲睡,而且它們還各有各的“悶點”,特別是像法國新浪潮電影時期的總體風格,在影迷看來可能充滿了觀影樂趣,但是對於普通觀眾來說,看那幾個導演(比如戈達爾、埃裡克·侯麥等等)的作品絕對是如坐針氈。
不過就我個人的觀影體驗來說,有一些悶片導演的作品是一開始覺得悶,後來越看越喜歡的。還有一些是一開始覺得悶,後來也一直不太的。
現在最喜歡的導演裡吉姆·賈木許的電影就屬於前者,一開始看他的作品,比如《天堂陌影》、《神秘列車》等等,感覺到的是一種濃烈的“無聊感”,還帶著一些“冷幽默”的色彩。它的電影散發出的氛圍有點像爵士樂中的“即興演奏”橋段,主人公通常是幾個沒有來處,沒有歸路的“浪人”,或者是那些看似在某處不期而遇,然後開始了一段漫無目的的旅程,旅程結束,劇中人也各奔西東了。
這樣的一種“虛無感”也造就了賈木許電影獨特的氣質,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早期的一些電影會很容易讓人“發睏”,但他的電影裡的這種“無聊”也正是吸引我的原因,因為賈木許的電影很多時候是一種情緒和氛圍的擴充套件,他的影像魅力也正在於隨性。人與人之間的際遇、關係正是在看似平淡的日常中發展變化,而且那種悠然慵懶的藍調氛圍也讓影像蒙上了一層浪漫主義的色彩。
看看他後面的作品,比如《唯愛永生》,誰會想到他能把吸血鬼的傳說,也拍成了兩個對世界感到厭倦,喜歡窩在陰暗的閣樓裡讀詩做音樂的文藝CP呢?他認為“既然人生都沒有具體的情節,那為什麼電影就必須有呢?”轉念一想,這麼說也沒錯啊。
還有一位比較喜歡的悶片製造者是芬蘭的“冷麵笑匠”阿基·考里斯馬基,他的作品專注於描述社會底層的生活,代表作有《火柴廠女工》、《我僱了一個合約殺手》等等,而且他的鏡頭語言是一種極端的“極簡主義”,他的很多作品甚至從開場到前幾分鐘,是沒有一句臺詞的,整個故事只通過畫面背景、人物活動、音效來推進,比如《火柴廠女工》中,開頭3分鐘表現女工日常流水線一般的生活,就透過機器的轟鳴聲,女工冷漠的表情和動作、極簡畫面中單調的大片色塊來展現,沒有任何臺詞。但是這樣的風格,初次觀影的觀眾也會不太適應。不過阿基的電影裡那種“冷幽默”,能讓你在看似幽默的情節中體會底層生活的不幸和悲涼,是一個非常有人文關懷精神的導演。他的電影構圖也非常考究,也有一種很高階的“無聊”感。
所以我個人喜歡的是這種冷幽默+百無聊賴感的悶片,喜歡一些鬼才導演,但一些更正統的經典,比如安東尼奧尼、英格瑪·伯格曼、維姆·文德斯、侯孝賢的電影,我個人就不是特別感冒,感覺看他們的電影必須要抱著一本電影史話研究,才能看出影片中的深意,可能得再上點年紀才能真正看懂這種電影吧,記得第一次看安東尼奧尼的《紅色沙漠》,睡過去了三四回,現在還不敢枉然評論。
回覆列表
情書
這部多次被電影雜誌推薦,號稱文藝片鼻祖的電影,我嘗試過兩次,但是都睡著了。
剛開始起念頭想看這部電影是因為在網上看到了柏原崇的這張照片。
青澀的少年在Sunny下看書的樣子,多麼美好的畫面。
整部電影的畫面都保持了美好這個基調。
片中很多畫面都適合截屏當桌面,當然這也是文藝片的一個必備條件。
電影的臺詞、風格整體太過柔和,對於我這種沒耐心的人,確實是分分鐘催眠。
其實到現在我都不算是真正的看完了這部電影,只是看了劇情的簡介,看了電影圖解,看了其中幾個精彩的片段。
但是這部電影在我心中依然是當之無愧的經典文藝片電影。
柏原崇也是我心中那個永遠青澀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