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黃扯點歷史
-
2 # 一隻養生喵
史書上關於趙雲的記載,主要在《三國志》以及裴松之對其注引的《雲別傳》中,這其中涉及到趙雲武藝方面的記敘,有以下幾處:在公孫瓚的安排下,趙雲跟隨劉備至青州田楷處,抵禦袁紹的進攻,趙雲在劉備手下掌管騎兵。在古代騎兵屬於一個高階兵種,一個騎兵相當於一個小坦克,因此騎兵的人選通常都需要弓馬嫻熟,身手敏捷的人,而趙雲能夠掌管騎兵隊伍,從側面反映了他的武藝超群。在與曹魏名將夏侯惇對陣的戰場之中,生擒了一名敵將,可見趙雲武藝之精湛。這就是後人所津津樂道的長坂坡趙雲逞英豪的原文記載,雖然沒有演義中七進七出,殺死五十多名敵將,奪得青虹寶劍那樣出彩,但在亂軍之中能儲存性命活下來就已經殊為不易,何況還帶著女人孩子,趙雲的個人勇武可見一斑。這一段乃是趙雲軍旅生涯中最高光的時刻,也是其個人武藝與膽略一次最佳的展現,我們所熟知的“趙子龍一身是膽”就出自於此。趙雲領著數十騎與曹操的前鋒部隊(少數得有幾百人,至少是趙雲的十倍)狹路相逢,不僅擊敗了曹軍的先鋒部隊,再殺出重圍的情況下,又返回敵陣中救出手下將領,此後擺出空城疑兵之計,大敗曹操,嚇得曹操的軍隊自相踐踏。劉備手下的將軍士兵沒有不服氣的,稱趙雲為“虎威將軍”,可見其武藝超群,膽識過人,將劉備軍中完全折服。
-
3 # 長安視界
史書上關於趙雲的記載,主要在《三國志》以及裴松之對其注引的《雲別傳》中,這其中涉及到趙雲武藝方面的記敘,有以下幾處:
一、“瓚遣先主(劉備)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
在公孫瓚的安排下,趙雲跟隨劉備至青州田楷處,抵禦袁紹的進攻,趙雲在劉備手下掌管騎兵。在古代騎兵屬於一個高階兵種,一個騎兵相當於一個小坦克,因此騎兵的人選通常都需要弓馬嫻熟,身手敏捷的人,而趙雲能夠掌管騎兵隊伍,從側面反映了他的武藝超群。
二、“先是,與夏侯惇戰於博望,生獲夏侯蘭。”
在與曹魏名將夏侯惇對陣的戰場之中,生擒了一名敵將,可見趙雲武藝之精湛。
三、“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這就是後人所津津樂道的長坂坡趙雲逞英豪的原文記載,雖然沒有演義中七進七出,殺死五十多名敵將,奪得青虹寶劍那樣出彩,但在亂軍之中能儲存性命活下來就已經殊為不易,何況還帶著女人孩子,趙雲的個人勇武可見一斑。
四、“忠過期不還,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值曹公揚兵大出,云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勢逼,遂前突其陳,且鬥且卻。公軍敗,已複合,雲陷敵,還趨圍。將張著被創,雲復馳馬還營迎著。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來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作樂飲宴至暝,軍中號云為虎威將軍。”
這一段乃是趙雲軍旅生涯中最高光的時刻,也是其個人武藝與膽略一次最佳的展現,我們所熟知的“趙子龍一身是膽”就出自於此。趙雲領著數十騎與曹操的前鋒部隊(少數得有幾百人,至少是趙雲的十倍)狹路相逢,不僅擊敗了曹軍的先鋒部隊,再殺出重圍的情況下,又返回敵陣中救出手下將領,此後擺出空城疑兵之計,大敗曹操,嚇得曹操的軍隊自相踐踏。劉備手下的將軍士兵沒有不服氣的,稱趙雲為“虎威將軍”,可見其武藝超群,膽識過人,將劉備軍中完全折服。
-
4 # 北域風影
歷史上的趙雲
對於蜀漢的高階將領劉、關、張、馬、黃,甚至與包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歷來都有各種不同的看法,只有對於趙雲,則基本都持肯定態度。
