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菠菜的水手
-
2 # 年代君的新格物小站
藝嶼EYESVOT |人類簡史
看完細思極恐ing
人類曾經以採集狩獵為生,根本不會特別對植物的生長進行干預,當時人類靠野生的動植物就能生存。可是大約一萬年前,人類開始了農業革命。人們辛勤耕耘,力圖得到更多的水果、穀物和肉類。
學者們說這是人類的大躍進,是由人類腦力所推動的進步故事。他們說這讓人類越來越聰明,馴化了可以利用的動植物,不再像採集狩獵時代那樣流離失所,作為農民安定下來。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人類相比採集狩獵時代更聰明,或者說,比那時更理解大自然。採集者和狩獵者也要充分了解自然才能得到食物,而農民過著比採集狩獵者更辛苦、更不滿足的生活,採集狩獵者的食物種類也更加豐富。書中說:“普遍來說,農民的工作要比採集者更辛苦,而且到頭來的飲食還要更糟。農業革命可說是史上最大的一樁騙局。”
那麼是誰主導了這一切?
還是書中說到的:
“1萬年前,小麥也不過就是許多野草當中的一種,只出現在中東一個很小的地區。但就在短短1000年內,小麥突然就傳遍了世界各地。
生存和繁衍正是最基本的演化標準,而根據這個標準,小麥可以說是地球史上最成功的植物。以北美大平原為例,1萬年前完全沒有小麥的身影,但現在卻有大片麥田波浪起伏,幾百公里內完全沒有其他植物。
小麥在全球總共佔據大約225萬平方公里的地表面積,快有英國的10倍大小。究竟,這種野草是怎麼從無足輕重變成無所不在?
小麥的秘訣就在於操縱智人、為其所用。智人這種猿類,原本靠著狩獵和採集過著頗為舒適的生活,直到大約1萬年前,才開始投入越來越多的精力來培育小麥。而在接下來的幾千年間,全球許多地方的人類都開始種起小麥,從早到晚只忙這件事就已經焦頭爛額。種小麥可不容易,照顧起來處處麻煩。
第一,小麥不喜歡大小石頭,所以智人得把田地裡的石頭撿乾淨搬出去,搞得腰痠背痛。
第二,小麥不喜歡與其他植物分享空間、水和養分,所以我們看到男男女女在烈日下整天除草。
第三,小麥會得病,所以智人得幫忙驅蟲防病。
第四,不論是蝗蟲還是兔子,都不排斥飽嘗一頓小麥大餐,但小麥完全無力抵抗,所以農民又不得不守衛保護。
最後,小麥會渴,所以人類得從湧泉或溪流大老遠把水引來,為它止渴;小麥也會餓,所以智人甚至得收集動物糞便,用來滋養小麥生長的土地。”
或許以小麥的觀點來看,人類的進步只不過是它們馴養人類的附屬品,小麥的真正目的在於擴大和延續自己的種族……也算是細思極恐。
-
3 # 味冷
不過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眼球營銷。這句話如果換成智人與植物呈現協同進化關係,肯定更學術更準確,不過科普書變成論文,肯定不好賣了。
為了吸引讀者,在科普作品裡加些喜聞樂見的驚悚刺激是可以理解的,要是讓讀者產生了茹毛飲血的野人比刀耕火種的農夫更自由自在的錯覺就不好了。當你歌頌自由羨慕貓的瀟灑飄逸時,大雨天在樹根下睡一宿文青病立馬痊癒。時至今日,基本沒有哪個民族能靠狩獵維持人口。生存權都沒有還自什麼由。
回到植物的視角,人類已經滅絕了眾多植物的直旁系親屬,只要有需求,砍到一片植物換種另一種不過是一轉念,誰在馴化,或者說協同進化中居於主動一目瞭然。
作者應該很清楚這一點,問題是讀者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作者一定要反其道而行,刻意弄個似是而非的“新觀點”出來。就相當於移鼠說的,如果山不能向我們走來,我們就向山走去。正所謂扯淡扯得好,教徒不老少。
-
4 # 江氏小盜龍
“人類以為自己馴化了植物,但其實是植物馴化了智人”,如果以矛盾和相對的角度來看,這個說法是正確的,因為人類與植物之間的關係是一種相互關係,我們作用於植物的同時,植物也會反過來作用於我們自身。
很多人會說,這個觀點太扯了。植物連腦袋和神經都沒有,怎麼可能有智商去馴化我們人類。其實馴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可以思考的腦袋,而是長時間的演化作用。大概在距今10000年之前,我們人類或者狩獵和採集的生活,我們與植物的關係最多就是採集果實,或者偶爾搞點纖維編個繩子什麼的。隨著原始農業的出現,我們開始培育和種植植物,比如小麥、粟等糧食作物,人類的生活方式也發現了改變,我們開始定居,我們從母系氏族進入父系氏族,最終進入了文明的時代。
在人類歷史上,糧食永遠都是核心,而植物的種子成了糧食的核心。我們種植植物是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但是植物也透過產生糧食讓人類幫助其擴充套件生存範圍,曾經生長在美洲的土豆、玉米今天在世界各地都有種植就是一個例子。為了得到健康和高產的糧食作用,我們一直對其進行培育,而普通的農民為了獲得豐收也是不斷的翻土、播種、施肥、除草、驅蟲、灌溉、驅趕吃糧食的動物等。我們像幼兒園老師一樣呵護植物,我們像醫生一樣為植物診斷,我們像保鏢一樣保護著植物。在取得植物種子或果實的時候,你難道不覺得我們是在“伺候”那些看上去常見的普通植物,只為得到足夠的果實或者種子。從幾千年的時間裡看,我們人類的確從某種意義上被植物馴化,儘管大部分人都不會同意這種觀點。但我們真的是在不斷深化對於植物的依賴,順著它們的方式生活,最終只為了它的果實或者其他什麼的。
最後總結一下,植物馴化了人類,某種意義上表達是正確的。
-
5 # 惜朝君
用咱們現在種植的諸多糧食,像小麥,高粱,水稻等等來舉個簡單的例子吧,從前在舊石器時代,咱們身為雜食動物,吃的是肉,黍等等,當時是沒有像現在這些農作物的,但為什麼現在多了這麼多現在咱們吃的糧食呢,難道是我們發現其有更高的營樣價值呢?其實不然,多年前,人民偶然發現了小麥,隨後,短短時間內遍席捲了整個世界,歐洲的麵包,亞洲的各類麵食就是最好的證明。
人們以為自己找到了最適合自己吃的東西,以為自己馴化了植物,其實是植物馴化了人類,小麥生長環境特別,現在仍有很多地方不易種植,即便科技如此發達的現代,小麥易生蟲,人類發明了諸多除草,除蟲藥,小麥易生草,人類不得每天去拔草,給自己脊椎,腳板等等都造成了很大影響。
-
6 # 千葉0000001
個人理解:採集狩獵時代,人們可能沒有農業革命后豐衣足食,但因為人口控制原因,也不大可能捱餓,重要的是,人類不需付出額外的勞動,享有最大程度的自由。農業革命後,人類被禁錮在土地上,雖然生產多了,剩餘出現了,剝削者也出現了,農業革命帶來了階級分化,農民需要終日不停辛苦勞作,也喪失了四海為家的自由。
回覆列表
人類馴化了植物是因為人類可以不斷地改變植物,消滅或擴大種植或改變植物使其對於人類更有利,植物馴化智人,是因為他們利用人類完成了從野草到有用植物的進化,從零散單株到成片的種植,例如;小麥、玉米,植物的生存能力更強,繁殖能力更強,物競天擇,適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