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職場說媒

    其實,在清朝時期的婢女或稱丫頭的價格,乾隆年間有記載,用25兩銀子買了鄭榮同妻劉氏、婿高受兒、女二妞四口為奴。也就是說花了25兩銀子買了四個人來作為奴僕,平均每個奴僕6.25兩,這是在大興縣發生的,並非一般的僕人,而是直接買來終生為奴。

    漂亮有才華,價格自然就高。反之,則低。

    不過每個地方的僕人價格不同,僕人也分等級,就好比現在的保姆,有職業能力強的,長得好看的,在古代也是如此,有學者曾經統計過,翻閱記載,大致得出不同地區、長相、技能的僕人的價格。

    貧窮地區的僕人:幾百文錢至十數貫不等,都是銅錢,相比上面說的6兩多簡直天壤地別,如果還沒有概念,即可理解為在饑荒年時,半袋大米就可以換得一僕人。

    富裕地區的僕人:2-5兩,這些僕人一是受到地區的影響,還有就是他們有相應的要求,必須會清掃、搬挪、傳訊、伺候等。

    普通全灶:10-15兩白銀,除了上面的要求,還必須會做菜燒飯,尤其是當地的主食,長相也有一定的要求;

    才華橫溢的僕人:30兩白銀以上,多的可達數百兩,一般都是根據他們的才藝,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價格自然高。

    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總有出手大方或者愛慕之人為一些婢女贖身,動不動就說一百兩,其實清朝僕人要贖身,這其中的價格也並未有記載,況且每個時期也不同,最主要是根據僕人的價值,就和上面所說的,才華橫溢的僕人,尤其是婢女,她們的贖身價格自然是最高的。

  • 2 # 小零史

    滿清入關後,為了得到官僚鄉紳的支援,將奴婢制度當成一種權利給予了他們。

    康熙二十年制定了官員攜帶奴婢的數量:外任官員除攜帶兄弟妻子外,漢督、撫準帶家人五十人;藩、泉準帶四十人;道、府準帶三十人;同、通、州、縣準帶二十人; 州同以下雜職準帶十人:婦人亦不得過此,廚役等不在此數。旗員外官蓄養家人,準照此例倍。

    《清代奴婢制度》

    其實,蓄奴最多的還是當屬貴族鄉紳豪門大地主,當時蓄奴是一種實力的象徵,大家都踴躍蓄奴,尤其是趁著天災人禍,更是打壓價格大量蓄奴。

    雍正九年:一名年輕婢女的為16兩。按照大米來換算,15兩可購買2250斤大米。因過去種植原因,大米價格偏貴,可換算價格約為15-25元。

    雍正二十一年:一家四口的價格15兩。

  • 3 # 老龍亭拉麵

    我還專門做過一次換算,大概一兩銀大概在5000元左右,買一個侍女,其實也要看年齡,就跟買貓狗一樣,越大越不值錢。8-14歲之間大概在20兩左右,也就是十幾萬左右。懂一點字的,讀過書的,或者有一些技能的會貴一些。遇到亂世,人就不值錢了,五兩,8兩也能買下相當不錯的。要注意,人跟貓狗也一樣,會出現逃跑的風險,所以小一點的比較好管。但是市面上也有把4,5歲小孩拿出來賣的,這就要注意,年齡偏小的孩子,容易多病,所以8-14歲是適合的。

  • 4 # 金兔歷史

    清朝的丫鬟,除了皇宮和王府的丫鬟主要用到包衣外,富貴人家用到的丫鬟基本都屬於戶下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家奴。

    包衣和戶下人都是家奴。不同的是,包衣在法律上屬於“正身人”、“正戶”,身份地位和享有權利和平民都是一樣的,而家奴在法律上只能附庸在主人的戶籍之下,稱之為戶下人或者“附戶”。

    而不同的婢女的價格都是不同的。

    一般在主人身邊伺候的婢女,她們價格會比較高;如果是每天負責灑掃庭院、搬東西等基礎體力活,其價格就會比較低。

    有的婢女按個計價,有的婢女則按“撥”計價,如果是按“撥”計價,可能一撥有十幾個婢女甚至幾十個婢女,然後才給幾十兩銀子,買過來也只是做最基礎的體力活。

    從記載來看,不同“品質”的婢女價格都是不同的,其具體的買賣價格如下:

    1.貧困地區的粗使婢女

    其價格在數百文至十數貫銅錢之間,如果是饑荒年,只需要半袋米就換一個婢女。

    2.富庶地區的粗使婢女

    其價格在二到五兩白銀之間,她們主要負責清掃、搬挪、傳訊、伺候等工作。

    3.普通全灶

    其價格在數兩至十幾兩銀子之間,是負責做飯的婢女,基本的菜品和主食都會做,其長相要求不高,看了不會吐就好了。

    4.頂尖全灶

    其價格一般是三十兩白銀。她們的廚藝會更高,會做各種菜品和主食,長相上乘。

    5.才藝丫鬟

    根據曲藝手段和長相協議定價,一般的價格在數十兩到數百兩銀子之間。

    6.絕品婢女、揚州瘦馬

    這部分婢女提供各種高階服務,擁有非常頂級的美貌,其價格往往是數百兩甚至是數千兩白銀,一般就是在主人身邊伺候。

    事實上,清朝“買人”倒不是很貴。

    例如清朝《逃人律》記載: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二月……用身價銀二十五兩,白契買得大興縣民人鄭榮同妻劉氏、婿高受兒、女二妞四口為奴。”

    可以看到,一家四口身價才25兩白銀,平均下來,每個人才值六兩多銀子。

    再比如清初的《醒世姻緣轉》,裡面也有買賣婢女的故事,一個叫沈善樂的裁縫,把自己11歲的女兒賣了,價格是五兩銀子。

    清朝不同時期白銀的購買力都不同,按照購買力摺合成人民幣計算,一兩銀子大概在兩百元左右,也就是說,當時買一個普通婢女只需要一千多元人民幣。

    婢女看起來似乎很便宜?其實在古代,絕大多數家庭都是沒錢的,能吃飽喝足穿暖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在普通百姓看來,與其買個婢女,倒不如僱個長工或者買騾馬。

    所以清朝的婢女確實很便宜,只是買得起的平民百姓不多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英雄能克諾克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