趙雲雖然是第一流的武將,但他給人印象最深的地方,卻並不是表現於此,而是展現在他的膽略、見識、氣度和人品上。《三國演義》中所描寫的趙雲的各種事跡,除了七十歲的時候力殺五將是虛構的外,其它在史書上均見記載。
最為難能可貴的是,在《三國志》中,有幸被單獨作傳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記曹操的《阿瞞傳》,另一個就是記錄趙雲事蹟的《雲別傳》。
趙雲,公元168年左右出生於常山真定(關於真定究竟在什麼地方,一直頗多爭議,我比較傾向於今河北正定的說法)。及長大成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蜀書·趙雲傳》注引《雲別傳》),這一點無論從古代人還是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都屬於美男子了。在初平二年(191年)的時候,黃巾起義大規模爆發,趙雲的家鄉人推舉他帶領精壯青年投奔公孫瓚,當時河北袁紹勢力最大,其他投軍的人基本投奔的袁紹,公孫瓚看到趙雲當然很高興,於是問他為什麼不投袁紹而要來投我。趙雲不客氣地回答:“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資治通鑑·卷第六十》)。公孫瓚當時就啞口無言。從這以後,趙雲正式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當時劉備正依託於公孫瓚,聽了趙雲的這句話,非常驚訝,要說劉備這人還是非常識人的,料定趙雲不是等閒之人,立刻交好趙雲,等到公孫瓚讓劉備幫助田楷抵拒袁紹,劉備要了趙雲隨同前去,為劉備執掌騎兵。後來趙雲的兄長去世,趙雲還鄉,還是劉備,又料定趙雲此去不會再回來了,藉著這個機會,再三對趙雲是殷切叮嚀,趙雲非常感動,對劉備說:“終不背德也。”。就因為這麼一句承諾,趙雲此後的一生就跟定了劉備,實在是難能可貴。
等到劉備投奔袁紹後,趙雲前去鄴城找他,這一找,找出了趙雲非常出彩的一件事來,很奇怪的是,這事三國演義中並沒有記載,後人也很少提到,不知道為什麼。
劉備得到趙雲,是大喜過望,甚至與趙雲同床眠臥,並且交給了趙雲一項秘密使命,讓他秘密招募士兵,趙雲不負所托招得數百人,這事從頭到尾都在袁紹的眼皮子底下進行,居然沒有讓袁紹和手下的文臣武將有任何的察覺。用現代的話說,根本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間諜,屬於三國時代的邦德。後來劉備正是帶著這數百人的隊伍投奔了劉表,趙雲也正式開始從徵於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的初期,並沒有得到重用,一直擔當劉備的侍衛長的角色,他的時來運轉,應該感謝曹操的南征。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取荊州,劉備敗逃,在當陽長坂(今湖北東陽東部)被曹操追上,兩軍展開決戰,結果劉備大敗,棄妻小南逃,不見了趙雲,人言:“趙雲已北走”,劉備用手指著那人大罵:“子龍不棄我走也”(《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五》)沒有過多久,趙雲果然保護著甘夫人和阿斗回來了,劉備無限感激,眾人則無限感愧。這以後,趙雲升任牙門將軍。
