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甜不過苦的酸
-
2 # 雲端望月影
從語系來講,北韓語,南韓語,日語是同一語系,粘著語,字母只能表音,沒有漢字做表意部分,會很難受。
韓語和北韓語是人為強制去除了漢字的影響,但是南韓現在也不能完全脫離漢字,人名照樣用漢字標示,不然非常容易混淆。北韓半島出現什麼大王創造的正音字母之前,完全使用漢字,不然怎麼學習儒家典籍?
至於日語,在假名出現之前,漢字也是唯一的文字。日本近代也有過取消漢字的想法,不過被制止住了,因為僅靠假名會產生很大的混亂,僅姓氏這塊就能把人折磨死
-
3 # 山城的子民
那是因為南韓北韓廢除了漢字,但是漢語對它們的影響仍然停留在了他們嘴裡,如果你會閩南語,你就會發現韓語和閩南語很多詞彙發音相似,這是為什麼?因為它們來自古漢語,尤其是中古漢語,另外日語也是一樣,日語漢字的發音有漢音、唐音、吳音等,尤其是吳音,這也是為什麼總有人覺得江浙滬一帶的方言像日語,那是因為這些地區講吳語,而日語當中很多漢字音正是來源於中古吳語。
-
4 # 馮瑋
首先不得不指出的是,南韓依然保留了一些漢字。例如,南韓最主要的兩張報紙《北韓日報》和《東亞日報》,報名就是漢字。南韓和北韓使用的“拼音文字”叫“諺文”,源於15世紀李氏北韓國王世宗命令完成的《訓民正音》。在此之前,使用的是漢字。例如,規模龐大的《北韓王朝實錄》就是全部用漢字寫成的,任何不懂韓文的漢人都能讀懂。
日本獨有的表音文字“假名”是在借鑑漢字的基礎上形成的。所謂“假名”就是相對於“真名”即漢字而言的。“假”是“借用”的意思,“名”是字的意思。至於說日語保留了很多漢字,是因為漢字作為“表意文字”,有兩個很明顯的特徵,一是語序非常重要。同樣三個字,“她愛我”和“我愛她”,意思截然不同。二是同音字很多,例如,“教授”現在常被寫成“叫獸”,就是因為這兩個字同音。
日本“假名”的出現,反映了日本試圖削弱中國文化影響的一種傾向。近代以後,這種傾向日趨明顯。1886年,小島一騰發表了《日本新字》,率先提出了“漢字全廢論”。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日本人強調漢字必須保留,不可廢棄。例如,著名宗教學者井上圓了提出,“吾國民之道德,無疑以忠孝為基礎。此忠孝之概念不獨以語聲保存於吾等精神之中,而且與其文字之形一起,因在頭腦中留下印象而存在”。這種觀點,擁躉甚眾。因為,日本的民族性,就是誰好就向誰學。日本諾貝爾經濟學獎提名獎獲得者森島通夫上世紀80年代寫過一本書,叫《日本為什麼成功》。他將日本的成功歸因於一個公式:東方道德+西方技術,事實上也反映井上圓了的觀點。
文字既是文化的“基因”,也是文化的“載體”。當今日本雖然保留了很多漢字,但是,儘量不使用漢字而代之以用片假名錶達的“外來語”,已成為日本社會的基本趨向。例如,“百貨店”被デパート(department store的縮略表達),“落下傘”被パラシュート(parachute)取代,就反映了這種趨向。說到底,日本保留漢字的主要原因,同日本人願意在多大程度上“脫亞入歐”,有直接關聯。正如德國著名哲學家、語言學家洪堡的“語言世界觀”理論所指出的,一個民族的語言文字,反映了該民族對世界的認識。
-
5 # 元龍解局
咱們都知道,在古代,無論是北韓半島還是日本都深刻的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他們的語言體系也在很多方面借鑑了中國漢字的使用習慣。以北韓半島為例,在北韓王朝第四代國王世宗大王之前,北韓半島沒有自己的文字,寫的時候用的是中國古代漢語,發音的時候用的是本國語言(韓語)。
咱們都知道,中國古代的繁體字非常的複雜,華人掌握起來都很難,更別提外華人了。當時,如此複雜的漢字只有古北韓的達官貴族們才有條件去學習和掌握,普通的百姓只會說,並不會寫,接近於文盲。沒有自己的一套語言體系,對於文化交流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1443年的時候,世宗大王聚集了一大批北韓王朝的學者,創造了適合標記韓語語音的文字體系,這套體系被稱為“訓民正音”,從字面意思上也能看出,這套文字體系創立的初衷是教百姓說正確的字音。
世宗大王創立的“訓民正音”是相對比較科學的“人造語”。有了自己的文字體系,他們本國的語言開始迅速的普及,漸漸的中國的漢字使用的人也就越來越少了。不過,歷史上北韓半島一直是寫漢字的,所以直到現在,漢語也是他們在學校必修的一門語言,無論是南韓還是北韓,很多人都認識並且會寫漢字,不過他們會的是繁體字,而發音用的是韓語(北韓語)的發音形式。
回覆列表
日本曾經做了一個測試:漢字是否會影響日本人的理解能力,如果影響就取消漢字!結果:不影響,不但不影響,而且有利於聽說讀寫。所以就保留了下來。
南韓曾經是沒有文字的,為了擺脫中國的影響,創造出了文字,在南韓的古文獻中,幾乎都是漢字!近來,南韓部分人士呼籲恢復漢字的呼聲越來越高,只不過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實施罷了!
我個人是不希望南韓恢復漢字的,要不然以後南韓人就會說:漢字是我們創造的!那多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