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白白野
-
2 # 劍魔之魔
“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湧現了諸多名垂青史的名將,如吳起、白起、王翦、衛青、陳慶之、李靖、袁崇煥、俞大猷等,他們先後棄文從武,幹出了一番番驚天動地的成就。
1、吳起
在中國歷史上,吳起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同時也是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
吳起是個富二代,年輕時到處遊歷求取官職,但一直沒有成功。“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後吳起帶著乾糧來到了魯國,沒過多久母親去世了,吳起沒有遵照禮儀回家為母發喪送葬。他在衛國的老師曾子知道這件事後,將吳起逐出了師門,於是吳起棄文從武。
吳起終於有機會被魯國國君發現,但有人跟國君說,吳起的妻子是齊華人。吳起為了得到將軍職位,將自己的髮妻殺害,以此表明自己立場。魯國國君拜吳起為將軍,打敗了當時的齊國。
吳起覺得魯國太小了,不能發揮自己的才幹,又先後來到魏國、楚國。楚悼王非常信賴吳起,任命吳起為相國,開始大力改革,楚國的國力一天比一天強盛,先後平定了陳、蔡,擊退了三晉軍隊,還討伐了秦國。
楚悼王去世後,吳起在楚國的靠山倒臺了,曾經被吳起改革的王族發起暴亂,吳起被亂箭射死。
2、陳慶之
陳慶之是二流士族的庶出子弟,18歲時成為梁武帝蕭衍的隨從,卻只是陪著吟詩下棋,猶如一個書童。儘管身體文弱,不善騎馬,但是陳慶之卻喜歡兵書,更富有膽略,希望有朝一日能棄文從武為國出力,這一等就是20年。
公元525年,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打算反叛,結果走漏訊息,被北魏大軍追殺,不得已主動投降南梁,希望南梁能派出軍隊接應他。情況緊急,梁武帝也沒時間召回大將,且任務只是“接人”,因此就派出了陳慶之。陳慶之此時已有41歲,最後他順利完成了使命。事情不大,卻讓梁武帝另眼相看。
機會終於來了,公元526年,南梁以元樹為主將,陳慶之為假節、總知軍事,出兵討伐壽春。此戰,陳慶之率領南梁大軍攻破北魏52座城池,俘獲75000人,魏國主帥投降。這場戰役之後,陳慶之的軍事才能被梁武帝賞識,立即轉為東宮直閣,賜爵關中侯。隨後的軍旅生涯中,陳慶之開啟了一段屬於自己的神話。
公元528年的北伐,“白袍將軍”陳慶之以7000白袍軍擊敗北魏30萬騎兵,從銍縣到洛陽,前後作戰47戰,攻城32座,打得北魏騎兵望風而逃,戰績震鑠古今,至今沒人能打破!
3、黃巢
黃巢本來是一位寒窗苦讀的秀才,但是多次進京趕考卻次次落榜,迫於生計,黃巢幹起了販私鹽。在古代販私鹽是違法的,所以黃巢免不了和官府打交道,也因此練就了一身好武功。
唐懿宗登基後,朝廷腐敗民不聊生,加上災害連年,逼得百姓不得不起兵造反,黃巢抓住了這個時期,拉攏了一大幫人起義,最後聚集了30萬之眾計程車兵。儘管朝廷派兵鎮壓,可好幾次被黃巢打得大敗而歸。880年,黃巢大軍攻入洛陽,最後直驅長入攻入帝都長安。黃巢在長安稱帝,並起國號為"大齊"。
結局是黃巢在一次睡覺的時候被外甥林言所殺。在黃巢這個起義軍中,謀士作用很特殊,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參加過朝廷的科舉並不幸落榜,他們都成為了黃巢的智囊團。
4、陳鰲和陳鶚
北宋滅亡後,趙構遷都臨安。國難當頭,陳文棄家從軍,在抗金名將韓世忠麾下,因功補為水軍將領。
“世治尚文,世亂尚武,建功報國,正此時也。”陳文常對兩個兒子陳鰲、陳鶚說,於是陳鰲、陳鶚棄文從武,一面學習破敵大計,一面苦練刀槍棍棒。
113年,陳鰲考取科武進士。又苦習兵法七年,於紹興八年榮登武狀元。紹興十年,金人撕毀和約大舉南侵,陳鰲追隨岳飛,到岳家軍王貴部任武官謀士宣撫使,參與策劃抗金戰鬥。他運用《孫子兵法》,為岳飛打敗80萬金軍贏得“郾城大捷”創造了良好條件。岳飛被冤殺後,主戰派遭受牽連,水軍將領陳文被罷官,陳鰲倍受冷落,見父兄受到朝廷不公待遇,為繼續抗金衛國雪恥,陳鶚毅然赴京科考,一舉榮登武狀元,與陳鰲成為中國歷史唯一連榜登上武狀元榜的親兄弟。但此時南宋已向金國稱臣,年年朝貢,陳鰲和陳鶚兄弟都沒了報國戰機。
5、史可法
在挽救大明政權的政治韜略上,史可法原本打算用“同仇之誼”感動大清,幻想與清兵結盟一起消滅李自成,再捨棄長江以北與滿清劃江而治。奈何做了姜維。
軍事上,史可法督師江北近一年,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卻一籌莫展毫無作為。清軍主力南下,他節制的將領絕大多數倒戈投降。鎮守揚城州的時候,清軍將領多鐸下令攻城之前,史可法已“自覺憒憒”,把軍務交幕僚處理,揚州“堅濠廣,四野曼延,正利步騎”,可是清軍開始攻城,不到一天揚州即告失守。
一方面史可法勤奮好學,性格堅毅,居官廉潔勤慎,在最後關頭寧死不屈;另一方面,他又的確缺乏政治以及軍事才能。表面上史可法重兵在握,其實當時的現狀是軍閥割據,史可法根本無法調動手中的軍隊。明末抗清三個名將,熊廷弼是萬曆二十六年進士,孫承宗是萬曆三十二年榜眼,袁崇煥是萬曆四十七年進士,那又怎麼樣?皇帝罷斥了一個,殺死了另外兩個。史可法的尷尬其實和吳三桂、洪承疇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他怎樣做都是錯。
回覆列表
東漢班超本是文職人員,在政府從事抄抄寫寫,感概大丈夫在世應建功立業,棄筆從戎,在西域維護鞏固了東漢政權,名垂青史。
梁朝陳慶之和唐朝裴行儉是後投入武職帶兵的。
北宋重文輕文,由文職參謀帶兵現象多一些,陸游在軍隊中當過參軍,晏殊當過兵部尚書,范仲淹在打擊西夏過程中戰果累累,西夏稱他“胸中有十萬甲兵”,辛棄疾是著名詞人,但帶兵打仗有一套。
南宋虞允文,元朝伯顏,明朝王陽明、于謙也屬於文人帶兵。
清朝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也屬於文人轉武職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