那麼,趙雲究竟是怎麼保護劉備的家小的呢?當然沒有《三國演義》中的那麼誇張,而《三國志》和《資治通鑑》記載得有並不詳細,這兩年我努力地尋找了一些歷史資料,大致情況是這樣的:趙雲與劉備失散後,身邊僅有五十多名士兵,其後陸續陣亡,逃跑,,身邊居然已無一人,趙雲抄人煙稀少之地而走,偏偏又遇到了當時的河北名將晏明、晏亮(這兩人還真是名將,在當時的名氣比張頜大多了)率領的四五百士兵,趙雲知道不能久戰,立刻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了這兩兄弟,這一下,把幾百個士兵嚇壞了,四散而逃,趙雲於是得脫。以一人之力,敗軍之勢而退數百之得勝之兵,實屬罕見。
長坂護主的行動,迅速確立了趙雲在劉備集團中穩固的地位,等到劉備平定四郡,趙雲被提拔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開始執掌軍權。這其中就有了《三國演義》中說的“趙雲拒婚”的故事,這故事與史料記載完全吻合,我就不多說了。
趙雲拒婚,完全是大義為公,毫無私心,其實在這之前,趙雲還有個有些類似的故事,《三國演義》中也沒有記錄。
劉備與夏侯敦在博望交戰的時候,趙雲生擒夏侯蘭,那麼夏侯蘭和趙雲是什麼關係呢?夏侯蘭和趙雲是一個鄉里的人,並且從小就是好朋友,趙雲知道夏侯蘭這個人精通法律,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因而趙雲既沒有放他,也沒有殺他,而是直接將夏侯蘭推薦給了劉備,劉備得到夏侯蘭,果然非常開心,立刻任命夏侯蘭為“軍正”。趙雲這種舉薦人才的不避諱,處事謹慎、思慮周祥之處,是相當值得稱讚的。
但戰役進行得並不如當初設想得那麼順利,劉備屢遭敗績,甚至損失了重要的謀士龐統,受到重創的劉備急調留守荊洲的諸葛亮、趙雲和南郡太守、徵虜將軍張飛入蜀,參與平定益州,當時的趙雲歸諸葛亮節制。兩路人馬平定江洲後,張飛從江州溯嘉陵江北上,攻克墊江,再從這裡溯涪江而西攻克德陽,最後在成都與劉備會合。而諸葛亮、趙雲從江州溯長江而西攻克江陽,諸葛亮繼續西溯長江平定僰道、南安、武陽,趙雲則從江陽北上平定漢安、資中、牛髀,最後同時到達成都。兵貴者,神速也,趙雲在進軍途中,沒有耽擱一天,為最後的攻取成都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其後趙雲晉升為翊軍將軍,不再受諸葛亮節制,開始獨當一面。
攻取成都後,劉備準備把成都的好房名田賞賜給劉備集團的那些有功之臣,趙雲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直接反對的,他是這麼說的:“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令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不宜奪之以私所愛也。”劉備聽了這話是非常羞愧,於是打消了這個想法,趙雲因為這事,也是很得罪了一些人的,但他的剛正不阿,一心為公,毫不利己的行為,至今尤使人稱道!
說到趙雲的剛正,又想到了一件趣事。說的是劉備娶了孫權的妹妹後,這位孫夫人從小愛練武,為人非常驕橫無禮,帶來的一批家奴也個個仗著孫夫人無法無天,弄得劉備一點辦法也沒有,不光別人不敢管,連他自己也管不了。後來劉備深知趙雲為人持重嚴瑾,必能整治這幫人,於是任命趙雲為“內事”(專管內部事物),果然,趙雲一上任,這些人就再也不敢肆無忌憚了,終於去了劉備的心腹之患。
及至劉備平定漢中時,趙雲開始上演了他一生中最最經典的一幕,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成語“一身是膽”。這個故事《三國演義》中應該記載得比較詳細,唯一不太一樣的是,實際上在黃忠劫糧失敗,曹操大舉進攻的時候,趙雲當時只帶了數十騎,沒《三國演義》中說的那麼多人,而曹軍自相踐踏,掉進漢水著實死了不少。這一個方面是趙雲膽略的體現,另一個方面,是不是在曹軍的心中,乃至於在曹操的心中,對趙雲有一種本質上的畏懼呢?
