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朝陽阿力

    光緒是慈禧的妹妹所生。同治皇帝是慈禧所生。同治十九歲就死了,沒留下一男半女。所以,慈禧決定把妹妹與奕譞所生的兒子推上皇位,慈禧繼續垂簾聽政,把持朝政。

  • 2 # 西山講歷史

    選皇帝,有一條繼承原則就是“兄終弟及”,就是哥哥無後弟弟就可以上位,這個在清朝的繼承法理上是說的通的,這是光緒能被選成皇帝的法理基礎。

    同治皇帝病重的時候,因為他沒有孩子,所以朝中的大臣就在考慮選誰繼承帝位。按道理應該選擇比同治低一輩的愛新覺羅近親來做這個皇帝,就是愛新覺羅家溥字輩的人,但是要是這麼做,慈禧就會從太后變成太皇太后。

    升級為太皇太后,表面上看起來慈禧升級了,可是這麼做慈禧就不能再垂簾聽政,按照法理她要把權力交給新任太后,這是慈禧絕對不能允許的,所以慈禧不能選溥字輩的人,只能選和同治皇帝同一輩的人,這樣才能保證慈禧的權力不會丟失。

    順著這條思路去尋找,用“兄終弟及”這個法理找繼承人的話,當時最有資格繼承帝位的一個是恭親王奕訢的兒子載澄,另一個就是醇親王奕譞的兒子載湉。恭親王大家都知道,能力強,和西方列強的關係也很好,還是慈禧政變的合夥人,如果選了他的兒子當皇帝,恭親王勢必會插手朝政,這對慈禧是赤裸裸的威脅,而且載澄年紀也比較大,不好操縱。

    而醇親王奕譞的兒子載湉當時只有四歲,醇親王奕譞本人比較窩囊,沒什麼本事,載湉的母親正好也是慈禧的親妹妹,載湉算是慈禧的親外甥,有這麼多重關係在,立載湉為皇帝簡直可以完美讓慈禧繼續自己的垂簾聽政之路。

    就這樣,慈禧把4歲載湉推上了帝位,成為了悲劇的光緒皇帝。

  • 3 # 農民工歪說古今

    同治十三年,清穆宗(同治帝)載淳因患天花病逝,年僅虛二十歲。關於清穆宗的死,野史裡有關於其患梅毒身亡的傳聞,這裡我們就不去糾結了,反正清穆宗死了,而且沒有留下一個兒子!關於清穆宗沒有兒子的問題,野史裡同樣有“慈禧殺孫”的傳聞,這裡我們也不去糾結了,總之清穆宗死後確實沒有兒子來繼承皇位!

    那麼,問題就來了!清穆宗已經絕嗣,由誰繼承皇位呢?按照常理,皇帝絕嗣,通常會選擇近支的親侄子過繼為嗣子,然後繼承皇位。但是,這條路根本行不通。因為清穆宗是清文宗(咸豐帝)奕詝唯一活到成年的兒子,他根本沒有親兄弟,更別說親侄子了!那麼,叔伯兄弟的兒子呢?同樣沒有!清文宗兄弟七人,大哥隱志郡王奕緯無子,二哥順和郡王奕綱和三哥慧質郡王奕繼早夭,五弟惇勤親王奕誴已經過繼小宗旁支而且彼時他的孫子還沒有出生,六弟恭忠親王奕訢和七弟醇賢親王奕譞的孫子彼時也都還沒有出生。換句話說,彼時清穆宗不僅沒有兒子、沒有親侄子,連血緣較近的堂侄都沒有!要選溥字輩繼承皇位,血緣最近的也只能在清宣宗(道光帝)旻寧的幾位弟弟家選!別說是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不答應,就連清穆宗那些叔叔們也不會答應!連一向不摻和政事的惇勤親王奕誴都公開站出來反對立溥字輩,情況可想而知,恭忠親王奕訢和醇賢親王奕譞雖然沒說話,內心想必也是非常不樂意的!

    為什麼兩宮皇太后和近支宗室都不願意立溥字輩呢?他們相互之間可是有矛盾的,為什麼竟能如此一致?原因很簡單。對於兩宮皇太后而言,立溥字輩,她們便不再是皇太后,而是太皇太后,清穆宗的皇后、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作為皇太后,與慈安、慈禧爭權幾乎是必然的。這還只是一個方面,如果那位溥字輩再想學一學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那糟心的事就更多了!與其如此,倒不如不立溥字輩。對於清穆宗的叔叔們而言,立清宣宗幾位弟弟的後代,與他們的血緣太疏遠了,一旦即位,他們這些名義上的“叔祖父”算什麼?人家親生父親那一支才是真正的“近支”,他們這些所謂“近支”反倒是變成了“遠支”,雖然名義上他們仍然更“近支”一些。血緣的疏遠就意味著利益的減損,他們自然不願意。而立近支的載字輩,不僅這位載字輩的親生父親會獲得巨大的利益,對於清穆宗其他叔叔而言,與清穆宗當皇帝沒有任何區別,他們自然更加願意,不是嗎?同時,對於慈安和慈禧而言,立載字輩,她們仍然是皇太后,仍然可以名正言順“替皇帝做主”!

    於是,兩宮皇太后和與自身矛盾衝突不斷的小叔子們一拍即合,達成了難得的一致,徹底否決了溥字輩的皇位繼承權。但是,載字輩的近支宗室也不止一個啊,立誰呢?奕誴已經過繼給小宗旁支了,他家自然不能入選,而這也是他敢公開站出來反對立溥字輩的原因所在。那麼,彼時已經出生且沒有夭折的載字輩近支宗室,就只剩奕訢的兒子載澄、載瀅和奕譞的兒子載湉了。奕訢在“祺祥政變”之後出任議政王、領班軍機大臣,與慈禧一直處於權利鬥爭狀態。因為慈禧的勢力越來越強,慈安事實上與奕訢私下形成了默契,著名的“安德海事件”實際上就是雙方博弈的結果。慈安加奕訢,本來就已經讓慈禧非常忌憚了,再讓奕訢的兒子成為皇帝,無異於是在給奕訢一方加碼,對於慈禧來說是巨大的威脅,她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同意的。相反,奕譞的兒子載湉不僅是清文宗的侄子,而且還是慈禧的姨外甥(也作姨侄),載湉的生母是慈禧的親妹妹。更重要的原因是,奕譞這個人是出了名的明哲保身,不會對慈禧構成實質性的威脅。對於奕誴而言,無論是奕訢的兒子還是奕譞的兒子當皇帝,都是親侄子、沒有任何區別,他不會攪進來。而奕譞雖然表面上不願意,實際上內心還是願意的,他更加不可能激烈反對。因此,即便奕訢不樂意,也不便公開反對。而且,他的兒子也在備選之列,出於避嫌,他也不宜公開發表意見。

    最終,在一系列權力鬥爭與妥協之後,載湉入選,被過繼給清文宗為嗣子,以“兄終弟及”的形式繼承了皇位,是為清德宗(光緒帝)。由於清德宗即位時年紀尚幼,兩宮太后順理成章繼續掌握實權。光緒七年,慈安去世,奕訢失去了重要的盟友和支援,實力日漸衰退。慈禧藉機刻意拔高畫質德宗生父奕譞的地位,以抗衡奕訢。最終於光緒十年,用老實、聽話的奕譞換下了“刺兒頭”奕訢,史稱“甲申易樞”。自此,慈禧獨掌乾坤,成為了清王朝事實上的“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p介面和usb-c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