古代的戰爭,在戰前對對方的兵力部署早就知道得一清二楚,基本沒有什麼秘密可言,劉備部署在前線有多少人,曹操不會不知道,趙雲手下的那點人,就算有埋伏,恐怕給曹操塞牙縫都不夠。而曹軍之所以看見趙雲寨中有點動靜就失魂落魄,膽戰心驚,按照我的估計,還是趙雲在平常積累下來的聲望所造成的!
附帶說明一下,當時劉備誇趙雲“子龍一身都是膽也!”但並沒有封什麼官爵,“虎威將軍”,其實是由廣大士兵自發送給趙雲的一個綽號,可見趙雲在士兵心目中的威望之高。
這一次看似不大的小規模戰役,實際上嚴重地削弱了曹軍的鬥志,也給了曹操的精神以重創,在隨後進行的漢中決戰中,曹軍的失敗是可以想象的到的了。
但非常奇怪,對於這麼一個有勇有謀,膽識過人,甚至在敵人心目中都有極高威望的大將,劉備竟然沒有給予足夠的升賞,《三國志》中,也寫的是“關張馬黃趙”,將趙雲排在了最後一個(後來的“五虎大將”即由此而來),這應該和三國時期極強的門戶觀念有關。關張不必多說,馬超出身於大軍閥家庭,屬於名門望族,黃忠久居於長沙,世代將官,趙雲的和他們比,就差多了,祖上沒有顯赫的事蹟,本人也出身寒微,聲望,官職全憑自己一點一滴地積累下來,在此條件下,劉備就算想要迅速的提拔趙雲,恐怕也必須考慮來自於士大夫階層的壓力。
而趙雲官職權利和功勞不相匹配的狀況,一直要等到對他欣賞有加,鐵腕治國的諸葛亮正式執掌大權後才會得到大幅度改善。
在趙雲的軍事生涯達到第一個頂峰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建安二十四年(219),鎮守荊洲的關羽軍團慘敗,關羽本人也被斬首,盛怒之下的劉備,立刻發動對孫權的戰爭。趙雲當即上書力諫:“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 當時上書諫言的人無數,而只有趙雲的這份諫書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其分量之重,可想而知。從這份諫書中我們可以看出,趙雲分析得十分中肯,十分透徹,他並不是反對奪回荊洲,只是認為在現在的條件下,時機尚未成熟,其高瞻遠矚的政治才能,表露無疑。可惜的是,年事已高,急於完成大業的劉備不但沒有采納,相反對趙雲產生了疑心,將其冷落一邊,連南征這麼重大的事都沒有讓趙雲直接參加。其實趙雲的力諫,是他忠心耿耿,一心為國的表現。 令人欽佩是是,遭到挫折冷遇的趙雲並沒有絲毫的記恨,反而在劉備慘敗後,第一個迅速感到增援,一直將劉備平安護送到永安才放下心來。這份心胸和氣魄,不是一般人有的。 章武三年(223),劉備病死,諸葛亮正式執掌蜀漢大權,以趙雲、魏延、王平等人為代表的,出身寒微的中青年軍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用,建興元年,也就是劉禪登基的第一年,趙雲被提拔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來了一個三級跳。並且被諸葛亮委以抵禦魏大將軍曹真的重任,這以後趙雲的事蹟,《三國演義》基本都有記載,就不多說了。 建興七年(229)趙雲病逝,諡大將軍,順平侯。其後,趙雲和關羽張飛等人一起被追諡為十二大臣。(十二大臣為:法正、諸葛亮、蔣琬、費禕、陳祗、夏侯霸、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和趙雲) 綜觀趙雲一生,其武藝出眾,見識一流,人品清高,有勇有謀,處事縝密,文武雙全,並且具有極高的軍事素養,推崇他為蜀漢第一大將並不為過。在成都武侯祠的左右兩廊各有文臣武將十四員,東府文官廊以龐統為首,西府武將廊則以趙雲為首(依次為孫幹、張翼、馬超、王平、姜維、黃忠、廖化、向寵、傅僉、馬忠、張嶷、張南及馮習)。再讓我們借用一下姜維對趙雲的評價: “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 這段評論,已經足可以使趙雲含笑於九泉了。 可惜的是,他的兩個兒子沒什麼太突出的事蹟。大兒子趙統,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另一個兒子趙廣,牙門將,隨姜維沓中,臨陣戰死。
最後用一首讚美趙雲的詩做為本文的結尾: “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漢水功勳在,當陽姓字彰。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
-
5 # 視趣娛樂解析
不僅文武雙全而且做事謹慎,
趙雲曾兩次救出了幼年時期的劉禪。長坂坡之戰,劉備在逃亡過程中,丟下了妻子和兒女,兩個女兒都被曹操帳下虎豹騎統領曹純擄走,劉禪及甘夫人賴於趙雲的保護才倖免於難。關羽失荊州,劉備為報兄弟之仇舉兵伐吳,子龍就勸解劉備,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今曹丕篡漢,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圖關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討凶逆,則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若舍魏以伐吳,兵勢一交,豈能驟解。願陛下察之。而劉備呢;孫權害了朕弟;又兼傅士仁、糜芳、潘璋、馬忠皆有切齒之仇:啖其肉而滅其族,方雪朕恨!卿何阻耶?子龍說;漢賊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願以天下為重。此等金石良言劉備都聽不進,夷陵之戰導致率領的75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再一個諸葛亮一出祁山時,馬謖失街亭設擺空城計,諸葛亮命全軍撤軍回漢中,諸葛亮命趙雲總督後隊預防追兵。趙雲帶領軍隊不損一兵一卒,連一粒糧食都沒丟徐徐退兵,回到漢中獲得諸葛亮大讚並立即封賞,到趙雲堅決不受。
趙雲將軍一生不為財色所動,衷心保劉備,真是難得可貴。
這樣的完美戰士也不得不被後人所讚美
回覆列表
史書上關於趙雲的記載,主要在《三國志》以及裴松之對其注引的《雲別傳》中,這其中涉及到趙雲武藝方面的記敘,有以下幾處:
一、“瓚遣先主(劉備)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在公孫瓚的安排下,趙雲跟隨劉備至青州田楷處,抵禦袁紹的進攻,趙雲在劉備手下掌管騎兵。在古代騎兵屬於一個高階兵種,一個騎兵相當於一個小坦克,因此騎兵的人選通常都需要弓馬嫻熟,身手敏捷的人,而趙雲能夠掌管騎兵隊伍,從側面反映了他的武藝超群。
二、“先是,與夏侯惇戰於博望,生獲夏侯蘭。”在與曹魏名將夏侯惇對陣的戰場之中,生擒了一名敵將,可見趙雲武藝之精湛。
三、“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這就是後人所津津樂道的長坂坡趙雲逞英豪的原文記載,雖然沒有演義中七進七出,殺死五十多名敵將,奪得青虹寶劍那樣出彩,但在亂軍之中能儲存性命活下來就已經殊為不易,何況還帶著女人孩子,趙雲的個人勇武可見一斑。
四、“忠過期不還,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值曹公揚兵大出,云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勢逼,遂前突其陳,且鬥且卻。公軍敗,已複合,雲陷敵,還趨圍。將張著被創,雲復馳馬還營迎著。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來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作樂飲宴至暝,軍中號云為虎威將軍。”這一段乃是趙雲軍旅生涯中最高光的時刻,也是其個人武藝與膽略一次最佳的展現,我們所熟知的“趙子龍一身是膽”就出自於此。趙雲領著數十騎與曹操的前鋒部隊(少數得有幾百人,至少是趙雲的十倍)狹路相逢,不僅擊敗了曹軍的先鋒部隊,再殺出重圍的情況下,又返回敵陣中救出手下將領,此後擺出空城疑兵之計,大敗曹操,嚇得曹操的軍隊自相踐踏。劉備手下的將軍士兵沒有不服氣的,稱趙雲為“虎威將軍”,可見其武藝超群,膽識過人,將劉備軍中完全折服。